凌晨两点的新月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cbd的摩天大楼,熄灭了最后一盏加班灯,霓虹招牌渐次暗去,唯有城东“观势”工作室的落地窗,还亮着暖黄的光,像黑夜里,独自锚定航向的灯塔,在城市的剪影里格外醒目。
巨大的曲面显示屏,占据了整面墙,两条泾渭分明的曲线,在幽蓝的背光下,格外刺眼。左侧代表沪深300指数的绿线,像被拦腰斩断的瀑布,从月初的高点垂直坠落,中途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每一个向下的拐点,都标记着千股跌停的恐慌时刻;右侧“观势”组合的净值曲线,则截然相反,它先沿着平缓的斜率稳步攀升,在指数暴跌的区间里,短暂横盘,随后逆势向上,最终像一座陡峭的山峰,傲然矗立在绿线铺就的“废墟”之上。屏幕下方滚动的交易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调仓的时间、标的与仓位,无声诉说着,这场胜利背后的精密计算。
柯景阳靠在真皮座椅里,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目光紧锁着,屏幕上的曲线交点。那是三周前,他们果断清仓科技股、重仓防御板块的关键节点。林小雨坐在对面的工位上,面前摊开的笔记本,写满了数据公式,她抬手推了推滑落的眼镜,调出动态数据看板,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将ShIboR利率走势图、逆回购成交量,与板块轮动图,并列展开。没有庆功酒,没有欢呼声,这间不足百平的工作室里,只有键盘敲击的轻响,和两人沉重的呼吸,一场关于胜负的深度复盘,在寂静中悄然开启。
“我们做对了什么?”柯景阳的声音打破沉默,低沉而清晰,在空旷的房间里,泛起微弱的回音。
林小雨的目光,从数据上移开,语气冷静得,像在拆解精密仪器:“第一,流动性预判精准。两周前银行间ShIboR隔夜利率,突然跳升50个基点,7天逆回购成交量,突破万亿,我们没有忽视这个信号,而是结合央行季度报告里‘稳增长优先于宽松’的表述,提前判断出,市场流动性将收紧,这个逻辑从始至终没有偏差。”
她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到板块持仓记录:“第二,策略切换果断。在科技股,平均市盈率突破80倍、市场喊出‘万物皆可AI’的时候,我们清仓了,所有半导体和算力标的,转而重仓,高股息率的公用事业股,和消费龙头,避开了随后科技板块30%的暴跌,防御策略完全生效。”
最后,她调出一笔笔,逆向买入的交割单,眼神里终于多了一丝笃定:“第三,执行没有犹豫。上周一指数单日暴跌5%,千股跌停触发熔断机制,客户群里,全是恐慌性赎回的消息,但我们按照预案,在跌停板上,分批买入了,被错杀的医疗龙头。这些公司市盈率,已经跌到历史低位,现金流稳定,完全是市场恐慌情绪下的过度抛售,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对的。”
她的分析像手术刀般精准,每一个结论都有数据支撑,没有丝毫情绪化的表述。
柯景阳缓缓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忽然话锋一转:“但我们规避了什么?”他的目光深邃,像是在探寻表象之下,更深层的答案。
林小雨愣住了,手指停在触控板上。她下意识地,看向屏幕上,那些完美的数据。精准的预判、果断的策略、坚决的执行,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正确”,可“规避了什么”?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她平静的心湖。
片刻的沉默后,她抬起头,目光从屏幕,移向窗外无边的夜色。远处的路灯,像一串模糊的光晕,映在她眼底,让她想起了,一个月前的场景:彼时市场狂热,办公室隔壁的“涨停部落”工作室里,老张正拍着桌子大喊“这只AI股能涨十倍”,同事们围着电脑,争抢着买入热门标的,连茶水间里讨论的,都是“如何抓住下一个翻倍股”。
“我们规避了……贪婪。”她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像是在承认,一个自己曾经差点失守的弱点,“那时候所有人都在追高,连我们的老客户,都来问‘为什么不买科技股’,我也动摇过,毕竟看着别人的账户每天涨5%,而我们的组合只涨1%,很难不着急。但我们最终克制住了‘再多赚一点’的冲动,没有跟风追高,选择在狂热顶点离场。”
“还有呢?”柯景阳向前倾了倾身体,继续引导。
林小雨的指尖微微收紧,想起了上周一的熔断时刻:屏幕上一片惨绿,交易软件卡顿,客户的电话接连不断,甚至有客户,在电话里哭着要求“无论亏多少,都要赎回”。那一刻,她的心脏也在狂跳,脑海里不断闪过“还会跌得更惨”“是不是该先止损”的念头。
“还有……恐惧。”她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后怕,“熔断的时候,我看着指数不断下跌,真的怕了,怕我们之前的收益全吐回去,怕客户的信任崩塌,怕这场仗输得一败涂地。但我们最终没有跟着恐慌,反而守住了仓位,甚至在跌停板上加仓……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能顶住压力,太难了。”
柯景阳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小白板前,拿起黑色马克笔,在两条曲线的投影之间,用力写下了,两个加粗的大字:贪婪、恐惧。字迹遒劲有力,像两枚钉子,钉在白板中央。
“技术判断、数据分析、周期洞察,这些是我们的‘矛和盾’,是打赢这场仗的武器,占了成功的一半。”他用红色马克笔,圈住那两个词,圈痕重重叠叠,“但真正决定我们,能不能握稳这些武器、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用对武器的,是能否战胜它们。”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小雨,也像是在对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宣告。灯光下,他眼底的血丝清晰可见,却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
“市场的波动,看似是指数的涨跌,本质是资金的流动;而资金的流动,背后是万亿个人性的叠加。有人追涨杀跌,有人恐慌割肉,有人贪心不止,有人犹豫观望。你看这K线图,每一根阳线、每一根阴线,画的不仅是价格的轨迹,更是整个市场群体贪婪,与恐惧的心电图。”
他走到显示屏前,指着屏幕上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研究Gdp增速、cpI和ppI,解读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部的财政计划,剖析上市公司的财报、毛利率和现金流,做这一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是为了预测,明天的指数会涨多少点,而是为了,在一个由无数非理性,个体构成的巨大市场里,保持住那么一点可怜的理性。不被别人的贪婪裹挟,不被别人的恐惧吓倒。”
“所以,投资这场游戏,表面上是在比拼认知、信息和技巧,是看谁能先发现政策红利,谁能先读懂公司价值,谁能先预判市场趋势……”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白板上的“贪婪”与“恐惧”,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在敲击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弱点:
“但归根结底,是一场,与自己人性弱点的终极博弈。”
工作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主机运行的微弱嗡鸣,在寂静中缓缓流淌,仿佛在应和着,这个残酷而深刻的真理。窗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白板上,那两个醒目的词上,也洒在柯景阳,和林小雨沉思的脸上。
他们都清楚,这一次的胜利,不是因为,他们打败了,变幻莫测的市场,而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暂时战胜了,那个深藏于自己内心、名为“贪婪”和“恐惧”的敌人。
而这场关于人性的博弈,从来没有终点。只要还在市场里,只要还在,与自己的弱点对抗,这场战斗,就永无止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K线之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