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清晰而充满自信的声音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寂。皇家银行行长林墨白出班奏对。他年纪不过二十五六,身着特赐的绯色官袍,气质儒雅中透着干练,与周围传统文官的气质迥然不同。
“陛下,臣以为,曹总宪与李尚书所虑,乃守成持家之良言,然用于今日开拓进取之世,或略显保守。”林墨白的声音不高,却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他先是对持重派表示了尊重,随即话锋一转,“臣执掌皇家银行,观天下财富流通之势,以为此番远征南洋,非为消耗性支出,实为一本万利之‘投资’!”他刻意加重了“投资”二字,引得众人侧目。
“何为投资?即以今日之投入,博取未来之更大收益!”他继续阐述,目光炯炯,“海盗不除,商路梗阻,则东南所产之丝绸、瓷器、茶叶,无法外销,工坊凋敝,百姓失业,市面银根必然紧缩,税收锐减,此乃慢性失血,日积月累,所损之巨,恐远超一次远征之军费!反之,若陛下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海路,则商贾必欢呼雀跃,千帆竞发,货畅其流。届时,关税、商税必将随之激增,东南民生复苏,市场繁荣,银行流通亦将随之盘活,所获之长期收益,远胜此次投入之军费!此乃以战止战,以战促商,以战兴国之举!故,皇家银行愿全力支持陛下圣断,可提供充足之低息贷款,专项用于此次远征军需,确保前线将士无粮饷短缺之忧!若以投资论,此战之回报,臣敢言,必在数倍以上!”
林墨白从金融和宏观经济角度给出的分析,如同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了些许保守的迷雾,为主战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理论支撑。他的话音刚落,早已按捺不住的卫国公张国纪立刻再次出列声援,他这次的情绪比初次更为激动,显然是受到了林墨白分析的鼓舞。
“陛下!林行长之言,实乃真知灼见,道出了我等商贾之心声!”张国纪声音洪亮,甚至带着几分颤抖,“商会众商,盼王师如大旱之望云霓,如赤子之盼父母!方才李尚书言及军费筹措之难,臣愿在此立下军令状!若陛下决意用兵,我皇家商会愿率先助饷一百五十万银元!这并非空头许诺,商会已在内部发起‘靖海捐’,各地商号响应踊跃,旬日之内,首批五十万银元即可解送户部!”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目光灼灼,“不仅如此,商会还可立刻组织得力之大型货船三十艘,经验丰富之水手、向导五百人,编入征南大军序列,无偿承担部分粮草、弹药转运、伤员后送等后勤保障事宜!这些船只、人员皆常年行走南洋,熟悉航路、水道、岛屿、风向,乃至各股海盗的活动规律与巢穴可能所在!他们可为大军充当耳目,引航开路,以期达到以战养战,速战速决之效!陛下,此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壮举!绝非仅仅为了追回损失,更是为了打通我大明通向四海之黄金水道,为了我朝商旅日后能扬眉吐气,横行四海而无惧!臣,张国纪,再此泣血恳请!”
张国纪这番具体而极富担当的表态,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泼入了一瓢冷水,瞬间让整个朝堂炸开了锅。一百五十万银元助饷!三十艘货船!五百熟手!这是实实在在的力量,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瞬间将许多持重派关于“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的论点击得粉碎。许多原本中立的官员,眼神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时,工部尚书宋应星出列,他的发言带着技术官员特有的严谨和自信,进一步消除了后勤保障方面的疑虑:“陛下,臣掌工部与天工院,可向陛下及诸位同僚保证,此次远征所需之一应军械物资,绝无后顾之忧!”他语气平稳,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目前,‘龙吟’级主力战舰已建成下水十二艘,另有八艘可在两月内完工交付;各型辅助战船、运输船皆储备充足。天工院下属各厂,新式火炮、弹药库存充盈,足以支撑一场高强度、长周期的海上战役。飞艇可投入实战者已有五艘,载重、航程皆经反复验证,可用于侦察、通讯乃至轰炸。只要预算、物料充足,工部与天工院定能保障军前供应,绝不拖沓!至于跨海航行、登陆作战可能遇到之技术难题,天工院亦已组织精干人手成立‘南洋战事技术支援司’,汇集航海、水文、气象、医药等方面之专家,可随时为大军提供技术支持,竭力降低非战斗减员。”
宋应星的保证,铿锵有力,从技术层面给了主战派又一强心剂。
一直凝神静听的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此刻缓缓出班。他学识渊博,贯通中西,尤其精于西学、农政与兵事,声音温和而富有理性,在朝中素有清望:
“陛下,臣以为,今日之议,当跳出一时之耗费与风险,权衡长远之国运利弊。”他先定下基调,然后缓缓道,“南洋于我大明,不仅关乎眼前商路财赋,更关乎帝国未来之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西夷东来,其势汹汹,凭借者,无非船坚炮利,控扼海路。其商船即战船,商人即战士,所求者,无非垄断贸易之巨利。我大明若想长治久安,若想与西洋诸国平等交往,乃至开拓万里波涛,殖产兴业,传播华夏文明,非掌握海权不可!此次征伐南洋海盗,可视为我大明直面西夷挑战,争夺海权之关键一步,意义远超剿匪本身。至于钱粮耗费,林行长、张国公已言其利,若能以战促商,以战固海,则今日之投入,必能换来日后百倍之收益,为我朝开启一海洋盛世之大门。当然,曹公等所言风险亦需谨记,需在方略、后勤、选将上任贤用能,力求万全,尽可能降低损耗与风险,但绝不能因惧风险而错失良机。”
徐光启从更宏观的“海权”与“未来”角度阐述,将一场剿匪战争提升到了文明竞争和国运抉择的高度,其视野之开阔,令在场许多官员为之动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