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天空,就像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沉闷而压抑。第一场雪在午夜悄然降临,就像一位神秘的访客,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人间。细碎的雪花,如同轻盈的羽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了牛顿故居新铺的瓦片。那些瓦片原本是深灰色的,在雪花的覆盖下,变成了一片洁白,仿佛给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薄纱。林栀站在修复完毕的观星台里,那观星台是新修建的,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但是外观却保留了古老建筑的风格。她透过新安装的防反射玻璃望着飘雪的夜空,那防反射玻璃清澈透明,就像没有玻璃一样,让她能够清晰地看到外面的雪景。供暖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那声音就像一只小蜜蜂在耳边飞舞,与窗外雪落的寂静形成奇妙的对比。
“测试数据出来了。”陆辰言沿着旋转楼梯走上来,他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刚刚完成的系统检测报告。“所有设备都达到设计标准,比预期提前了两周。”他笑着说,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她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那些参数就像一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经过半年的修复与改造,这座三百五十年的建筑终于完成了向现代科研教育基地的蜕变,同时完好保留了历史的印记。那些古老的墙壁,虽然经过了修复,但是依然保留着原来的砖石结构,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新安装的设备,却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
“山田博士捐赠的仪器明天就能到位。”他指向观星台中央预留的基座,那基座是一个圆形的平台,表面光滑平整,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盘。“她的团队会通过全息投影远程参与安装。”陆辰言解释道,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次合作的期待。
晨光初现时,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工人们开始清扫庭院里的积雪,他们拿着扫帚和铲子,忙碌地穿梭在庭院里。为即将到来的设备安装做准备。林栀在检查图书馆区的最后布置时,发现了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木箱。那木箱是木质的,表面已经有些斑驳,箱盖上用花体字写着:“致未来的守望者。”那花体字就像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忍不住想要欣赏。
“这是什么?”随后进来的陆辰言好奇地问。他的眉毛微微上扬,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他们小心地打开木箱,那木箱的盖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就像一位老人在缓缓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里面是一套保存完好的19世纪天文绘图工具,那些工具看起来有点古老,但是依然锋利。还有一叠泛黄的星图,那些星图的颜色已经变得暗淡,但是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上面的星座图案。最上面的一张标注着:“为追寻星光的人留下火种。”那字迹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是依然能够辨认出来。
工具盒的夹层里有一封信,那信纸已经有些发黄,上面的墨迹虽已褪色,字迹依然清晰:
“致发现此箱的后来者:这些工具曾属于我的祖父,他用它们绘制了第一张南半球星图。若你读到这封信,请继续用它们记录星空的美妙。——维多利亚,1888年秋”
这意外的发现让两人沉默良久。林栀轻轻抚过那些依然锋利的绘图针,那绘图针的针尖很细,就像一根细细的针。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多世纪前那位天文绘图师的温度,她仿佛能看到那位绘图师在夜晚的星空下,用这些工具绘制星图的专注神情。
“我们应该把这些工具放在显眼的位置。”陆辰言郑重地说,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些工具的尊重。“让每个来访者都知道,科学探索的旅程是由无数这样的薪火相传组成的。”他解释道,就像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
午后,山田博士团队的设备准时送达。在全息投影的指导下,工人们小心地安装着一台精密的星体光谱仪。那光谱仪看起来很复杂,有很多精密的零件和线路。当仪器最后一块外壳合拢时,投影中的山田博士微笑着鼓掌:
“这台仪器能够分析来自不同恒星的光谱,就像阅读星星的指纹。”山田博士解释道,她的声音通过全息投影传出来,就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调试过程中,光谱仪捕捉到了猎户座参宿四的光谱线。数据显示,这颗红超巨星正处于演化的晚期,可能在未来的十万年内爆发成超新星。那参宿四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在夜空中看起来非常明亮。
“想想看,”林栀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光谱线,那光谱线就像一条条彩色的线条,在屏幕上闪烁着。“我们看到的星光,可能来自恐龙时代。”她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感慨。
这句话让控制室里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在这些古老的光线中,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着。那些光线从遥远的恒星出发,经过漫长的旅程,才到达地球。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恐龙已经灭绝,人类却诞生并发展壮大。
傍晚,他们在新落成的图书馆举办了简单的启用仪式。威廉教授亲自为“薪火相传”展区揭幕,那展区是专门为展示这些历史文物和科学工具而设立的。那套19世纪的绘图工具被安放在特制的展柜中,旁边陈列着牛顿的手稿和山田祖父的设计图。那展柜是玻璃的,里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
“看这三代人的工具,”教授指着展柜说,他的手指着那些绘图工具、手稿和设计图。“它们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人类对星空的好奇永不熄灭。”教授的声音很洪亮,就像洪钟一样,在图书馆里回荡。
仪式结束后,林栀独自留在图书馆整理资料。雪又开始下了,新装的壁炉里跳跃着温暖的火光,那火光映照在墙壁上,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她翻开访客留言簿,在第一页郑重写下:
“愿这里永远点亮好奇的星光。”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就像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深夜回到蓝色小屋时,苹果树已被积雪装点成玉树琼枝。那苹果树的树枝上挂满了雪花,就像盛开的梨花一样。陆辰言在树下堆了个小雪人,用树枝做成的手臂指向星空的方向。那小雪人看起来很可爱,就像一个守护星空的卫士。
“记得我们堆的第一个雪人吗?”他拂去她肩上的雪花,他的手很温暖,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在剑桥的第一个冬天。”他回忆道,眼神里充满了怀念。
那时他们还住在租来的公寓里,透过小小的窗户看雪。如今,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家,还有了可以传承的事业。他们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继续着科学探索的旅程,传承着人类对星空的好奇。
“明天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了。”她轻声说,她的声音很轻柔,就像一阵微风。“你紧张吗?”她问,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担忧。
“比起紧张,更多的是期待。”他望向牛顿故居的方向,那方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想象一下,将有多少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人生的方向。”他充满信心地说,就像一位领航员在展望未来的航程。
这个雪夜,两个守护星光的人在温暖的屋里规划着未来。而在不远处的牛顿故居里,新安装的设备正在自动记录着星空的数据,那些跳动的光点,仿佛在诉说着永不终结的故事。那些数据将被存储在服务器里,供科学家们研究和分析,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清晨,林栀在日记本上画下那个指向星空的小雪人,在旁边写道:
“初雪送来历史的礼物,提醒我们肩上的使命。”她的眼神里充满了责任感,就像一位战士肩负着保卫祖国的使命。
而在中心的观测日志首页,陆辰言写下了给未来访客的寄语:
“在这里,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都是真理的信使。”他的字迹很工整,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藏在心跳里的诗9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