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秋听了,看着他,问道:“你紧张什么啊?”
侯迎军摸了摸头,迟疑着说道:“建立样本区,关系重大。
我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耽误了大事。”
郝明秋听了,马上笑道:“你能这样想,已经说明你很有责任心。
我相信,你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再说,我们还安排了一个复查环节,没有问题的。”
接着,他再次强调了操作规范、复查程序,众人这才逐渐安了心。
去尚勇镇的一路,并不顺利。
中途,众人修了三次车,给大象群让了两次路,搬挡路的落石十几次。
与此同时,郝明秋三次发现了路边的特有作物。
他随即叫停卡车,和姚颂拓一起下车观察、拍照。
中午,众人在路边,吃了随身携带的粑粑又休息了二十分钟。
直到下午两点,才赶到了尚勇镇,与当地向导汇合在一起。
接着,他们又坐车加上步行,行进了一个小时。
最后,终于在中老边境的热带雨林里,选中了一块样本区。
郝明秋一边指挥众人开始工作,一边解释道:“选择这里作样本区,有四个原因:
第一,便于观察热带作物的垂直分布。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垂直结构。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纵向视角,探知立体生态的构成。
了解到,不同植物对阳光的不同需求、植物分布群落、动物的多样性家园;
第二,便于测量望天树。
这种树,是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高达七八十米,成片矗立。
我们需要溯溪,穿行密林,选定一棵望天树,作为参照。
然后,运用卷尺、测量仪、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开展测量、计算、观察、记录雨林分层的工作。
这样才可以,对雨林垂直生态,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观察;
第三,便于进行生物搜索。
这是因为,在雨林纵向空间的利用中,各层都有与周围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动植物;
第四,这里有丰富的作物资源。
能为我们,提供更多详实可靠的数据,便于今后的生物多样性复查。”
宗且示听了,想了想,问道:“摸清这些家底,就能种好橡胶树了吗?”
郝明秋看着他,摇头说道:“摸清家底,不是为了种好橡胶树。反而是,为了不让橡胶树影响我们的家底。”
见众人听了不解,他继续说道:“根据国外的种植经验,以及十几年来,我们自己掌握的数据,滥种橡胶树,会产生几个负面效果:
第一,破坏了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
冬天的橡胶林,就是单一林相的绿色荒漠;
第二,种植橡胶树,收入稳定且丰厚,也不需要太多技术。
很多人,就会弃稻种胶,水稻产量也就下降了;
第三,种植橡胶,技术含量低,不需要太多文化。
因此,孩子们就不太愿意上学,村民的受教率,也会大幅度地下降;
第四,每一棵橡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
无序扩张橡胶种植,会让喜水植物消失。
气候反常,动物也会迁徙。
甚至,连傣家人最喜爱并尊奉的大象,也开始跟人类有了频繁的冲突。”
侯迎军听了,边想边说:“传统的傣族生活方式,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傣族人对大象的包容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
郑果点头,补充说:“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还知道,傣族人家有一个传统家训:
有森林才有水源,有水源才有水田,有水田才有稻米,有稻米才有生活。”
姚颂拓听了,一边拍摄,一边说道:“他们说的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森林。
我听当地人讲,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人象冲突的事情。
更不会,出现大象攻击傣族村寨的事情。
然而,随着野象栖息地被不断蚕食挤占,近几年,时常发生人象冲突。
这都是,无序开发破坏山林引起的。”
郝明秋看着众人,缓缓说道:“明代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曾经说过:‘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这句话,说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德高位尊的大人,应该把高天大地、万千事物,当成一个整体。
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得到长久的繁荣,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仁的追求,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扩展,达到与万物和谐共存的状态。”
众人听着,频频点头。
宗且示看着梁小硕、范思佳,笑着说道:“这次尚勇之行,以你们的收获为最大!”
两人一边挂着吊牌,一边笑道:“幸亏听了大家的劝,我们才在这里,长了那么多知识。
坐车过来的路上,还看到了大象群。
说不定,下面还能看到野生绿孔雀呢!”
郝明秋听了,环视四周,从地上捡起一根羽毛来,说道:“这就是野生绿孔雀的羽毛。”
接着,他又拨开草丛,仔细搜寻了一下,边想边说:“我们附近,应该有绿孔雀活动。
他们的脚印,比较大,比较长。羽毛的蓝色,是结构色。
所以,每当它们转动羽毛,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有蓝有绿,非常漂亮!”
姚颂拓听了,马上从摄影包里,拿出了几张照片,分发给众人去看。
然后,说道:“这是我前一个月,在景洪附近的一个无名湖边,拍下的野生绿孔雀。
给你们看看。”
众人接过来,仔细一看,惊喜万分:
只见蓝天白云下,有一个绿树环绕着的、翠绿的湖面。
几百只绿孔雀,缓缓地从远端的树梢上,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地振翅飞来。
一时之间,天空就被绿孔雀占满。
它们优雅的划过森林,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频频展翅,飞向天际。
在众人眼前,勾勒出一幅至真至美的人间仙境!
众人看了,赞叹不已。
姚颂拓取出其中一张,递给宗且示。
然后,说道:“这是我和同事们,蹲守了好几天才拍到的。
留给你们做个纪念。
希望有机会,你们也能,亲眼看到这样的美景!”
宗且示见了,大喜过望。急忙接过来,交给宗且若保管。
然后,说道:“谢谢姚叔叔!
这次,我们安排的时间不多。
下面,我们一定会安排时间再来西双版纳。
我们一定要,亲眼目睹绿孔雀漫天飞舞的盛景!”
两天以后,众人帮着郝明秋,做完了样本区的作物识别牌。
然后,又去看了一块中国和老挝的界碑。
最后,就告别了郝明秋、姚颂拓和向导,跟着玉魁斗,回到了蕉叶村。
接着,他们在村里休整了一天。其间,众人集资,去勐腊县城买了一堆牛肉、鸡鸭送给了玉魁露。
第二天,就带着侯迎军、郑果、玉魁露送的火腿、果干、糕点等礼物,跟随玉魁斗回到了思茅。
玉魁斗准备带着众人去辞别侯迎丰,却被告知,他已经去了景洪。
众人只好委托玉魁斗,代为转达他们的谢意。
吴关雅把那本《云南的珍稀动物》图书,送给了玉魁斗。
接着,众人急急忙忙,乘车赶往昆明。
在昆明火车站,他们又乘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然后再改乘,从上海回到了南京。
赵立志回到9号大院,立即收拾好行李,赶回沙洲圩,与家人一起过春节。
其他人吃了午饭,美美地睡了一觉。
等众人睡醒,秦关意看着他们,问道:“寒假作业,你们做了多少?”
梁小硕听了,马上笑道:“老妈,我们整天,都东奔西跑的,一个字也没时间写!”
秦关意听了,又去问其他人,他们的情况,与梁小硕都差不多。
梁小硕见了,笑道:“老妈放心!
开学之前,我保证完成寒假作业。”
梁小博听了,也跟着点头。
宗且示见了,找了一个借口,正准备溜走,被宗且若一把拉住,说道:“哥,你也好意思?
人家侯迎军和郑果,已经离开了学校,落户在了云南,还在看补习班资料。
你连寒假作业,都想赖掉。
你们之间,真是云泥之别啊!”
秦关意听了,冷笑道:“且若,你让他耍赖。
大不了,就不许他去北大荒、新疆、福建了!”
宗且示听了,马上换出一副笑脸,说道:“哪里耍赖啦,我是想考验一下秦老师。
看看你,到底对我们上不上心!”
秦关意轻哼了一声,冷脸看着他,说道:“懒得理你!
马上去大院,把你们从云南带回来的东西,给邻居们分一下。
然后,立即回来补做寒假作业。”
宗且示点头答应,立即出了门。
开学前,宗且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最后一刻,补齐了寒假作业。
开学以后,他的心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整天就想着五件事。
送蒙不迟新婚礼物,送边好生育礼物,去北大荒,去新疆,去福建。
课余时间,除了帮着包装公司拉业务,去印刷厂加班。
他还参与了糊火柴盒、拆纱头、糊纸袋等事情。
然后,把挣下的钱,都交给了宗且若。
5月28日,郭以刚从溧阳返回南京大学。
宗家兄妹立即过去,与他商量合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送给了时洲亮、边好夫妇。
7月1日,蒙不迟和冯念初结婚,宗家兄妹又送了他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暑假期间,由于众人全部考上了高中,秦关意才同意两人,和其他人一起,去了佳木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旅行了一个月。
这次旅行,兄妹俩用完了全部的积蓄。
到了寒假,宗且示已经身无分文,哪儿也去不了。
于是,他只能安心在家做作业,加班加点地挣钱。
1971年4月20日,冯念初生下了儿子蒙开谊。
宗家兄妹又把这段时间,积累的一点加班费和奖金,全部拿出来,送了她一台海鸥牌照相机。
71年和72年的暑假,两人终于有了一点积蓄。
于是,又与其他人一起,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待旅行了两个月,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旅行了一个半月。
1972年8月2日,众人从福建回来,发现大院里面,只留下了葡萄架。
其他地方,全部盖上了房子。
他们见到秦关意,得知了五个新消息:
第一,冯念恩已经参军,他所在的部队,位于安徽宣城;
第二,宗护敏、孟执秋即将来南京定居;
第三,张指柔和冷双显也要来南京,时间未定;
第四,从1972年开始,南京大学准备招收工农兵学员;
第五,家国中学推荐宗且若、邱念国、范思欢三人上了南京大学。
宗且示一直想去沙洲公社插队,听了最后一个消息,格外地高兴。
他忍住笑容,没有表露出来,心想:“这样一来,且若留在南京继续上学。
我就可以,按照一家去一个的要求,顺理成章地去插队了。
而且,我和且若离家都不远。
还可以随时回来,照顾梁有余和周娴香。”
接下来的几天,他不断去知青办和沙洲公社,了解相关的政策。
又与梁有余、蒙豆豆、艾叶商量,几经波折,终于达成去沙洲公社插队的心愿。
与他同去的,还有冯念琴和吴关雅。
回家的路上,宗且示得意地唱起了歌: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
祖国啊祖国,
养育了我们的祖国,
要用我们的双手,
把您建设的更富强。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门西双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