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谢夫人离去时那轻快愉悦的背影,程妍伫立原地,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感慨的涟漪。
原主程琰,虽在程国公府那等看似富贵、实则人情淡薄之地过得压抑不如意,备受冷眼,但命运弄人,阴差阳错替嫁而入的这护国公府,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厚道人家。
无论是外表冷峻、内心却自有丘壑的谢瞻,还是明事理、通人情、从不刻意刁难儿媳的三位长辈,待她都可谓宽厚仁善。
这里没有那些话本子里常见的、以搓磨儿媳为乐的恶毒婆婆,也没有高高在上、整日板着脸挑剔摆谱、讲究繁文缛节的严苛公爹。
整个府邸的氛围,虽因谢瞻的伤病而蒙着一层淡淡的忧色,但内里却流淌着一种难得的温情与包容。
就连上次她“不小心”重重摔在谢瞻身上、引得府医匆忙前来那等看似“莽撞闯祸”的大事,谢老夫人事后也不过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了一句“以后行事要稳当些”,言语间并无多少责备,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切。
而谢瞻……程妍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书房的方向。
这个男人,虽然终日冷着一张脸,言语吝啬,情绪内敛,但他的行动却处处透着细致与担当。
无论是当初为那个情窦初开、却用错了方式的原主,冷静而周全地规划好“和离”后的退路,尽力保她余生安稳;
还是如今为想要经商、行事在旁人看来有些“出格”的她,不动声色地扫清障碍,提供庄子、人手等关键助力,他都做得无可指摘,默然却有力。
他包容了原主那份大胆却显得笨拙生涩的靠近,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支持着程妍这些“离经叛道”的事业想法。
这个男人,就像一座沉默的山,沉稳、可靠、极有担当,内心深处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柔软与对他人的尊重。
她忽然觉得,或许……应该再加快一点帮他恢复的速度。
就冲他明明都看在眼里,却什么都不问还默默支持的态度,程妍投桃报李的想帮帮他。
于是,从那天起,谢瞻久违的“加餐福利”又回来了!
只不过,这次程妍调整了策略,不再是那些浓油赤酱、香气霸道的硬菜,而是变成了各式各样、需要慢火细炖、精心煲煮的汤汤水水。
什么当归黄芪乌鸡汤、山药茯苓乳鸽汤、杜仲牛骨汤……每天换着花样来,汤色或清澈见底,或奶白浓郁,但无一例外,都带着那种谢瞻已经熟悉了的、令人饮后通体舒泰、喉间回甘的独特清甜——空间泉水在其中功不可没。
就这样,在程妍牌“爱心汤水”与日常膳食的持续滋养下,日子仿佛插上了翅膀,飞快地滑到了月末。
这日,郑叔派了他的大儿子郑大来府中传话,说东市的“妍香阁”已经全部装修完毕,里外都收拾妥当了,请程妍过去最终验收。
程妍怀着满满的期待,再次乘坐马车前往东市。
当马车停下,她掀开车帘,看到那焕然一新的铺面时,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
她不得不再次感叹,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有着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和精湛绝伦的手工技艺。
她所提供的、带着现代简约田园风格的设计图纸,经由这些老师傅们巧夺天工的双手,不仅完美地实现了她构想中的功能与布局,更巧妙地融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古典雅致韵味,使得最终成品远超她的预期。
原本那个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的门脸,如今被一片片打磨得光滑温润、排列整齐的翠竹所装饰,那个圆月形的窗洞宛如一幅天然的画框,右侧可以灵活开合的竹门更添几分意趣,使得整间铺子在东市一众或极尽奢华、或古朴厚重的店铺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卓尔不群,引得过往行人纷纷侧目。
走进店内,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所有货架、柜台、展示架皆由竹材打造,排列得错落有致,线条流畅优雅,边角处都打磨得圆润光滑,触手生温。
就连二楼那几间小小的贵宾室,也被布置得温馨而雅致,竹制的桌椅茶几,配以素雅的棉麻坐垫和轻薄的纱质帘幔,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失通透感。
程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仔细查看了一遍,连每一个榫卯接口、每一片竹子的纹理都未曾放过,心中满意至极,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郑叔!您真是太靠谱了!这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上十倍!”
她毫不吝啬地送上最真诚的赞美,“我原本还担心我那图纸画得太简单,表达不清,做不出那种感觉来,没想到您和各位老师傅们手艺这么好,理解力更是超群,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郑叔被夸得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憨厚地笑道:“少夫人您过奖了,实在是过奖了!
是您的图画得清楚明白,想法又新奇别致,我们这帮粗人,就是按着图纸照猫画虎,没给您做走样就谢天谢地了,您能满意,我们就最高兴了!”
“满意!我可太满意了!”
程妍笑容愈发灿烂,语气坚定地说,“郑叔,这次所有参与装修的师傅和伙计,都辛苦了!工钱统统翻倍!您可不能替他们拒绝,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务必请大家收下!”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狡黠地眨眨眼,“而且,您先别急着松口气,我在西市还有一间铺子,也得麻烦您带着大家,按照类似的风格帮我收拾出来呢!所以这次,您和大家还得再辛苦一趟!”
郑叔一听“工钱翻倍”,立刻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连连摆手,语气急切:“使不得!使不得啊少夫人!
您给的工钱本就比市面价格高出一大截了,伙计们都说东家厚道!这次来干活,您都是额外按天算了工钱的,伙食也好,翻倍是万万不成的!
这……这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至于西市的铺子,您放心,那点活计不算什么,我们随时都能开工,绝不敢说辛苦!工钱还按原来的给就行!”
程妍见郑叔态度坚决,言辞恳切,知道这些朴实忠厚的老兵们不愿多占主家便宜,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风骨,便也不再强求,心里却暗暗盘算着,以后得从别的方面来补偿他们。
她随即便将西市那间准备做食肆的铺子的装修图纸交给了郑叔。
食肆的装修风格与“妍香阁”统一,都以自然质朴的竹元素为主基调。
区别在于,食肆内部采用了更接地气、方便快速收拾的矮桌矮凳,大门也开得更为宽敞,便于客人进出,旁边的窗户保持常见的方形,但特意将窗台加宽,方便日后放置菜单、调料或者展示菜品。
总体而言改动不大,预计工期会比“妍香阁”短上许多。
但程妍清楚,这家食肆能否一炮而红,关键并非在于装修,而在于两样东西——一是需要定制一批结构巧妙、小巧耐烧的泥炉,二是需要大量长度适中、打磨光滑的竹签。
她连说带比划,仔细地跟郑叔描述了她需要的小泥炉的样式、大小、通风结构,以及长竹签的规格和用途。
郑叔凝神听着,眼睛越来越亮,听到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明白了!少夫人您这是要做那种可以摆在桌上,边煮边吃、热气腾腾,还能让客人自个儿动手挑选、趣味十足的吃食是吧?
这个想法妙啊!既热闹,又新鲜!您放心,这炉子和签子,包在我身上,我找庄子上会烧窑的老伙计一起琢磨,保证给您做得又好看又好用,妥妥的!”
郑叔的行动力果然惊人。
没过两天,他就带着几个刚刚烧制好、还带着些许窑温的泥炉样品,兴冲冲地来到了护国公府。
程妍看着眼前这些比想象中更加精致小巧、结构合理、厚薄均匀、甚至还带着些许古朴粗犷韵味的泥炉样品,再次深深地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巧思,他们或许没有现代的设计理论,但那份源于生活的实践经验和匠心独运,同样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器物。
她心中雀跃,立刻让青竹在一个泥炉里加上烧得正红的炭火,小心翼翼地端去前院书房。
自己则和青黛一起,端着两大盘早已串好的、琳琅满目的各色串串——有薄切的猪肉片、脆嫩的鸡胗、碧绿的青菜、吸味的豆腐泡等,以及一小锅正在小厨房灶上翻滚着、红油亮泽、香气极其霸道复合的麻辣锅底,紧跟其后。
没错,程妍为她西市的食肆准备的另一大盈利“杀器”,就是风靡后世、拥有无数拥趸的——串串香!
这东西操作简单,丰俭由人,口味可调,最关键的是,那咕嘟咕嘟持续沸腾的麻辣锅底所散发出的复合香味,具有无与伦比的、勾人魂魄的吸引力!
让西市的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吃一顿完整的火锅或许显得有些奢侈,但花上几文、十几文钱,买上几串自己爱吃的,在香气四溢的摊子前或站或坐,酣畅淋漓地吃上一回,解解馋虫,却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也极愿意尝试的乐趣。
辣椒是前段时间程妍偷偷在空间里用异能催生发育好,然后移栽到庄子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如今已种了不小的一片。
眼下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用来制作锅底,接下来还能稳定地为西市的铺子供应原料,而且未来……等她资本更雄厚些,说不定还能在城里开个专门的、更高端的火锅店呢!
毕竟,再没什么能比用她空间泉水种出来的辣椒、调出来的汤底更好吃的了,程妍对这一点有着绝对的信心。
而猪肉、各类蔬菜这些基础原料,庄子上可以稳定供应,成本可控,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这边,程妍刚指挥着青竹把那个燃着炭火的小泥炉在书房外间的小桌上放稳,将那锅红艳艳、咕嘟冒泡的麻辣汤底坐上去,那沸腾时“咕嘟咕嘟”的诱人声响,混合着那股霸道浓烈、麻香辣鲜层层递进的奇异香味,瞬间如同有了实质般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房间,几乎要掀翻屋顶,勾得人口舌生津。
就在这时,书房门口传来了细微的动静与人语声。
只见谢老夫人和谢夫人一起,显然是被这前所未闻的奇异浓香给吸引了过来,正站在门口,好奇地向内张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任前夫哥送我当上皇太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