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的硝烟尚未散尽,省政府的机器便已轰然启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强硬姿态。
刘长生和赵达功回到省政府时,已是华灯初上。两人没有片刻停歇,刘长生立即指示省政府办公厅,连夜召开省政府常务(扩大)会议。通知迅速下发:所有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省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体参会,同时,紧急通知全省各地级市市长,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省政府会议室。
灯火通明的省政府第一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与省委常委会上那种引经据典、暗藏机锋的博弈不同,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执行层面的紧张与决绝。各位副省长、秘书长们面色严峻,匆匆赶到的市长们更是风尘仆仆,心中惴惴不安,都知道出了大事。
会议开始,刘长生首先言简意赅地通报了省委常委会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总体要求。他的语气沉重而坚定:“同志们,情况非常严峻!外部环境复杂,内部信心受挫,汉东的经济到了关键时刻!省委要求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基本盘,稳住投资商,稳住就业!”
刘长生没有过多重复常委会上的争论,而是直接切入主题:“下面,关于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工作安排,由达功同志全权负责部署。省政府各组成部门、各地市,务必不折不扣地执行!”
说完,刘长生便将主导权完全交给了赵达功。这一举动,无疑向全体与会者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在应对此次经济危机的战斗中,常务副省长赵达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指挥权。
赵达功当仁不让。他扶了扶话筒,目光如电,扫视全场,没有了在省委常委会上的那份刻意保持的冷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
“时间紧迫,废话不多说!”赵达功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而带着压迫感,“我宣布,省政府即刻启动经济维稳一级响应机制!成立由我亲自担任总指挥的‘稳经济、保增长’应急指挥部!”
他随后抛出了一系列强硬且具体的工作指令:
“第一,省发改委、商务厅、国资委,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对全省所有在建、拟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外资和民间资本项目,进行全覆盖式摸排!逐一对接投资方,了解诉求,解决困难!遇到任何推诿塞责、消极怠工的,直接报我!”
“第二,省金融办、人行分行、银保监局,联合行动!立即出台并落实针对受冲击企业的专项金融扶持政策,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哪个银行敢在这个时候抽贷、断贷,省政府就约谈他们一把手,必要时启动问责!”
“第三,各地市市长,是你们辖区内稳经济、稳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回去之后,立刻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市长亲自挂帅!我要看到你们的行动方案,要看到你们对接企业的清单和成果!”
他的话语一句紧似一句,节奏极快,带着强大的威势,让在座的厅官、市长们不由得挺直了腰板,全神贯注。
赵达功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面上,目光锐利如刀,做出了一个极其强硬且罕见的承诺:
“在这里,我代表省政府,也代表刘省长表个态!”他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在维持汉东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座各位副省长、秘书长、市长们,只要是出于公心,为了发展,依法依规开展工作,遇到任何阻力,任何不配合,甚至是任何来自其他方向的、无理的阻拦——”他刻意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不要怕!直接联系我赵达功!我和长生省长,就是你们在这场经济保卫战中最坚定的后盾!”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最后那句话:“不管是谁,只要他想阻拦汉东省的经济发展大局,汉东省政府就和他硬碰硬到底!决不妥协!”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战斗性和保护欲,瞬间点燃了会场。一些原本因投资受挫而压力山大的市长,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激动和振奋。
常务副省长的强硬姿态,给了他们极大的底气。
“同时,”赵达功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之前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各部门、各地市,要抓住时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围绕我们的产业构想,主动出击,与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和沟通!”
他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承诺:“我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不管是谁,在这个时候,为汉东引进了符合产业方向的高质量项目、龙头企业,他的功劳,省政府都会清清楚楚地记下来!该表彰的表彰,该重用的重用!谁也夺不走你们为汉东发展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
这是赤裸裸的激励,也是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政绩体系和干部基础。
赵达功的发言结束后,会场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番部署,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明确激励,更有顶级的“背书”和“保护”,将省政府的决心和权威彰显无遗。
刘长生适时地接过话头,他的发言简短而有力:“达功省长的安排,就是省政府的决定!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在当前这个紧急时刻,汉东省政府必须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要向全社会,向所有关注汉东的人,展示出我们汉东省政府的决心、能力和态度!散会之后,立即行动!”
省政府常务(扩大)会议在高效和高压下结束。与会人员迅速离开,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而赵达功在会上的强硬表现和获得的授权,也迅速在省直机关和各地市传开,其威望和影响力在此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会议结束后不久,静海市市长赵毅然便来到了赵达功的办公室外等候。赵毅然年富力强,是省内比较有潜力的厅级干部之一。见到赵达功回来,他立刻恭敬地迎了上去。
赵达功似乎并不意外有人在等候,将他让进了办公室。
“达功省长,今天的会议真是让人振奋!”赵毅然得到赵达功的同意坐下后,立刻表态,“我们静海市坚决拥护省政府的决策!特别是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构想,我们静海有优势,也有决心承接重任!”
他详细汇报了静海市的情况:“我们静海紧挨着沪市,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一应俱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而且,我们规划了临港新兴产业园区,目前有大片的空闲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我们希望能有机会承接省里规划的新能源汽车或者相关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
赵毅然的意图很明显,他看到了赵达功在此次风波中权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靠拢,并为静海市,也为自己的政绩,争取重要的项目。
赵达功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他没有直接回应项目归属的问题,也没有明确接受赵毅然的投靠,只是沉稳地说道:“毅然同志,静海市的区位条件确实不错。关于省里的产业布局,会通盘考虑。你们有这个积极性是好的。”
他话锋一转:“眼下最关键的,是落实今晚会议的部署,稳定好静海现有的企业和投资。至于新的项目……”他微微一顿,“关于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你可以多来找我汇报。只要是符合省里战略规划、有利于汉东发展的事情,省政府都会支持。”
这番话,既给了赵毅然一丝希望和接近的渠道,又保持了距离和主动权,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承诺。赵毅然心领神会,知道这已经是这位常务副省长初步的接纳,连忙表示一定会落实好省政府的指示,随后便识趣地告辞了。
与此同时,省纪委那边,田国富的安排也在进行。他确实根据沙瑞金的要求派出了工作人员前往省检察院,找侯亮平了解情况。
去之前,田国富特意将带队的副书记叫到一边,低声交代:“侯亮平同志这次,主观动机是好的,就是为了办案子。程序上可能有点瑕疵,但没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你们去,主要是体现省委常委会的要求,走个过场,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就行,注意方式方法。”
有了田国富的明确指示,纪委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客气。他们询问了侯亮平关于昨夜行动决策的过程,是否有完整的证据链支持,以及为何没有按程序提前向省政法委报告。
侯亮平如实向纪委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强调证据确凿,时机稍纵即逝,为了避免丁义珍事件重演才采取了紧急行动。
纪委工作人员记录后,并没有深入追问,也没有提出任何质疑,反而安慰了侯亮平几句,表示理解办案工作的特殊性。临走时,也像田国富交代的那样没有带走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更没有像刘长生要求的那样对侯亮平进行“彻底调查”。整个过程,可谓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侯亮平。
与田国富的保护姿态不同,高育良回到省政法委办公室后,立刻打电话叫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过来汇报工作。
“昌明同志吗?是我,高育良。请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他的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但那种不容置疑的意味,却透过电话线清晰地传递了过去。
没过多久,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便脚步匆匆地赶到了高育良的办公室。他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忐忑,昨夜的行动以及今天省委常委会的风波,让他这个检察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育良书记,您找我。”季昌明恭敬地说道。
高育良没有立刻让他坐下,而是用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这才微微颔首,示意他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办公室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凝滞。
“昌明同志啊,”高育良缓缓开口,手指轻轻点着桌面,“今天常委会上的情况,你应该已经知道个大概了吧?”
“听……听到一些。”季昌明斟酌着用词,“主要是关于我们检察院反贪局昨夜行动程序上的一些……讨论。”
“讨论?”高育良轻笑一声,但笑声里却没什么温度,“刘省长拍了桌子,达功同志连珠炮似的质问,让国富同志和达康同志差点下不来台。这能叫讨论吗?这简直就是一场风暴!”
他的声音渐渐严厉起来:“而这场风暴的中心,就是你们省检察院!未向省委正式请示、擅自行动的决定!”
季昌明额头微微见汗,连忙解释:“育良书记,这件事我有责任,我……”
高育良抬手打断了他,目光锐利如刀,紧紧盯着季昌明:“昌明同志,我现在不是要听你检讨。我是要你,以及省检察院党组,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省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首先,它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机关!你们检察院党组,必须牢牢树立这个意识!什么是最大的政治?服从党的领导,严守政治规矩,就是最大的政治!”
他刻意放缓了语速,确保每个字都敲打在季昌明的心上:“我高育良,是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政法委是党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省检察院有什么重大的动作,特别是像这种可能引发全省性震荡的行动,必须在第一时间,先向我这个政法委书记报告!由我来权衡利弊,由我视情况向沙瑞金书记,向省委常委会报告!这是一个基本的组织程序,也是一个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
他的手指重重地在桌上叩击了两下,强调道:“绝不能像这次一样,下面的人头脑一热就干了,把我这个政法委书记,把整个省委都蒙在鼓里!这叫无组织无纪律!这叫不讲政治规矩!这种坏习惯,在省检察院党组内部,必须坚决刹住!绝不能蔓延开来!”
季昌明感到后背一阵发凉,高育良这番话,看似在批评侯亮平,实则连他和整个检察院党组都捎带上了,指责他领导不力,管控不严。他连忙表态:“是,是,育良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深刻反思,坚决整改!回去我就召开党组会,传达您的指示,严肃工作纪律,强调政治规矩和组织程序!”
高育良看着季昌明惶恐的样子,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但话语内容依旧强硬:“光开会传达不够!要落到实处!对于这次暴露出的问题,省政法委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你配合好政法委同志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侯亮平同志在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违反程序、甚至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亮平同志本人负责嘛。”
高育良轻描淡写地将了解情况上升到了一查到底的高度,并且暗示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为后续可能的动作埋下了伏笔。
“请育良书记放心,省检察院党组一定坚决服从省委和省政法委的领导,积极配合调查,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季昌明再次郑重保证。
高育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靠回椅背,恢复了平时那种沉稳儒雅的神态:“好了,你去忙吧。记住,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检察院的工作,也要服务于这个大局。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敏感时期,更要谨言慎行,依法依规,不能再出任何纰漏了。”
“是,我明白。”季昌明如蒙大赦,起身告辞,走出高育良办公室时,感觉里面的衬衫都要被汗水浸湿了。高育良这番敲打,既明确了权力界限,也施加了巨大压力,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位看似温和的政法委书记,其手腕和权威不容丝毫挑战。
送走季昌明后,高育良沉思片刻,叫来了他信任的省政法委副书记,低声吩咐了几句。很快,一批带着高育良明确意图的政法委工作人员,便以“协助梳理程序、规范办案”的名义到省检察院反贪局,开始了他们的“调查”工作。
他们的调查方向精准而高效,迅速从嫌疑人蔡成功的相关笔录中,捕捉到了那个关键信息:蔡成功声称,原汉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岩石,曾收受大风厂的干股。
而侯亮平对此线索的处理方式:认为系诬告而未深入核实且未及时汇报。这个问题被省政法委的工作人员迅速定性为“严重违反办案程序”和“涉嫌失职”,并形成了一份措辞严谨的报告,秘密呈报给了高育良。
高育良仔细阅读着报告,脸上露出一丝深邃难明的神色。
他没有立即动作,只是将报告锁进了自己的抽屉。这枚棋子,需要在最合适的时机,落在最致命的位置。
高育良深知,自己与沙瑞金的博弈远未结束,而这份关于侯亮平失职和沙瑞金养父陈岩石疑点的报告,或许将成为他打破僵局的重要武器之一。
(想了想不加文字拆开发了,待会还有一章)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