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爷爷的咳嗽在李清河那碗算不上正经药方的热汤调理下,竟一日好过一日。这事像长了脚,在风雷驿东头那些低矮的屋檐下悄悄流传。起初人们只当是运气,或是董先生的偏方起了效。但渐渐地,有人发现,学堂那个不爱说话的小杂役,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他依旧沉默寡言,依旧做着那些洒扫庭除的琐事。可他的眼睛太亮了,像被山泉水洗过的石头,沉静而通透。有人家里器物损坏,一筹莫展时,他路过瞧上几眼,有时便能指出关窍,甚至动手帮忙修补两下,虽不似专业匠人精巧,却总能解燃眉之急。有邻家孩童打架怄气,他不用大道理呵斥,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做些自己的事,偶尔说上一两句平淡的话,那剑拔弩张的气氛竟能莫名缓和下来。
人们说不清道不明,只觉得跟李清河待在一起,心里会变得踏实、平静。仿佛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股力量,李清河自己隐约能感知到。那无名口诀修炼出的暖流,如今已如溪涧细泉,虽不磅礴,却持续不断地在他体内流转。它无法让他力大无穷,也无法让他身轻如燕,但却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感知和直觉。他能“听”到器物内部细微的应力变化,能“感觉”到他人情绪起伏时气机的波动。这种感知并非主动探查,更像是一种被动的、自然而然的共鸣。
他越发确信,自己的路,就在于这红尘万丈的细微之处。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悄无声息地汲取着生活中的点滴“红尘气”——邻里的信任,解决问题的专注,甚至只是观察一只蜜蜂如何采蜜时感受到的自然韵律。这些气息融入暖流,让暖流愈发凝实、灵动。
这一日,镇上来了一队行商,风尘仆仆,带着些南边的稀罕货物,在镇中心空地上支起摊子,引得镇民们纷纷围观。李清河也被董先生派去,看看有没有便宜的笔墨纸张。
商队里有个穿着绸缎褂子、面色精明的管事,正口若悬河地吹嘘着一批来自“彩云郡”的锦缎,说是水火不侵,刀剑难伤。为了证明,他还特意拿出一小块边角料,让一个伙计用匕首去划。
那伙计也是个实诚人,用力一划,只听“刺啦”一声,锦缎没破,匕首却因为用力过猛,滑脱了手,打着旋儿飞向围观的人群!
人群顿时一片惊呼,纷纷后退。那匕首飞向的方向,正好站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那妇人吓得脸色煞白,僵在原地,眼看就要血溅当场!
电光火石之间,站在不远处的李清河动了。
他没有时间去思考,也没有能力去空手接白刃。就在匕首脱手的瞬间,他超乎常人的感知已经捕捉到了那危险的轨迹和气机扰动。几乎是本能地,他体内暖流疾速运转,脚下看似随意地一滑一蹬,身体以一个极其别扭却恰到好处的角度撞向了旁边一个摆着陶罐的货架。
“哗啦!”货架被他撞得一歪,上面几个空陶罐滚落下来,其中一个正好砸在飞旋的匕首侧面!
“铛!”一声脆响,匕首被陶罐一撞,方向偏斜,“夺”的一声,深深钉入了旁边的一根木柱上,尾翼兀自颤抖不已。
而那妇人怀中的孩子,只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哇哇大哭,并未受伤。
现场死寂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有人后怕地拍着胸口,有人赶紧去安抚那惊魂未定的妇人,更多的人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撞歪了货架、此刻正揉着被撞疼的肩膀的少年。
“是学堂的李清河!”
“好险啊!多亏了他!”
“他咋知道要撞那个架子?”
商队管事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过来道谢,还要赔钱给货架主人。李清河只是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又去看那吓哭的孩子。
没有人注意到,在李清河撞向货架、暖流急速运转的刹那,远处街角,一个戴着斗笠、看似普通路人的身影,微微抬起了头,斗笠下的目光闪过一丝惊异。
“咦?有趣……明明毫无灵气波动,竟能如此精准地扰动气机,借力打力?这小镇,还有这等人物?”那身影低声自语,随即又低下头,仿佛从未关注过这边。
这场风波很快平息。商队管事或许是为了弥补,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李清河一批上好的宣纸。李清河抱着纸往回走,心中却并不平静。
刚才那一刻,他不仅依靠了超常的感知,更是在危急关头,下意识地运用了那无名口诀中蕴含的某种“理”。那是一种对力量传导、因果关联的瞬间把握。他撞向货架的角度、力度,都妙到毫巅,多一分则货架倒塌可能伤及他人,少一分则无法有效改变匕首轨迹。
这并非武技,更像是一种……“运道”?或者说,是对周围环境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这“凡尘脉”的路,似乎并非只有滋养自身这一条。当对“红尘气”和世间“道理”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或许能产生某种不依赖灵气的、独特的影响现实的能力。
这个发现让他心潮澎湃,却又更加沉静。他知道,这需要更多的积累,更深的体悟。路,还很长。
日子依旧平淡地流淌。李清河继续白天帮工,晚上修炼口诀,闲暇时看书、观察、帮助邻里。他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虽已平息,但湖水却因这颗石子而有了细微的不同。
镇上的人们依然为生计奔波,张癞头依旧偶尔惹是生非,董先生依旧念叨着圣贤书。但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比如看到李清河耐心教一个顽童认字,或者默默修好镇口那盏总是被风吹歪的路灯时,人们会觉得,这个少年身上,似乎有光。
那光不耀眼,不灼热,就像黎明前最暗的夜色里,天边那一颗最执着的星辰,微弱,却坚定地亮着。
而远在千里之外,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某个古老宗门负责监察天下气运的弟子,在翻阅各地上报的零星异闻时,目光在“风雷驿,疑似有未入流武者以巧劲化解危机”这一条上停留了片刻,随即嗤笑一声,将其归入了“民间以讹传讹”的卷宗,不再理会。
微尘之光,于九天之上,终究难以察觉。
但微尘自身,却已知晓了光的存在,并开始努力地,照亮自己脚下的一方小小天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人间微尘起波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