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学竞赛报名
数学竞赛的报名,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封瑶的生活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直接的反应来自周时安。课间,他堵在封瑶座位旁的过道上,眉头拧着,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匪夷所思:“封瑶,你没事吧?报名数学竞赛?那玩意儿是咱们这种人碰的吗?浪费时间不说,还得被那帮好学生看笑话。”他口中的“咱们这种人”,带着一种划定圈子的熟稔,是前世的封瑶会默认的归属。
封瑶正在看竞赛参考资料,闻言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咱们’是哪种人?而且,我不觉得追求知识是浪费时间,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周时安被她这番冷静的回应噎住了,张了张嘴,半天才憋出一句:“你变了,封瑶。变得……没劲透了。”
“人总是会变的。”封瑶垂下眼帘,继续看题,声音轻却坚定,“或许这才是本来的我。”
周时安盯着她看了几秒,最终悻悻地踢了一下桌脚,转身走了。封瑶知道,她正在亲手拆解那个由叛逆和虚无构筑起来的小世界,这个过程注定会失去一些“朋友”,但她毫不后悔。
另一个变化,来自于班级的氛围。当她拿出那本竞赛习题集时,周围不乏好奇、怀疑甚至略带审视的目光。但封瑶置若罔闻,她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竞赛题型的钻研中。那股沉静而专注的力量,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纷扰。
苏晴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常常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借给她,偶尔还会帮她去办公室问一些基础题。“瑶瑶,我觉得你这次是来真的!”苏晴看着她眼底下的淡青,又是佩服又是心疼。
这天下午自习课,封瑶又被一道复杂的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题困住了。她在草稿纸上演算了许久,思路却像走进了死胡同。她下意识地抬眼,望向斜前方那个清隽的背影。徐卓远正微微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侧脸线条利落,周身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
要不要去问他?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心脏就微微加速。前世,她绝无可能主动靠近这座“冰山”。但现在……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习题集和草稿纸,起身走了过去。脚步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有些清晰,她能感觉到有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徐卓远同学,”她在他桌旁站定,声音放得很轻,怕打扰到别人,“可以打扰一下吗?这道题,我没什么思路。”
徐卓远抬起头,那双清冷的眸子看向她,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他的目光先落在她因紧张而微微蜷起的手指上,然后才移到她摊开的习题集。
他没有立刻回答,教室里陷入短暂的静默。封瑶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就在她以为会被拒绝,准备道谢离开时,徐卓远却往旁边让了让,露出了他身旁的空位。
“坐。”他吐出一个简单的字眼,随即拿起笔,目光落在题目上,“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换元和构造新函数。”
封瑶怔了一瞬,随即压下内心的雀跃,小心翼翼地在他旁边的座位坐下。距离近了,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像是洗衣液混合着阳光的味道,很干净。
他的讲解依旧简洁,却精准地剖开了题目的核心。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元,如何建立不等式关系。封瑶凝神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便会停顿一下,用更基础的概念为她解释。
“我明白了!”当最终豁然开朗时,封瑶眼中绽放出光彩,那是一种攻克难关后纯粹的喜悦,“谢谢你,徐卓远!”
看着她明亮剔透的眼睛和发自内心的笑容,徐卓远的目光微微顿住,随即不着痕迹地移开,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耳根却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红。
这次短暂的讲题,像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口。之后,封瑶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偶尔会去请教徐卓远。他虽依旧话少,却从未拒绝。有时,他甚至会指出她基础概念里存在的模糊之处,一针见血。
与此同时,封瑶在家的改变也在持续。她坚持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会在林慧生日时,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一条柔软的丝巾;会在封建国加班晚归时,默默热好饭菜留在锅里。这些细微的关怀,起初让封建国和林慧有些无措,但渐渐地,家中的气氛真正开始回暖。
一天晚饭后,封建国罕见地没有立刻去看新闻,而是叫住了准备回房间的封瑶。他沉默了几秒,才有些生硬地开口:“那个……数学竞赛,准备得怎么样了?”
封瑶有些惊讶,随即心头一暖:“在努力,有些难,但还能跟上。”
“嗯。”封建国点了点头,从茶几下拿出一个崭新的计算器,放在桌上,“这个,给你。竞赛可能用得上。”
那只是一个普通的计算器,却让封瑶瞬间湿了眼眶。前世的父亲,从未在她学习上表现出如此具体的关心。她接过计算器,紧紧攥在手里,声音有些哽咽:“谢谢爸。”
封建国似乎不太适应这样情感外露的场景,摆了摆手,转身走向沙发,但那微微挺直的背影,透露了他并不平静的内心。
竞赛初选的日子越来越近。封瑶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她深知自己与徐卓远那样的天赋型选手差距巨大,也明白班级里仍有不少人在等着看她的“笑话”。一次模拟测试的不理想,就能让她陷入短暂的自我怀疑。
这天,她正对着一道几何证明题苦思冥想,眉宇间笼着一层淡淡的疲惫和焦虑。
“你的方法太繁琐了。”
清冷的声音自身侧响起。封瑶抬头,发现徐卓远不知何时站在旁边,目光落在她的草稿纸上。
他拿起笔,在她的图上轻轻画了一条辅助线:“试试从这个角度切入,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步骤会简化很多。”
果然,按照他的提示,原本复杂的证明路径瞬间清晰。
“谢谢……”封瑶道谢,却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我是不是很笨?总要走很多弯路。”
徐卓远放下笔,看向她。少女低垂着头,露出纤细脆弱的脖颈,周身笼罩着一层与她平日坚定不符的迷茫。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封瑶。”
“嗯?”封瑶疑惑抬头。
“你知道我第一次接触奥数时,解一道题花了多久吗?”他的语气很平淡。
封瑶摇摇头。
“三天。”徐卓远平静地陈述,“走了无数条死路。重要的不是起点,也不是弯路,而是你最终是否走到终点。”
他的话像一道光,骤然驱散了封瑶心头的阴霾。她怔怔地看着他,没想到这座“冰山”竟然会用自己的经历来安慰她。
“所以,”徐卓远移开视线,声音恢复了以往的清淡,却少了几分疏离,“不用急,也不用否定自己。你的进步,很快。”
他说完,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封瑶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看草稿纸上那条清晰的辅助线,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看到了她的努力,认可了她的进步。这种无声的肯定,比任何华丽的赞美都更有力量。
竞赛初选前一周,数学老师宣布成立一个临时的竞赛小组,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集中辅导。小组成员自然包括了徐卓远,以及另外几个班级里的数学尖子,还有——破格加入的封瑶。
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封瑶就遇到了新的挑战。除了徐卓远,小组里还有一个叫陈墨的男生,成绩优异,性格却有些高傲。他对封瑶的加入明显流露出不屑,在讨论时,常常刻意忽略她的发言,或者用一些晦涩的术语试图让她知难而退。
封瑶并不气馁,她提前做足准备,遇到不懂的私下查资料、问苏晴,甚至鼓足勇气再次请教徐卓远。在一次关于数论问题的讨论中,陈墨提出一个复杂的解法,正自得时,封瑶却轻声而清晰地指出了一个他忽略的边界条件,导致整个推导需要修正。
陈墨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徐卓远却在此时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封瑶说得对。这个条件很关键。”他接着详细解释了原因,逻辑严密,无可辩驳。
那一刻,封瑶不仅是在知识上赢得了尊重,更是在心态上完成了一次飞跃。她不再畏惧来自他人的质疑和轻视,而是将它们化为更加努力的动力。
放学后的辅导教室,常常只剩下他们几个人。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课桌染成暖金色。封瑶和徐卓远,以及其他组员,为了一个问题争论、演算、验证。在这片思维的碰撞场中,封瑶感觉自己在飞速成长,不仅仅是数学能力,更是那种专注、严谨、不畏难的品质。
偶尔,当她抬起头,会撞上徐卓远看过来的目光。那目光不再是最初的纯粹审视或偶然的欣赏,而是带上了一丝更复杂的、类似于认可与期待的东西。
初选的前一天晚上,封瑶最后一次检查着自己的文具和准考证。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只有言简意赅的两个字:
“加油。”
封瑶的心跳骤然失衡。她几乎瞬间就猜到了发信人是谁。一股巨大的、混杂着欣喜与安心的暖流包裹了她。她握着手机,仿佛透过这两个字,触摸到了那份沉默却坚实的支持。
她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远处有零星的星光闪烁。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家庭的裂痕需要更多时间去抚平,竞赛的结果未知,靠近徐卓远的路也还漫长。
但此刻,封瑶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
微光已汇聚成曙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而荆棘之上,也开始绽放出充满希望的花苞。
她的救赎与成长,正在每一个踏实的脚印中,缓缓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