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苏淮的话,吴永贵陷入了沉思。
苏淮站得腿都有点麻了,他不得不打断吴永贵的长考。
“俄说支书,这个世界上少了谁,地球不还是都照转。他们爷俩是废了,可是村里能当大队长的有的是人。”
“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照着过去的规矩,大队长卸任了,应该由村委委员递补上去。可现在两个委员一个姓孙,另一个姓赵。”
吴永贵话说得含糊,但是苏淮一听就懂。家庭大,人丁就多,人丁多,就有话语权。往往拳头,最能让人信服。
“支书,你的意思俄明白。下湾村田家是大姓,这个大队长最好还是从田家人里选出来。是不?”苏淮问着吴永贵。
“就是这个意思么。”吴永贵一脸的便秘模样。
“支书,哪有世袭的大队长嘛。现在可是新社会咧,不能再搞封建社会的那一套。”苏淮明知这是废话,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没有办法,苏淮再活一世,对于新门阀的形成,很有些意见。
“你个碎娃懂个甚。外姓的人咋能指挥得动田家那么多人么。”吴永贵讲着他认定的道理。
“那还不好办嘛,让田家再选一个人顶出来么。要是懒省事的话,就直接让田和堂的二叔或三叔进村委,协助新队长进行工作嘛。姓田的多少都会给些面子。就算是新队长被架空了,这个接任的队长心里估计也高兴。”
听了苏淮的话,吴永贵抽着烟又是长考,然后悠悠地说道:“也只能这样咧。谁叫村委里没有田家人了么。当年田兴旺退的时候,提前让田和堂进了村委。现在他突然出了事情,也莫办法咧。”
“苏淮娃,你来找俄做甚?”吴永贵这才想起来问苏淮的来意。
“支书,俄是想来问问你,俄以后在哪达干活?场院要是小了可不行。还有一个,新打的家具平时摆外边还行,要是下了雨,那就不好办咧。冬天里人抻不出手来,那也耽误时间,你说是不是。”
苏淮可不想寒冬腊月在外边干活儿。自己冷点还没啥,主要是他心疼自己的小媳妇。
“你说的对。”吴永贵站起来踱了几步,然后缓缓地对苏淮说道,“趁着现在人手齐全,俄们在你们的新窑旁边再盖挖两口大窑,平整一个大场院,场院里要搭两个天棚。你在窑里干细活,天冷也能抻出来手。打出来的东西放天棚底下,这就莫麻达了。”
“俄谢谢支书,你可真会心疼人。”
“你个碎娃,俄还要替乡亲们谢你嘞。”
————
安一个新家不容易。土炕好支,灶台好垒。可只有这两样不能算个家。
菜刀得买吧,案板得有吧,铁锅更不能少。至于放东西的柜子,炕上的桌子,少了哪一样,住起来都不方便。
于是苏淮又和吴永贵请了假,他要带着张蕊去县城准备些东西。
这要是换成别人以买东西为名请假,吴永贵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
因为菜刀、铁锅,哪一样离得开工业券?地里刨食的农民,又能从哪里搞来这种券那种票。去掉这些不谈,一口大锅得多少钱,谁家能说买就买。不得一家几口人,省上一两年的钱,才能买起一口锅来。
铁锅金贵着嘞,要不然砸锅这种事情,怎么能结下世仇。这是在断人家的活路。
不过知青们想去买这些,吴永贵不为他们发愁。
哪怕知青们再穷,手里的票和钱也比农民多上太多。
于是苏淮一张嘴,吴永贵就批了假。并好心地写了个条子,让自己的堂哥把驴车给苏淮使使。
吴霞、孙福兴、齐胜利、周红,四个人站在村口,很不好意思地送着苏淮两个人。
他们手里的钱还能凑上一些,可工业券是一张也没有。家里时常会寄些钱和粮票过来,但从来不会寄工业券。因为家里也需要。
苏淮很大方地冲着四个人一抱拳,“行了,别一个个跟参加四和尚的追悼会似的。我这是去买东西,又不是去拉四和尚的尸体。笑一下行不行?”
“苏淮,你手里的工业券要是不够,就暂时不要帮我们买了。我们占些便宜,三家凑一起在你家开火,也热闹一些。”虽然昨天晚上,苏淮已经大方地允诺送他们两家锅,可是到现在吴霞仍然觉得不好意思。
“我说吴队长,你想什么美事呢。不光想省钱,还想更省钱,天天到我们家蹭饭。你这小算盘打得没法说,五里地外都能听到算盘珠子的声儿。”
吴霞本来还觉得不好意思,现在被苏淮的话气得跺脚直乐。
“苏淮,你别把人想得都跟你一样龌龊好吧。我们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
“瞧,让我说中了心思了吧,恼羞成怒。”
“我没有。”
“那你跺什么脚。”
“苏淮,你……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让孙福兴捶你。”
“得了吧,孙福兴才不捶俄呢,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想捶你。”
说完这句话,苏淮一甩鞭子,赶着驴子往前走。
直到看不到人影,吴霞他们才转身要去村后边看看自己的新窑洞。
————
苏淮一进了供销社的门儿,看着什么东西都想买。
张蕊则一心找着铁锅、菜刀在哪里。
苏淮把张蕊直接拉到卖衣服的地方,直接指着一件列宁装,冲着售货员说道:
“同志,就那种衣裳,照着俄婆姨的身量拿一件。还有那蓝裤子,对,就那种深蓝的,也给俄婆姨拿一条。”
张蕊一听苏淮要给自己买衣裳,她连忙拉着苏淮的胳膊说道:
“苏淮,我有衣裳穿,就别给我买了。”
“那可不成,俄娶了你,说什么都得给你买身像样的衣裳。同志,你说是不是。”
说到后边,苏淮冲着售货员问了一句。
售货员见过太多来买衣裳的新人,都是女人要这要那,男人能省则省,实在躲不过去,硬着头皮掏干腰包也得买。
她甚至见过一个汉子,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出去四处借钱,直到他们快下班了,也没借到钱。回到供销社,蹲在门口大声哭着。
而眼前的小两口跟别人可太不一样了,这婆姨一看就是个傻的,现在不要新衣裳什么时候要?等你生了娃娃再要一个试试,还不得捶服你。
这个汉子也是个傻的,人家都要给你省钱了,你还硬要给人家买,你这不是有钱烧手嘛。
不管怎么样,这个售货员也算看了一乐,对苏淮和张蕊的态度明显要好上许多。
买了衣裳,苏淮他们才去买其它的生活用品。
那卖衣裳的售货员,远远地看着苏淮他们的动静,立马意识到这个小伙子真是个有钱的主儿,八印的大锅,一下子就要了三口,还另外要了一个三印的小炒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从72年知青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