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晨光带着灼热的气息,漫过“山海花田”北边的麦田时,整片麦田已化作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垂着脑袋,风一吹,麦浪翻涌,沙沙作响,透着丰收的喜悦。
“可以收割了。”谢怜站在田埂边,轻轻握住一束麦穗,麦粒饱满坚硬,指尖能感受到成熟的质感。花城扛着镰刀走过来,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老水手早上来说,乡亲们都带着农具过来了,就在西边田埂集合,咱们过去看看。”
两人刚走到集合点,就看见乡亲们扛着镰刀、背着竹筐,热闹地聚在一起。小海娃穿着短袖短裤,手里拿着个小镰刀,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谢怜哥哥!我也来割麦子啦!爷爷教我怎么握镰刀了,肯定不会割到手!”
老水手站在人群前,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大声说:“大家注意安全,割麦子的时候镰刀别握太满,留些余地。割下来的麦子先捆成束,再搬到打麦场去,咱们分工合作,争取今天把麦子都收完!”
乡亲们齐声应和,纷纷走进麦田,弯腰开始收割。镰刀划过麦秆的“唰唰”声、麦穗碰撞的“沙沙”声、乡亲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谢怜和花城也走进麦田,一手握住麦秆,一手挥镰,动作娴熟,割下的麦子整齐地铺在田垄上。
小海娃跟在老水手身边,学着大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割着麦子,虽然速度慢,却格外认真:“麦子麦子快进筐,磨成面粉做馒头!”墨尾也穿梭在麦田里,要是有麦穗掉在地上,就用鼻子拱到竹筐边,惹得众人发笑。
正忙碌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大桶水和一些草帽:“文书在后面呢,去镇上借打麦机了,让我们先把东西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提起一桶水,“天热,大家渴了就喝点水,别中暑。”
慕情则把草帽分给众人:“这草帽能挡挡太阳,大家戴着,能凉快些。绣娘还在草帽上绣了小图案,好看又实用。”
乡亲们接过草帽和水,纷纷道谢。一位大婶戴上草帽,笑着说:“这草帽真好看,绣娘想得真周到,戴着它割麦子,心里都凉快了!”
没过多久,文书就赶着马车,拉着打麦机过来了。打麦机是木质的,虽然简陋,却能大大提高脱粒效率。文书跳下车,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打麦机是镇上王铁匠做的,试过了,很好用。咱们先把割下来的麦子运到打麦场,再用它脱粒。”
众人分工合作,一部分人继续割麦子,一部分人把割好的麦子捆成束,搬到马车上运往打麦场;谢怜和花城负责驾驶马车,往返于麦田和打麦场之间;南风和慕情在打麦场整理场地,清扫杂物;文书则在打麦场调试打麦机,确保脱粒顺利;小海娃也没闲着,帮着把散落的麦穗捡到竹筐里,一点都不浪费。
中午时分,太阳越发灼热。老水手让大家暂停收割,到田埂边的树荫下休息,吃些干粮、喝点水。长桌上摆满了乡亲们带来的食物:白面馒头、咸菜、煮鸡蛋,还有老水手新酿的米酒,简单却充满暖意。
“今年的麦子收成真好,比去年多了两成,”老水手喝着米酒,笑着说,“等脱粒、晒干后,咱们留一部分做种子,剩下的磨成面粉,分些给乡亲们,大家一起尝尝这花田边种的麦子。”
小海娃啃着馒头,大声说:“我要学磨面粉!还要跟奶奶学做麦饼,给大家吃!”
午后,阳光稍稍柔和些,众人又投入到收割工作中。打麦场上传来打麦机的“咚咚”声,脱粒后的麦粒落在竹筐里,金灿灿的,格外喜人。文书拿着纸笔,在一旁记录收成,脸上满是欣慰。
傍晚时分,麦田终于收割完毕。打麦场上堆满了金灿灿的麦粒,像一座小山。乡亲们围在麦粒旁,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指着麦粒说:“谢怜哥哥,这些麦子能做好多馒头吧?明年咱们还要种更多麦子,收更多粮食!”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年咱们把麦田再扩大些,让大家都能吃到香甜的白面馒头。”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收割麦子的事详细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颗饱满的麦粒,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忙碌,煮了一锅玉米粥,给大家清热解乏。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装有麦粒的小布包,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水。
“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麦浪翻金,看着乡亲们丰收的喜悦,才真正觉得,这土地不仅能开出美丽的花,还能孕育出香甜的粮食,真好。”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守着这片土地,春种秋收,夏赏花、冬煮酒。和身边的人一起,把这‘山海花田’和麦田打理得越来越好,让每个季节都有收获,每个日子都有盼头。”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袋金灿灿的麦粒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丰收的夏日奏响圆满的乐章,也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埋下金黄的期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