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战尘埃落定后的首个慈善基金理事会会议上,林辰将一份 “乡村科技教育计划” 草案放在了会议桌中央。此时的辰星慈善基金,已在西部贫困地区捐建了 10 所希望小学,覆盖学生 5000 余人,但随着反收购战中对 “科技赋能” 的深刻体会,林辰意识到,单纯的硬件建校还不够 —— 乡村孩子更需要接触前沿科技,才能真正打破教育鸿沟。
“之前我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现在要思考如何让乡村孩子‘上好学’,尤其是接触科技的机会。” 林辰指着草案中的核心条款,“我建议从基金中追加注入 2 亿元,启动‘乡村科技教育计划’,为 10 所希望小学配齐计算机教室和 AI 教学设备,再组织辰星的技术员工定期去开‘科技讲堂’,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编程、AI 这些前沿领域。”
苏婉作为基金副理事长,早已提前梳理过乡村学校的需求,她补充道:“我们调研过,目前 10 所希望小学里,只有 3 所有简易计算机教室,设备还是十年前的旧机型,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求;AI 教学设备更是一片空白。2 亿元资金中,1.2 亿用于采购设备,0.5 亿用于教师培训,0.3 亿用于‘科技讲堂’的组织运营,预算分配很合理。”
理事会成员纷纷表示支持,华鑫投资董事长王建军还主动提出:“华鑫可以协调合作的电子企业,以成本价提供计算机和 AI 设备,再捐赠一批编程教材,帮基金节省一部分开支。” 最终,追加资金的提案全票通过,“乡村科技教育计划” 正式启动。
设备采购环节,基金团队联合辰星的技术部门成立了专项小组,从硬件选型到软件适配都反复打磨。计算机选用了适合教学的轻薄本,配置能满足编程、简单 AI 模型训练的需求;AI 教学设备则包含智能实验箱、编程机器人和 VR 教学头显 —— 智能实验箱可模拟物理、化学实验,避免乡村学校缺乏实验室的困境;编程机器人能让孩子通过拖拽积木式代码,控制机器人完成走迷宫、搬运物品等任务;VR 教学头显则可带孩子 “走进” 博物馆、科技馆,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为了确保设备适配乡村学校的教学场景,专项小组还特意邀请了 3 位希望小学的校长参与选型。“我们学校的老师对 AI 设备不太熟悉,能不能提供简单易懂的操作手册?” 西部某希望小学的张校长提出建议。专项小组立刻调整方案,不仅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还录制了教学视频,甚至在设备中预装了适合小学生的趣味教学软件。
设备安装调试的过程,也充满了温暖的细节。辰星的技术志愿者们组成了 10 支小队,分头前往 10 所希望小学。在海拔 3000 多米的青海某希望小学,志愿者们克服高原反应,用三天时间搭建好了计算机教室:给墙面贴上蓝色隔音板,地面铺好防静电地板,每台计算机都连接了高速网络,还在教室角落摆放了绿植;AI 教学设备则专门开辟了 “科技角”,志愿者们手把手教老师如何操作智能实验箱,如何用 VR 头显开展历史、地理课教学。
“以前上课只能靠课本讲‘人工智能’,孩子们根本没概念,现在有了这些设备,能让他们亲手操作,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该校李老师摸着编程机器人,激动得眼眶发红。
“科技讲堂” 的开展同样精心策划。辰星技术部门筛选了 50 名资深工程师,组成 “讲师团”,每人每月至少去一次乡村学校,每次授课 2 小时。讲师团团长是辰星 AI 研发中心的总监周凯,他第一次去甘肃某希望小学授课时,带了自己研发的 “图像识别 AI 模型”—— 通过简单的编程,让孩子用手机拍摄校园里的花草,AI 就能自动识别植物种类。
“大家看,只要把代码块拖到这里,再点击运行,手机对着这朵花拍照,屏幕上就会显示花的名字和生长习性。” 周凯拿着平板电脑,一步步教孩子们操作。五年级的小宇很快学会了基本操作,他兴奋地拍下校园里的向日葵,AI 瞬间识别出 “向日葵,菊科向日葵属,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小宇蹦着跳着说:“原来编程这么有意思!以后我也要做能识别植物的 AI!”
除了现场授课,讲师团还搭建了线上 “科技云课堂”,每周开设一次直播课,乡村孩子有任何问题都能在线提问。辰星还为表现优秀的孩子设立了 “科技夏令营”,每年暑假邀请 100 名孩子来辰星总部参观,走进 AI 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展厅,与工程师面对面交流。
“乡村科技教育计划” 实施半年后,效果逐渐显现。10 所希望小学的计算机课从每周 1 节增加到 3 节,编程、AI 相关的兴趣小组报名人数超过 800 人;有 3 所学校的学生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青海某希望小学的学生团队,用编程机器人完成的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项目,还获得了全国比赛的三等奖。
年底,林辰和苏婉一起前往青海的希望小学考察。在计算机教室里,孩子们正用 VR 头显 “参观” 北京故宫,时不时发出惊叹;“科技角” 里,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讨论如何改进编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课堂上,老师用智能实验箱演示 “电路连接”,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
张校长拉着林辰的手,感慨道:“以前孩子们总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现在有了这些设备和课程,他们知道了什么是 AI,什么是编程,甚至有孩子说以后要考计算机专业,回西部建设家乡。这就是‘乡村科技教育计划’的意义啊!”
林辰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慈善不是一次性的捐赠,而是长期的陪伴与赋能。“乡村科技教育计划” 只是开始,未来辰星慈善基金还会继续深化投入,让更多乡村孩子接触科技、爱上科技,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是对社会最有价值的回馈。
离开学校时,夕阳西下,孩子们追在车后挥手,大喊 “谢谢林叔叔!我们会好好学编程的!” 林辰摇下车窗,挥手回应。苏婉看着他,轻声说:“你当初成立慈善基金时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现在正在慢慢实现。” 林辰点头:“这是辰星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此时的辰星慈善基金,已从最初的 “助学、医疗帮扶”,拓展到 “科技教育赋能”,慈善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而林辰知道,这份责任永远没有终点,未来还会有更多乡村孩子,因为这份坚持与付出,拥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带记忆爱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