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团练使”这面新扯起的大旗,比预想中更为好用。张远声发出的“联防备寇、劝课农桑”的邀约,得到了周边大小势力的积极响应。不到半月,张家庄便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周边三县十余个村寨、堡子的代表。他们或是一寨之主,或是族中耆老,个个面带风霜,眼神中混杂着期盼、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会盟的地点,设在了庄内新平整的校场上。没有奢华排场,只有整齐列队的士兵、堆积展示的“秦昌灰泥”样品、以及几块用玻璃镜反射阳光照亮会场的“新奇玩意儿”,无声地彰显着张家庄的实力与不同。
张远声一身半旧青袍,并未穿戴官服,但沉稳的气度与身后肃立的赵武、李信等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场焦点。他没有空谈忠义,开口便是最实际的威胁:
“诸位,甘泉山张存孟虽暂退,然其根基未损,关外势力隐现其后,迟早必卷土重来。届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一句话,便让在场众人神色凛然。他们大多亲身经历过或被流寇骚扰之苦,深知其害。
“张团练所言极是!”一个黑瘦精悍的堡主立刻附和,“只是我等小寨,人微力薄,恐难当大任……”
“非是要诸位独力抗贼。”张远声接过话头,“‘联防备寇’,贵在‘联’与‘防’。其一,互通声气,贼至则烽火相传,互为奥援;其二,整训乡勇,我庄可派教官,指导操演,统一号令;其三,协防要道,于关键隘口共筑寨垒,共驻兵马。”
他话语清晰,条理分明,将抽象的“联盟”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条款。接着,他又谈起“劝课农桑”:
“庄子新得番薯、玉米数种,耐旱高产,愿与诸寨共享种苗及耕法。另有‘秦昌灰泥’,可用于筑寨修渠,可按成本价供给盟友。”
实打实的好处摆在面前,由不得人不心动。共享高产物种,意味着更多的粮食,更强的生存能力;成本价供应灰泥,则能大大提升防御工事的坚固程度。
接下来的商议便顺利了许多。在李信的主持下,一份名为《西安府东南联保公约》的简单盟约被拟定出来,各寨代表纷纷在上面按下了手印或盖上了简陋的印章。盟约规定,各寨保持独立,但需听从团练使衙门的统一协调防御,并承诺互通有无。
一个以张家庄为核心,松散却目标一致的联盟,初步成型。
送走各路代表,张远声立刻投入到另一项紧要工作中——煤炭的应用。
铁匠坊里,浓烟滚滚,气味刺鼻。孙老铁匠和几个徒弟被熏得眼泪直流,却围着一个经过改造的炉子兴奋不已。
“庄主!成了!按您说的,加了这个‘烟囱’,再把石炭和黏土混在一起做成‘石炭饼’来烧,烟小多了!火却比以前旺了不止一筹!”孙老铁匠指着那根用陶管接起来的、伸向屋外的简易烟囱,激动地汇报。
炉膛内,火焰呈现出一种更炽烈的白黄色,一块铁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软化。
“好!”张远声看着那明显提升的炉温,心中振奋。煤炭的初步成功应用,意味着军工和建材生产的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尽快摸索出最佳配比和炉灶结构,在全坊推广。以后,我们打造兵刃、农具的速度能快上好几成!”
“放心吧庄主!有了这石炭,老汉我保证,下次再打仗,弟兄们手里的家伙,绝对更锋利、更结实!”孙老铁匠拍着胸脯保证。
就在张远声为内部整合与技术突破稍感欣慰时,李信拿着一封密信匆匆找来,脸色不太好看。
“远声兄,秦昌商号从北边送来的急信。我们在宜川的眼线确认,那股范家的人,接触到了巴图的几个残部头目,似乎……在秘密收拢人手。而且,商队在边镇听到传言,说是有不明来源的精良兵甲,正在通过山西商人的渠道,流入陕北流寇手中。”
范家果然贼心不死!一边在正面拉拢、渗透张家庄,一边却在背后收拢残兵,武装其他流寇!其目的不言自明——要么是给张家庄制造更多的敌人,要么是想扶植起一个新的、更听话的代理人。
张远声看着信纸,眼神冰冷。范家这是布下了一盘大棋,东西南北,明暗交织。
“告诉胡瞎子,让他的人盯紧范家在宜川的动向,尽量摸清他们收拢了多少人,意图何在。”张远声沉声道,“另外,给北边的商队加派些护卫,下次多带些粮食过去。边镇粮价飞涨,流民遍地,这正是我们收揽人心、扩展影响力的好机会。”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张家庄划过,掠过刚刚缔盟的周边寨子,指向北方的宜川、保德,最终落在广袤而混乱的陕北。
内部的联盟刚刚缔结,新的风浪已从北方袭来。但这一次,张远声手中可打的牌,也比以往多了不少。团练使的身份,周边联盟的助力,还有那正不断改进的、燃烧着黑色石炭的炉火。
他轻轻敲了敲地图上的陕北区域,仿佛在敲打着一个看不见的对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