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清晨。
陈桥驿的雾气比往日更浓,像是把整个黄河的水汽都卷到了这座小小的兵站。士兵赵彦被尿憋醒,搓着手从营帐里钻出来,嘴里嘟囔着开封府的烧羊脖肉——本该是休沐日吃上的好东西。
他睡眼惺忪地走向茅房,却差点被什么东西绊倒。
低头一看,是都指挥使苗训的靴子。这位以观星着称的将军正单膝跪地,死死盯着东北方的天空。
“指挥使?”赵彦小心翼翼地喊了一声。
苗训猛地回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异样的光:“你看那天象——”他手指苍穹,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紫微星暗,天日无光,这是要换新主了!”
赵彦茫然抬头,只看见灰蒙蒙的雾霭。他不懂星象,只觉得今早的军营安静得反常。
等他解手回来,发现苗训身边已经围了七八个将领。人群中央,是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都虞候王审琦。
“...世宗皇帝尸骨未寒,北汉就敢勾结契丹南下!”石守信的声音像铁器相撞,“让七岁小儿监国,这不是要把江山拱手让人吗?”
王审琦接话:“如今能救天下的,只有点检大人!”
赵彦悄悄退到炊烟升起的伙房旁,听见两个火头军在嘀咕:
“听说了吗?昨夜点检帐中亮了一夜的灯。”
“苗指挥使说看见两个太阳在打架...”
“我看是要变天了。”
变天?赵彦捧着热粥蹲在营帐旁,忽然想起昨天路过点检大帐时,无意中看见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正和掌书记赵普低声商议着什么。赵普手里拿着一卷黄绫,那颜色...
他不敢再想。
辰时初刻,变故发生了。
当赵彦所在的右厢前军被集结到校场时,他看见点检赵匡胤站在点将台上,依然穿着那身沾满尘土的征袍。
但下一刻,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突然齐刷刷跪下。不知从哪里传来第一声呼喊:
“诸军无主,愿奉点检为天子!”
这声呼喊像野火般蔓延。成千上万的士兵跟着跪倒,声浪震得营旗猎猎作响。
赵彦还愣着,被身后的老卒踹了一脚膝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那件黄袍。
那不是什么精致的龙袍,看起来像是连夜用旗幡改制的,针脚粗糙,下摆还沾着泥点。在石守信等人的簇拥下,这件仓促的黄袍被披在了赵匡胤肩上。
赵匡胤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没有推辞,也没有欣喜,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那抹刺眼的黄色在灰蒙蒙的晨雾中飘荡。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将士,最后定格在东北方向——那是汴京的位置。
“尔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校场,“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校场死一般寂静。
赵彦屏住呼吸,听见赵匡胤一字一句地说出他的条件:
“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辄加凌暴。”
“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毋得复然,事定,当厚赉汝。”
“不然...”赵匡胤的手按在剑柄上,“当族诛汝等。”
没有欢呼,没有庆贺。在一种奇异的肃穆中,兵变完成了。
赵彦看着身边的老卒,发现这个参加过三次兵变的老兵正在抹眼泪。
“三次了...”老兵喃喃道,“这是第一次,没人说要抢钱抢女人。”
队伍开拔回京时,赵彦注意到那件匆忙披上的黄袍已经不见了。赵匡胤换回征袍,骑在他的枣红马上,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个插曲。
只有将领们格外严肃的表情,和空气中尚未散去的紧张,提醒着赵彦这不是梦。
在经过陈桥驿的牌坊时,赵彦回头看了一眼。
晨雾正在散去,他忽然明白了苗训所说的“天象”——
那不是两个太阳在打架,而是一个尚武的旧时代,与一个未知的新时代,在这浓雾弥漫的清晨完成了交接。
【第二章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风雅宋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