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宋朝

户外老美

首页 >> 风雅宋朝 >> 风雅宋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四合院之草根的逆袭修仙从药童开始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影视快穿之宿主她不按套路出牌盖世仙尊内都市精灵:底层崛起跟死对头重生成男主的双胞胎姐姐兽世浓囚:流浪兽人老公强势索爱穿越:王爷,快登基,我赶着回家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
风雅宋朝 户外老美 - 风雅宋朝全文阅读 - 风雅宋朝txt下载 - 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4章 风流云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绍圣四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岭南的梅花倒是开得早,但苏轼已经看不到了。这位六十二岁的老人,此刻正站在海南儋州的沙滩上,望着北方的海平面发呆。

\"阿爹,风大,回吧。\"儿子苏过轻声劝道。

苏轼呵呵一笑:\"不碍事,这海风可比汴京的风干净多了。\"

他说的是实话。海南虽然荒凉,但至少没有朝堂上那些污浊之气。在这里三年,他办学堂,教黎族子弟读书,日子反倒过得比在京城时清净。

\"过儿,你去把为父新酿的酒拿来。\"苏轼忽然说道,\"今天有客。\"

苏过一愣:\"这荒岛上哪来的客?\"

\"天边的客。\"苏轼指了指海平面上一抹若隐若现的帆影。

果然,半个时辰后,一艘官船靠岸,船上走下来一个风尘仆仆的官员。

\"子瞻兄!别来无恙!\"

来人是苏轼的老友、同样被贬岭南的郑侠。就是当年献《流民图》给神宗皇帝,间接导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的那个郑侠。

\"哈哈哈,原来是郑兄!\"苏轼大喜,\"快来尝尝我新酿的天门冬酒!\"

两人在椰林下席地而坐,就着一盘烤生蚝,喝起酒来。

\"听说章惇那厮,连死人的谥号都要追夺?\"郑侠问道。

苏轼抿了一口酒:\"可不是嘛。司马光的谥号被夺了,墓碑也砸了。连范纯仁范公,就因为替旧党说了几句话,也被贬到永州去了。\"

\"真是丧心病狂!\"郑侠愤愤道。

苏轼却摆摆手:\"罢了罢了。你看这海南,虽然荒凉,可百姓淳朴,物产丰富。我昨日还发现一种美味,你猜是什么?\"

\"什么?\"

\"生蚝!\"苏轼眼睛发亮,\"把生蚝在火上烤熟,再蘸些酱料,那滋味,啧啧,给个神仙都不换!我已经写信告诉中原的朋友了,怕他们跟我抢,还特意说这玩意有毒,不能多吃。\"

郑侠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你呀你,都到这步田地了,还有心思开玩笑。\"

\"不然呢?\"苏轼端起酒碗,\"来,为这生蚝,干一碗!\"

两人一饮而尽。海风习习,椰影婆娑,仿佛世间的纷争都与他们无关了。

与此同时,在几千里外的江宁,另一位老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王安石隐居的半山园里,腊梅开得正盛。但卧病在床的王安石,已经无力赏梅了。

\"爹,喝药了。\"儿子王雱端来药碗。

王安石摇摇头:\"不喝了,没用的。\"

他望着窗外的梅花,忽然问道:\"听说章惇把司马君实的墓碑砸了?\"

王雱点点头。

王安石长叹一声:\"何苦来哉...人死如灯灭,何必还要如此。\"

他顿了顿,又问:\"苏子瞻还在海南?\"

\"在。前几日有他的诗传过来,说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王安石笑了:\"这个苏子瞻,到哪都能活得逍遥。\"

他沉默片刻,忽然挣扎着要坐起来:\"拿纸笔来。\"

王雱连忙取来纸笔。王安石颤抖着手,在纸上写下两行诗:

\"江水悠悠自在流,

白云千载空悠悠。\"

写罢,他掷笔长叹:\"悠悠千载,谁人评说...\"

当夜,这位曾经搅动大宋风云的变法宰相,在江宁半山园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京城,章惇倒是给王安石办了个风光的葬礼,还追封太傅。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

真正的王安石,那个一心想要富国强兵的王安石,那个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王安石,早在元佑年间就已经死了。

而在海南的苏轼,听到王安石去世的消息后,独自一人来到海边,面向北方洒酒祭奠。

\"介甫兄,走好。\"他轻声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祭奠完王安石,苏轼忽然对儿子说:\"过儿,收拾行李,我们要回去了。\"

苏过一愣:\"回哪去?\"

\"回中原。\"苏轼望着北方的天空,\"新皇登基了。\"

原来,就在这年正月,年轻的哲宗皇帝赵煦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五岁。因为没有子嗣,他的弟弟端王赵佶继位,就是后来的徽宗。

新皇登基,照例要大赦天下。苏轼这些被贬的官员,终于有机会北归了。

离开海南那天,当地的黎族百姓都来送行。他们拿着自家酿的酒,自家种的水果,一直把苏轼送到船上。

\"苏公,以后还回来吗?\"一个黎族长老问道。

苏轼笑道:\"山河万里,终有一别。诸位保重!\"

船帆扬起,渐渐驶离海岸。苏轼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南岛,忽然诗兴大发: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是啊,九死南荒都不恨,这一生的奇绝经历,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北归的路上,苏轼每到一处,都有文人学子慕名而来。在金陵,他特地去了王安石故居凭吊。

看着已经荒废的半山园,苏轼感慨万千。他对随行的学生说:\"王氏之文,未必不佳,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他在王安石的旧宅前站了许久,最后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岭外霜松雪外梅,半山草木也堪哀。

至今明月夜,犹照读书台。\"

写罢,掷笔而去。

与此同时,在汴京城里,新一轮的权力斗争已经开始。

章惇万万没想到,哲宗皇帝会这么早就去世。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向太后竟然支持端王赵佶继位。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章惇在朝会上公然反对。

可向太后铁了心要立赵佶:\"先帝尝谓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

就这样,赵佶还是登基了。章惇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果然,新皇登基不久,就开始清算章惇。理由是他在哲宗驾崩时\"语涉不敬\"。

这年六月,章惇被罢相,贬到雷州去了——就是当年他把苏轼贬去的地方。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

章惇离京那天,没有一个人来送行。他独自坐在马车里,回想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忽然觉得一切都很可笑。

\"父亲,\"儿子章援问道,\"咱们这是要去哪?\"

\"去该去的地方。\"章惇闭目养神。

马车行到城门口,忽然被人拦住了。章援掀开车帘一看,竟然是苏轼的儿子苏过。

\"你来做什么?\"章惇冷冷问道。

苏过拱手道:\"家父让我给章公带句话。\"

\"什么话?\"

\"海风潮湿,章公多保重身体。\"

章惇愣住了。他没想到,被自己一贬再贬的苏轼,竟然还会让儿子来送别。

他沉默良久,终于问道:\"你父亲...还好吗?\"

\"托章公的福,家父身体尚可,正在北归途中。\"

章惇点点头,不再说话。马车继续前行,扬起一路尘土。

而此刻的苏轼,正在镇江的金山寺游玩。他站在山顶,俯瞰滚滚长江,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出川赶考时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乘船东下,满怀着致君尧舜的理想。

如今,父亲早已作古,弟弟远谪他乡,自己也已是白发苍苍。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吟诵着自己年轻时的诗句,不禁老泪纵横。

从金山寺下来,苏轼就觉得身体不适。到了常州后,病情越发沉重。

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躺在病榻上,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

\"我这一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家产...\"他喘息着说,\"唯有这些文稿,你们要好生保管。\"

儿子们含泪答应。

苏轼又对好友维琳方丈说:\"我与你相交一场,临别有一言相赠:着力即差。\"

\"着力即差\"——凡事不可太过强求,顺其自然就好。这或许就是他一生悟出的道理。

维琳方丈在他耳边大声道:\"端明宜勿忘西方!\"

(端明是苏轼的官职,指不要忘记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苏轼轻声道:\"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但也不能刻意强求)

旁边一位好友钱世雄也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这是先生一生修行之时,此刻更要用功啊)

苏轼答了一句:\"着力即差。\"

说完这四个字,他便安然闭上双眼,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四岁。

消息传出,天下文人莫不悲痛。在汴京,刚刚亲政的徽宗皇帝也叹息道:\"才难之叹,古今共之。\"

而在雷州的章惇,听说苏轼病逝的消息后,独自一人在海边坐了一夜。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也许他在回想与苏轼同年中进士时的情景,那时他们都还是热血青年;也许在回想变法时的激烈争论;也许在回想自己一次次把苏轼贬往更远的地方...

第二天,章惇的儿子发现父亲苍老了许多。

\"父亲,您的头发...\"章援惊讶地说。

章惇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一夜之间,竟然全白了。

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望着北方,那里是中原的方向。

苏轼去世后不久,朝中的党争却并没有停止。

徽宗皇帝赵佶是个艺术天才,但对治国理政却没什么兴趣。他重用蔡京等奸臣,朝政越发腐败。

蔡京为了打击政敌,居然把司马光、苏轼、程颐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元佑奸党\",并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立于端礼门外,这就是臭名昭着的\"元佑党人碑\"。

凡是名字刻在碑上的人,活着的一律贬官,死了的追夺谥号,他们的子孙也不准在京城做官。

可笑的是,章惇因为曾经反对立徽宗为帝,他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这块碑上。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权相,最终也成了\"党人\",被一贬再贬,最后死在湖州。

而那个被章惇贬到海南的苏轼,他的诗文却被天下人争相传诵。朝廷越禁,民间流传越广。

有一次,徽宗皇帝微服私访,在茶楼里听见歌女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赵佶听得入神,不禁叹息:\"如此才情,确是难得。\"

旁边的蔡京连忙说:\"陛下,苏轼是元佑党人,他的诗词应该禁止...\"

\"罢了,\"赵佶摆摆手,\"好就是好,与党争何干?\"

但他终究没有取消对苏轼诗文的禁令。

夜色深沉,汴京城里依然歌舞升平。徽宗皇帝在宫中作画,蔡京等人在朝中弄权,边境的西夏和辽国虎视眈眈...

没有人意识到,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逼近。几十年后,金人的铁骑将踏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一百六十七年的基业将毁于一旦。

而这一切的种子,早在神宗变法、新旧党争之时,就已经埋下了。

苏轼去世前曾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把自己的贬谪之地视为功业,这既是自嘲,也是超脱。或许他早已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荣辱得失,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唯有那些真挚的文字,那些不屈的精神,才能穿越时空,永远流传。

就像他在《前赤壁赋》中写的那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千载之后,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时,那个豁达潇洒的苏东坡,仿佛依然活在我们中间。

(第四卷 终)

---

(卷尾语)

熙宁变法的十五年,如同一场倾尽全力的豪赌。它试图用国家力量重塑社会,却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执行的粗暴变形、以及人性的复杂而功败垂成。

神宗的理想,王安石的执着,司马光的坚守,苏轼的豁达,章惇的偏激...这些鲜活的人物共同演绎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然而,那声\"天变不足畏\"的呐喊,那种直面积弊的勇气,那份改造国家的雄心,已成为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下一次的燃烧。

变法可以失败,理想终会褪色,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活出真我的人,他们的精神与智慧,却穿越千年,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这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第四卷《天变不足畏》全卷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风雅宋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天生我才神行无道巨星洪泽史上第一祖师爷我在致命游戏里当透明最强纨绔盖世战神大夏王侯梦想为王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幸运古神事务所极品小农民无上女仙君万古神帝张若尘玉宸金章无仙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诸界之深渊恶魔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茅山鬼道
经典收藏墓虎九叔:从献祭女鬼开始修炼武道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团宠奶娃被读心后,全家反派人设都崩塌了要当僧侣的病娇竹马,转头要娶我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文昭皇后传半相热恋规则怪谈:开局添堵技能,心累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百字日记瘸腿大师姐带着宗门飞升了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穿书女配:我一脚踹翻了系统的盆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荒年过后我带弟妹发家致富真千金归来:我以博物馆震慑八方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
最近更新剑道独尊:江湖小道士茶中往事,笔下姻缘庄周一生梦几蝶被赶出家门,我反手收购家族企业量子道藏三生三世红尘劫大唐因为我而改变开局父母双王,我的御兽是只鲲斗罗:丐帮神功九个白环打爆神王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黄金锁片:地母逆鳞录只此一家,古生物园不止恐龙!退婚当天,废柴的我收到万年遗书天龙:开局习得少林七十二绝技飞狐后传:恩怨了处是新生重生58:囤粮屯枪屯老婆官场天眼:我能看到清廉值从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补位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风雅宋朝 户外老美 - 风雅宋朝txt下载 - 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 风雅宋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