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彬也就在家待两天,已经放飞的两个孩子都不理他了。
和爷爷奶奶告别后,就踏上返回学校的路。
一回到学校,熟悉的忙碌感就扑面而来。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堆得高高的文件,忍不住叹了口气,又要开始“牛马”般的日子了。
偶尔从窗户里瞥见楼下悠闲散步的老师,他心里多少有些羡慕,当老师好不好他不知道,但有好几个月的寒暑假是真实的。
就算放了暑假,学校里也还留着不少学生。
这天下午,林鸿彬路过操场时,远远就听见一阵很有节奏的音乐声。
他寻声而去,只见几个学生穿着宽大的喇叭裤,跳着时下在国际上流行的迪斯科,音乐正从旁边的收音机流淌出来的。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青年人的活力扑面而来。
林鸿彬停下脚步,眯着眼睛打量着。
还是年轻人有行动力,思想上的转变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只是他们哪里弄来的这些玩意?
正想着,又有两个穿着喇叭裤的学生说说笑笑地从他身边走过,裤腿随着脚步轻轻摆动。
这一幕突然点醒了林鸿彬:要进入消费爆发的年代了!
有快钱不挣,那不是王八蛋吗?他立刻打定主意,从生产喇叭裤开始。
林鸿彬还是把财务、人事、校办的人都请了过来,说了生产喇叭裤的事情!
话音刚落,黄处长就皱起眉头,身体微微前倾:“林处,怎么突然想做裤子了?咱们之前搞辅导教材不是挺好的吗,现在虽然挣的不多,但也很稳定啊!”
林鸿彬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果酒,放下杯子时,指腹在杯壁上轻轻敲了敲:
“你们没注意到吗?最近电视里的译制片,那些老外大多穿着喇叭裤;几个来咱们学校学习、旅游的老外,也基本都是这个打扮。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都已经有人学着穿了,这可是个好机会,咱们得抓紧时间,挣一波快钱。”
校办的黄主任立刻接话:“还和当时搞卷子一样一波快钱?”
林鸿彬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了一下:“不止,卷子是考生才用的,裤子是所有人都要穿,还是一年四季都要穿。当然,挣快钱,还得用喇叭裤这种新奇的玩意。”
“那场地怎么解决啊?”陈处长皱着眉,掰着手指头数,“咱们学校现在能用的地方,基本都占满了。”
林鸿彬早有打算,他抬手摆了摆:“场地好说,先把仓库那边腾一间出来,暂时用着。缝纫机的话,咱们可以从校职工家里租,要是村民家里有,也租过来;要是有会做衣服的人愿意过来帮忙,那就更好了。”
“那材料呢?做裤子得要布、要扣子、拉链啥的。”黄处长追问,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林鸿彬身子往后靠了靠,靠在椅背上:
“布料我来解决,我去找闽北的印染厂,跟他们要一点布料,就算是布头也行,质量差点没关系。年轻人穿喇叭裤,图的是款式新潮,不是布料多好。
扣子、拉链啥的找相关厂家买一些就好,不够的话直接在百货商店扫货。”
几位负责人对视一眼,又低声商量了几句,最后黄主任抬头,拍了下手:“行,那咱们就试试!”
林鸿彬也立刻把任务布置下去,从腾仓库到联系缝纫机,明确的分工到人。
等林鸿彬把电话打到各个工厂里去的时候,大多爽快的答应拱货了。
这个时候林鸿彬就体会到重生前离休老干部的提点,当领导要人际关系的积累。
这些年通过考察、会议等场合,认识了不少人,而他林鸿彬的名声也是传了出去,现在办起事来,确实事半功倍。
几个部门一起提交申请,没几天就批下来了,仓库、缝纫机和人手也准备好了。
没过多久,第一批喇叭裤就做出来了。
林鸿彬特意让人在裤腰的地方,用红色的线车了“南强”两个字,当作裤子的品牌名称。
没想到,这第一批100条裤子还没搬出仓库,就被闻讯赶来的学生抢空了。
看着学生们拎着裤子,兴高采烈地离开,几个部门的人都来了信心。
人事处干脆又组织了一批有缝纫机基础的人,分成两班,开始两班倒,加班加点地生产。
既然是学校的正规项目,自然要走正规渠道,做好的裤子直接联系供销系统,然后送到几个百货市场。
第一天上架时,他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学生,穿着“南强”牌喇叭裤,在商场门口来回走动,充当“模特”。
虽然因为用的是计划外物资,材料成本比正常情况高了一点,裤子的定价也稍贵,但根本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
毕竟对他们来说,穿喇叭裤不仅是赶时髦,更是对自由的一种追求。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它不要票!
做裤子可比做衣服简单多了,随着工人们越来越熟练,每天从不到百条,到7月底每天生产千条裤子近千条,供货的布料厂家也增加到了三家。
销路也越铺越广,除了鹭江本地,还卖到了榕城、闽北等年轻人多的地方。
最后直接和铁路鹭江段合作,通过铁路把货批发出去。
别人挣多少钱,林鸿彬不管,但学校这里每条裤子能挣2元钱。
没几天,铁路鹭江段的同志就一直催货:“林处,你们那边的裤子能不能再多发点?我们这边也都被其它单位催着那!”
林鸿彬每次都笑着安抚:“王科长别急,我们已经在加班生产了,保证尽快给你发货。”
8月中旬,负责行政的谢副书记,把相关部门召集起来,探讨成立服装厂的可能性!
会议一开始,黄处长就先抛出了问题:“做喇叭裤确实挣钱,但这东西太简单了,要是别人也跟着做,咱们怎么办?到时候生产出来的裤子卖不掉怎么办。”
陈处长立刻接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
“黄处长这话也对也不对,那些正规工厂的生产计划,都是早就定好的,哪那么容易变动?
就算他们想做,等把计划调整过来,也得明年了。那时候咱们早就把钱挣到手了。”
谢副书记看向林鸿彬:“小林,你有什么想法?”
林鸿彬放下手里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不紧不慢:“我有个不成熟的提议,咱们可以拉人一起入伙,以降低非物料成本。
给与布料厂、印染厂、纽扣厂、商业部门、火车路段等一定的分红权。
或者直接几家合资成立一家公司,以为这个公司大名义来管理这个服装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学校这边,利润少赚一点没关系,正好可以用这些实际案例,研究经济课题,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林处长,你这思路很有搞头啊!这就是校企合作,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啊!”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提议可行。
谢副书记当即拍板:“行,那就这么搞!
林处长,你负责联系其他单位,就先以加强各单位后勤部门合作为理由,跟他们谈分红的事。
至于成立合资公司,等条件成熟了,咱们再坐下来细谈。”
“好,我这就去办!”林鸿彬立刻应下。
之后就是谈厂房规划和搭建的事情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