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庭院】据点,如同风暴中摇曳的孤舟,承载着越来越多从现实灾难中仓皇接入的“新生代”玩家。他们未曾经历旧时代的辉煌,一进入这个虚拟世界,面对的就是破碎的规则、侵蚀心灵的暗蚀环境,以及无处不在的绝望低语。与林朔这些经历了漫长挣扎和信念转变的“老玩家”不同,这些新人脸上写满了茫然、恐惧,以及深深的格格不入。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传统的打怪升级、装备获取变得几乎无效,更对“圣爱共鸣指数(ScRI)”、“心灵污染度”这些抽象概念感到无所适从。一种无声的焦虑在新生代中蔓延,与据点努力维持的微弱希望氛围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李墨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认知的断层。他知道,若不能有效地引导这些新人理解现状,他们的迷茫和恐惧本身就会成为据点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加速“心蚀”的蔓延。他决定做点什么。在光铸节点光芒笼罩下相对最平静的一角,他召集了那些愿意倾听的新玩家。没有神秘的仪式,没有晦涩的教条,他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一位即将开讲的学者。
“我知道,这一切难以理解。”墨尘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理性,“我们习惯的‘规则’正在失效,就像一艘船的龙骨正在断裂。但我们并非毫无依托。”他伸手指向中央的光铸节点,以及更远处那片扭曲的混沌。“我们面对的,并非简单的怪物或敌人。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和亲身体验,无论是游戏内的‘暗蚀’,还是现实中报告的‘光影错乱’,其本质可能同源——一种倾向于终结、混乱、汲取希望的心灵能量的具象化。”
他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或‘绝望信念’的聚合体。这就是为什么单纯的刀剑效果有限,因为它直接攻击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存在意志(ScRI)。而它,恰恰源于所有生命内心可能产生的深渊。” 这番话让一些新玩家若有所思,将外在的恐怖与内心的体验联系了起来。
“因此,”墨尘继续道,“对抗它的方式也必须改变。不再是掠夺外部资源强化自身,而是转向内在——稳定我们的心灵(ScRI),降低污染度。这光铸节点,林朔兄弟维持的它,提供的正是一个‘秩序场’,一个可以净化、稳定的基点。而我们每个人,通过专注、平静、互助的行为,也能微小地提升或稳定自身的ScRI,甚至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不是在向某个神明祈祷力量,而是在实践一种全新的、基于信念共鸣的生存逻辑。我们是秩序的维护者,是希望的信标,而不是毁灭的武器。” 他将“容器”、“管道”的使命,用理性的框架进行了铺垫,强调了“信靠”秩序和“维系”存在本身的重要性。
这时,苏洛走了过来,他听到了墨尘的后半段话。他看着这些迷茫的新面孔,想起了不久前的自己。他开口道:“讲道理我在行,但动手可能更实在些。”他看向墨尘,得到对方鼓励的眼神后,对新生代玩家们说:“光听着可能还是虚。来,跟我试试看,做点实在的。”
他带领感兴趣的新人们来到据点边缘相对安全的地带,那里堆放了一些采集来的、蕴含微弱光能的碎石和一种韧性不错的藤蔓。“我们来做‘光源信标’。”苏洛演示着,将几块小光石用特定方式捆绑在藤蔓框架上,过程中,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微弱的、几乎毫无热量的火焰,轻轻灼烧藤蔓的连接处,使其固定而非燃烧。“看,就像这样。不需要多大威力,关键是让这点光,能持续亮着,哪怕只能照亮脚下方寸之地。把它插在巡逻路线旁,或者你觉得心慌的地方。”
这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耐心和精细的控制。新玩家们起初笨手笨脚,但在苏洛和几名较早加入、已经有些适应的高ScRI老玩家(可称为“慰藉者”雏形)的指导下,渐渐也有人做出了虽然粗糙却稳固的信标。当他们亲手将散发着微光的信标插入据点外围的土地时,一种奇妙的感受产生了。
并非系统叮咚作响的任务完成提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细微但切实的感触。仿佛自己并非完全无用,在这绝望的洪流中,他们也能贡献一份极其微小,却真实不虚的力量——守护的力量。这种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的正面反馈,与被动接受保护的感觉截然不同。他们感到一丝微弱却清晰的暖流拂过心头,一直萦绕不散的恐慌感似乎被驱散了一点点,精神为之一振。他们个人的ScRI界面,那一直缓慢下跌或剧烈波动的数值,第一次出现了小幅度的、稳定的回升。
这“第一缕涟漪”虽然微弱,却意义重大。它向所有怀疑者,尤其是新玩家自己证明了,李墨尘所言的“信念生存逻辑”并非空谈,苏洛带领的实践也非徒劳。在这规则崩塌的末日,依然存在一条可行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起点,就在于每个人选择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去面对黑暗。点点微光,开始在新生代的心中点燃,尽管微弱,却预示着希望的可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万维圣辉:终末救赎之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