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首页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零军嫂凶凶哒无敌了:我捡到一个加速空间开局闪婚,坑来的首辅夫君好诱人当我穿成男主的作精小叔斗罗位面融合,我提前穿越了娇骨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被卖后,她只想苟在一亩三分地上我的探墓笔记:1949萤火之旅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95章 南唐建国:李昪称帝,休养生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冬,金陵城的秦淮河畔飘着细碎的雪,却挡不住街巷里的暖意。百姓们裹着厚棉袍,围在茶馆外听说书人讲“徐知诰(李昪原名)辅政”的故事,说到他如何减免赋税、如何修复芍陂水利,人群里便会响起阵阵叫好。而此刻的吴王府内,气氛却格外凝重——杨吴末帝杨溥正坐在御座上,手里捏着一封禅位诏书,目光落在阶下那个穿着绯色官袍的男子身上,正是把持朝政多年的齐王徐知诰。

“陛下,江淮已安,然中原大乱,需有明主一统南方,护百姓周全。”徐知诰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臣不敢僭越,然百官与百姓皆愿推您(此处为谦逊表述,实际为推徐知诰)为帝,望陛下顺应民心。”

杨溥看着阶下百官整齐的躬身姿态,知道大势已去。自徐温(徐知诰养父)病逝后,徐知诰便一步步掌控朝政,先是封齐王,建立齐国,再是修复金陵城、安抚流民,早已深得民心。他缓缓放下诏书,声音带着疲惫:“朕……准了。望你日后能善待吴地百姓,勿负江淮父老。”

这一幕,被多年后整理南唐史料的赵烈,详细记录在《五代秘史·南唐篇》中。他通过杨吴旧臣的口述,还原了禅位当日的细节:“天祚三年十一月,杨溥禅位于徐知诰,金陵百姓夹道相迎,虽有雪,却无一人畏寒。徐知诰身着素服,自吴王府步行至天坛,途中三次驻足,对百姓躬身,称‘非敢称帝,只为护境安民’。”

当月二十六日,徐知诰在金陵天坛举行登基大典,国号“大齐”,改元“升元”。大典当日,他特意下令取消“百姓跪拜”的礼仪,让百姓站在道旁观礼,还派内侍向观礼百姓分发粟米和布匹。礼毕后,他登上城楼,对着下方的百姓高声说:“朕本是濠州流民,蒙吴主(杨行密)提拔,今日称帝,唯愿做到三件事:一免赋税三年,二修水利养农,三保江淮无战!”

话音刚落,百姓们便欢呼起来,“陛下万岁”的喊声震得秦淮河的冰层都似要碎裂。赵烈在批注中写道:“李昪(后改回原姓)称帝,与五代其他帝王不同——无弑君之血,无逼宫之暴,唯以民心为基,实为乱世罕见。此非偶然,盖因他亲历流民之苦,深知‘失民心者失天下’。”

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李昪便下诏改回原姓“李”,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后裔,以示延续大唐正统。升元二年(938年),他又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并追尊唐高祖、唐太宗为远祖,试图借“唐”的正统性,团结南方割据政权,共同抵御中原的后晋。

而他承诺的“三件事”,则被逐一落实。在农业上,李昪设立“营田使”,专门负责垦荒与水利,派官员到淮南、浙西各地,组织流民开垦荒地,规定“凡垦荒者,免租税五年,官府还提供种子与农具”。赵烈在《南唐农政录》中,引用了濠州农户张阿牛的回忆:“升元三年,俺家分到了二十亩荒田,官府给了三斗粟种、一把铁犁,还派农官教俺种水稻。那年秋天,一亩地收了六石粮,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粮!”

芍陂(今安徽寿县南)的修复,更是李昪农政的重中之重。这座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水利工程,因战乱年久失修,堤坝多处坍塌,灌溉面积从盛唐时的万顷缩减到不足三千顷。李昪派大将周宗率军民两万余人,耗时半年修复堤坝,疏通渠道,还在芍陂周围设立“水则”(测量水位的标尺),派专人管理。工程完工后,芍陂的灌溉面积恢复到八千顷,淮南的粮产量暴涨,不仅满足了南唐的军需,还能储存起来以备荒年。

在民生上,李昪严格限制宫廷用度,自己穿的龙袍是用粗绸缝制,后宫妃嫔的首饰多为铜器而非金银。他还下令关闭金陵城内的奢侈品商铺,禁止官员购买珍珠、翡翠等贵重物品,违者严惩。一次,户部尚书宋齐丘献上一块罕见的和田玉,李昪却当着百官的面将玉砸碎,说:“百姓尚在垦荒,朕岂能玩物丧志?”赵烈在史料中评价:“五代帝王多奢靡,唯李昪、郭威堪称节俭。然郭威节俭为矫乱世之弊,李昪节俭则源于本心,更显难得。”

对于手工业与商业,李昪也采取扶持政策。他在金陵、扬州设立“织锦院”,招募吴地的织工,恢复“云锦”“蜀锦”(南唐与后蜀有贸易往来,引入蜀锦技艺)的生产,还减免织工的徭役,让他们专心钻研技艺。扬州的盐场因战乱停产,李昪派官员重新整顿,实行“官督民办”制度——官府提供盐场设备,百姓负责生产,盐税减半,很快便恢复了“吴盐”的产量,不仅供应南唐,还通过漕运河销往吴越、闽国。

升元四年(940年),南唐迎来了首次大丰收。金陵城外的田地里,金黄的水稻一望无际,农户们忙着收割,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商贩们推着小车穿梭在田间,收购粮食与布匹。李昪带着宋齐丘、周宗等大臣,沿着秦淮河巡查,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当年俺在濠州逃荒时,做梦也没想到,江淮能有今日之景。”

宋齐丘躬身答道:“此皆陛下之功!如今南唐粮满仓、民安居,若再联络吴越、闽国,共抗后晋,南方一统指日可待。”

李昪却摇摇头:“一统非急务,民心才是根本。后晋石敬瑭依附契丹,不得民心;咱们若急于扩张,恐重蹈前蜀、后蜀的覆辙。先让百姓安稳几年,待国力强盛,再图大业不迟。”

这番话,被赵烈视为李昪治国的核心思想。他在《五代秘史》中写道:“李昪之智,在于‘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世之名’。他知五代乱世,百姓最盼者非一统,而是安稳。故其在位七年,未发动一场对外战争,唯以休养生息为要,终让南唐成为十国之中最富庶、最安稳的政权。”

然而,安稳之下,也藏着隐忧。李昪晚年因出身问题(虽自称唐室后裔,却难掩流民出身),变得猜忌多疑,曾因“疑似谋逆”诛杀过几位老臣;太子李璟(后来的南唐元宗)自幼长在深宫,虽精通诗词,却缺乏治国的谨慎,对扩张有着强烈的渴望。赵烈在整理李昪晚年的诏书时,发现了一份未发出的遗诏草稿,上面写着:“吾儿璟,当守江淮,勿轻启战端。若必欲扩张,需待民心稳固、国力强盛,切记,切记!”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病逝,享年五十六岁。临终前,他握着李璟的手,反复叮嘱:“守住百姓,比守住江山更重要。江淮的安稳,是无数流民用血汗换来的,你不可辜负。”

李昪死后,李璟继位,追尊他为“烈祖”。虽然李璟后来违背了“勿轻启战端”的遗训,发动了伐闽、伐楚的战争,导致南唐国力衰退,但李昪留下的休养生息政策,仍让南唐维持了数十年的富庶,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文化与经济的中心。

多年后,赵烈在金陵凭吊李昪的陵墓时,看到墓前的石碑上刻着“唐烈祖之陵”五个大字,碑旁长着几株从濠州移植来的柳树——那是李昪当年逃荒时,亲手栽种在濠州城外的。赵烈抚摸着柳树的枝干,想起李昪称帝时的誓言,想起江淮百姓的笑脸,在《五代秘史》的结尾,为李昪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烈祖起于微末,却怀仁心;称帝于乱世,却守本心。他虽未一统天下,却为江淮百姓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其功,当与杨行密、郭威并列,为五代乱世之贤君。”

此刻的金陵,秦淮河的流水依旧潺潺,当年李昪修复的芍陂仍在灌溉着万顷良田,织锦院的织工们还在编织着精美的云锦。这些,都是李昪留给南唐的遗产,也是五代十国乱世中,一抹难得的温情与亮色。而赵烈知道,随着李昪的去世,南唐的命运,将迎来新的转折——扩张的号角即将吹响,而那份来之不易的安稳,或许很快就要被战火打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成替嫁医妃后我被迫母仪天下异世界开发手册星火事物所江山战图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开局从召唤诸天崛起重生之天生我才极品小农民法师乔安最强纨绔重生之我为书狂主宰江山天价萌妻医路青云择天记网王之剧情外的原住民私欲:江湖往事倾城冷妃:腹黑世子快走开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落河三千星
经典收藏墓虎精灵文主角,哪有种田香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半相热恋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异兽迷城久别重逢,傅先生总说我始乱终弃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诡异复苏:我以武道镇地狱顶流欲又A,被疯批大佬宠到腿软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御兽小道士蒋星的星际征程:危机暗涌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我,AI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真千金归来:我以博物馆震慑八方
最近更新替嫁后,杀神王爷发现我不是凡人都市神医,从给母亲闺蜜按摩开始穿成癫文对照组,三岁大佬被团宠我在东南亚当降头师那些年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综影视:夺舍我?反手炼了系统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穿到七零搞事业,霸总跪求我别疯都市超级鉴宝神瞳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穿越DC,我竟是卢瑟的儿子!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穿越之杏花微雨八零老太重生摆烂不孝儿女悔断肠宇智波初纯,族长之位小城烟火味,最抚大佬心修仙家族的崛起之路太初纪元:道起鸿蒙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