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首页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霍格沃兹:这个华夏学生不对劲斗罗位面融合,我提前穿越了清穿:我凭生娃养娃名留青史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九阳王者修仙从药童开始如懿传:情有独忠依靠神秘仙府,我成为仙界道祖无限:被迫参加无限流我成神了四合院:许大茂的新生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38章 将门之后:赵烈子孙在宋朝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春,洛阳赵府的演武场上,晨光穿透薄雾,洒在青石板上。二十岁的赵承手持木枪,正跟着祖父赵勇练习枪法——枪尖稳稳对准木桩,手腕翻转间,枪杆划出一道弧线,精准点在木桩的“心口”位置。年过五旬的赵勇站在一旁,身着褪色的禁军铠甲,腰间挂着一把弯刀,那是当年雍熙北伐时柴荣赏赐的旧物,此刻正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出枪要快,更要稳!”赵勇上前纠正赵承的姿势,手指按在他的手腕上,“你曾祖父当年在高平之战,就是靠这‘稳准狠’的枪法,斩杀北汉将领。如今虽不用上战场,可这枪法不能丢,这是咱们赵家的根。”

赵承点点头,重新扎好马步,深吸一口气,再次出枪——这次枪尖稳稳钉在木桩上,木屑飞溅。不远处,年过九旬的赵烈拄着拐杖,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武经总要》续篇的手稿,目光落在祖孙俩身上,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欣慰,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祖父,您怎么又在看这手稿?”赵仲从书房走来,手里拿着一卷刚抄好的《五代秘史》,他如今在国子监任编修,负责整理五代史料,鬓角已有些微霜,却仍带着文人的儒雅。“方才国子监的李大人还来问,您这手稿何时能定稿,他们想编入《崇文总目》,让更多人学习。”

赵烈缓缓抬起头,指了指演武场上的赵勇和赵承:“等他们明白‘文武相济’的道理,这手稿才算真正定稿。你父亲在军中打拼三十年,有战功却得不到晋升;你在文官堆里,却总因‘将门子弟’的身份被排挤——这就是大宋的现状,也是咱们赵家要走的路。”

赵仲顺着祖父的目光望去,只见赵勇正卸下铠甲,露出里面的伤疤——左胸一道长疤是雍熙北伐时被契丹马刀所伤,右臂的疤痕是西北对抗李继迁时留下的。“父亲的战功,朝中谁不知道?去年在灵州,他率三百骑兵击退李德明的两千人,保住了粮道,可最后晋升的却是只会写奏折的转运使张大人。”赵仲的声音带着不平,“这就是祖父说的‘重文轻武’,连立了功的武将都要受委屈。”

赵勇走过来,听到这话,苦笑着摇头:“罢了,比起五代时的武将,咱们已经算好的了。当年杨业将军战死陈家谷,连个公平的说法都没有;我如今还能活着回家,看着儿子习武,看着父亲安享晚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他接过赵仲递来的茶,喝了一口,“只是委屈了承儿,他想学武,却怕将来像我一样,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武之地。”

赵承听到这话,放下木枪,走到赵烈面前,认真地说:“曾祖父,我不怕!我要像您和祖父一样,当将军,收复燕云!”

赵烈摸着赵承的头,眼眶有些发红。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河东军跟着李嗣源习武,那时的梦想也是“收复燕云”,如今七十年过去,这个梦想还没实现,却要靠年幼的曾孙来延续。“好孩子,有志气。”他从怀里掏出一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忠勇”二字,“这是后周世宗陛下赏赐的,当年老夫就是靠这令牌,在高平之战中率背嵬军破阵。如今给你,记住:习武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守护百姓,守护中原的安宁,就算得不到晋升,也要守住这份初心。”

赵承接过令牌,紧紧握在手里,用力点头。

午后,赵勇接到汴梁的急报——西北李德明率军袭扰环州,朝廷命他率军驰援。他收拾行装时,赵烈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卷《武经总要》续篇的抄本,上面标注着西北的地形和防御工事的建造方法。“这是老夫当年随柴荣陛下北伐时整理的,环州多山地,李德明善用骑兵,你可以在山口修建‘鹿角寨’,再用火药箭封锁通道,定能守住。”

赵勇接过抄本,心里满是感动:“父亲,您放心,儿子定不辱使命,不会像雍熙北伐时那样,让您失望。”

“老夫从未失望过。”赵烈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岐沟关之败,不是你的错,是朝廷指挥失误,是文官不懂军事却瞎指挥。这次去西北,记住:既要勇猛,也要灵活,别跟文官硬拼,保住士兵和百姓,比什么都重要。”

赵勇点点头,转身离去。赵仲送他到门口,忍不住叮嘱:“父亲,西北天冷,多带些衣物;粮草的事,我已经托寇准大人的儿子寇随帮忙盯着,他在三司管粮草,不会像上次那样被克扣。”

“好,有你帮忙,为父放心。”赵勇翻身上马,挥了挥手,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赵仲回到书房,看到赵烈正对着《五代秘史》的手稿发呆。手稿上写着“五代将门多悲剧:李嗣源后代被李从珂所杀,郭威后代早夭,杨业后代流落西北”,字迹沉重。“祖父,您在担心父亲?”

“不是担心,是感慨。”赵烈指着手稿,“五代时的将门,要么叛乱被杀,要么功高震主被诛,能善终的寥寥无几;如今大宋的将门,虽不用担惊受怕,却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你父亲这一辈子,打的仗比老夫还多,却只做到‘团练使’,连个‘观察使’都没混上,这就是大宋的‘重文轻武’啊。”

赵仲坐在祖父身边,翻开自己整理的《武经总要》续篇注释,上面详细解释了赵烈当年在高平之战中使用的“方阵战术”,还有赵勇在西北总结的“山地防御法”。“祖父,我想把这些内容编入国子监的教材,让学子们也学点军事知识,将来就算做了文官,也懂些打仗的道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瞎指挥军队。”

“好想法!”赵烈眼睛一亮,“老夫年轻时,见五代的文官不懂军事,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多少战役失败;如今你能让文官学军事,就算不能改变‘重文轻武’的国策,也能减少些悲剧。只是要小心,别被那些‘重文’的大臣弹劾,说你‘混淆文武’。”

赵仲笑着说:“祖父放心,我已经跟李沆大人的儿子李宗谔商量好了,他在国子监任司业,支持我的想法。我们先从‘兵法常识’教起,比如粮草运输、地形勘察,慢慢让学子们接受,不会太激进。”

接下来的日子,赵仲在国子监开设“兵法常识”课,没想到报名的学子远超预期——很多学子都是来自江南,虽读圣贤书,却也知道西北有西夏、北方有契丹,想学点军事知识,将来能为朝廷分忧。赵仲在课上,不仅讲解《武经总要》的内容,还穿插赵烈和赵勇的战场经历,比如高平之战如何以少胜多,环州之战如何防御骑兵,学子们听得入迷,连之前反对的文官,也悄悄来听课。

一天,国子监的副祭酒王大人找到赵仲,手里拿着他编写的教材,语气带着不满:“赵编修,你这教材里,怎么全是‘武将的故事’?国子监是教圣贤书的地方,不是教打仗的,你这样会误导学子,让他们‘弃文从武’,违背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

赵仲不卑不亢地回答:“王大人,孔子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今大宋虽太平,却有西北之患、燕云之恨,学子们学点军事知识,将来做了地方官,遇到战乱,能保护百姓;做了京官,能看懂军报,不会瞎指挥。这不是‘弃文从武’,是‘文武相济’,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

他拿出赵烈的《五代秘史》手稿,递给王大人:“您看看,五代时,就是因为文官不懂军事,武将不懂治国,才导致战乱频繁。如今咱们教学子文武兼备,就是为了避免重蹈五代覆辙。难道王大人想让大宋再经历一次‘五代之乱’吗?”

王大人看着手稿上五代战乱的记载,脸色渐渐缓和,最终叹了口气:“罢了,你说得有道理。只是这事,我还要上报朝廷,若陛下不同意,你这可还是不能开。”

赵仲回到家,把这事告诉赵烈。赵烈笑着说:“你做得对,老夫当年在柴荣陛下面前,也是这样据理力争。朝廷里不是没有明白事理的人,只是需要有人站出来,把道理说清楚。你放心,老夫这就给寇准大人写信,让他在朝中帮你说话。”

几日后,汴梁传来消息——宋真宗看过赵仲的教材和赵烈的信后,虽没有明确支持,却也没有反对,只是说“让学子们多学些实用知识,也好”。王大人见陛下没有反对,也不再阻拦,“兵法常识”课得以继续开设。

赵仲兴奋地跑到赵烈面前,汇报这个好消息。赵烈却没有太过激动,只是平静地说:“这只是第一步。要改变大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还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你这一辈子,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剩下的,就交给承儿,交给赵家的后代吧。”

他让赵仲取来笔墨,在《武经总要》续篇的扉页上,写下一段文字:“赵氏三代,皆以武传家,却非‘唯武是从’。晚唐赵靖,以武保境;五代赵烈,以武治乱;宋初赵勇,以武守边;赵仲,以文传武;赵承,文武兼修。盖因乱世需武以定,治世需文以安,文武相济,方能长治久安。五代之祸,在文武相离;大宋之望,在文武相融。赵氏子孙,当记此理,勿偏勿废。”

写完后,赵烈将续篇交给赵仲:“将来,你要把这续篇和《五代秘史》传给承儿,让他知道,咱们赵家不仅会打仗,也懂治国;不仅有武将的勇猛,也有文人的智慧。只有这样,赵家的将门传承,才能在大宋延续下去,才能为收复燕云、守护中原,出一份力。”

赵仲接过续篇,郑重地点头。他知道,祖父交给自己的,不仅是两卷手稿,更是赵家的使命,是五代乱世留给后代的教训,是大宋治世需要的“文武相济”的智慧。

此时的西北,赵勇已抵达环州。他按照赵烈的建议,在山口修建“鹿角寨”,又用火药箭封锁通道,李德明的骑兵多次进攻,都被击退,只能率军撤退。赵勇站在环州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西夏军营,手里握着《武经总要》续篇,心里满是感慨——父亲的智慧,家族的传承,不仅帮他守住了环州,更让他看到了将门传承的意义,不是为了高官厚禄,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

而在洛阳赵府,赵承正拿着祖父赏赐的“忠勇”令牌,在演武场上练习枪法。赵烈坐在藤椅上,看着他认真的模样,耳边仿佛响起了五代时的战鼓声——李克用的三矢遗愿,柴荣的幽州之望,杨业的忠勇,还有无数将士的牺牲。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赵家的将门传承,会通过赵勇、赵仲、赵承,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收复燕云的那一天。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演武场上,赵承的枪影在余晖中舞动,像一道不灭的火焰。赵烈缓缓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仿佛看到,几十年后,赵承率军收复燕云,拿着《武经总要》续篇,站在幽州的城楼上,告诉百姓:“我们回来了,这是赵家的承诺,也是大宋的承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天生我才今夜来港云鸾陆尘李清瑶免费看小说替嫁后,我成了失明太子的白月光赛尔号之星河战役异世界开发手册噬灭剑神史上第一祖师爷团宠娇娇成了偏执殿下的心药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神帝劫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万古神帝张若尘霍格沃兹:这个华夏学生不对劲极品小农民都市修仙:千年后的我归来无敌了诸道学宫医路青云
经典收藏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穿书女配:我一脚踹翻了系统的盆陆爷的闪婚新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窥命救赎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我的万事屋从漫威开始莫爷养的小公主超强升级系统家外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她是一池春水美人祭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皇后,你逃不掉的墓虎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重生后,醋精贵妃变身冷冰冰
最近更新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诸天:道祖之路从笑傲开始崛起他的指尖江山综武:破戒就变强,女施主请留步荆仪江修仙录星光陷落:纪先生的专属小作精这个仙尊真离谱玄幻无限返还,嫂子助我修行网游武侠:我的敌人都是重生者寄梦古斋小玉别误会,我们只是普通朋友无上道帝祖尊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深渊御兽:我能掌控欲望四时鲜修仙:从吞噬万毒开始咸鱼胖子修仙记完了,老婆和小姨子灵魂互换了玄幻:我苟宗门里喝毒水就能变强寻踪猎人X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