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那句“毕竟,淘汰了就没地方包吃包住了”的终极目标宣言,如同在原本就沸腾的舆论大锅里又浇了一瓢热油,让关于他的讨论热度彻底炸裂。
“#江城 高级努力论#”和“#江城 包吃包住目标#”这两个话题,如同双生子,牢牢霸占着热搜前二,将其他所有娱乐新闻都压得黯淡无光。
网络上对于他这种“离经叛道”的价值观,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
支持者认为他活出了真实,戳破了选秀节目乃至整个社会过度鼓吹“奋斗逼”的虚伪泡沫。
“江城是我的互联网嘴替!谁规定努力就一定要苦大仇深?”
“在哪儿躺不是躺?在节目组包吃包住地躺,还能赚钱(系统奖励),这才是人生赢家!”
“我们打工人每天被老板画大饼,被‘福报论’洗脑,还不如江城活得明白!”
“他的‘高级努力’本质是效率至上,有什么错?”
反对者则痛心疾首,认为他带坏了风气,误导年轻人。
“这是彻头彻尾的价值观扭曲!年轻人都不奋斗,社会怎么办?”
“把偷懒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本事!”
“如果他这种人都能成功,那是对所有脚踏实地者的侮辱!”
“节目组必须封杀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江城的知名度和个人票数,在这种巨大的争议中,如同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直接稳稳杀入了出道位的前十名!并且粉丝活跃度极高,各种二创、玩梗层出不穷,俨然成了本届《闪光吧!少年!》最具讨论度的符号性人物。
节目组导演看着后台数据,乐得合不拢嘴,连夜开会调整后续的剧本和镜头分配,确保这棵“摇钱树”能留得更久一点。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江城,依旧保持着他的节奏。第二天早上,他再次成功“预判”了节目组可能安排的晨间突击(比如冷水泼醒、强行拉练等),利用【存在感弱化贴纸】和【快速入睡】技能,完美规避了所有骚扰,睡到了食堂开饭。
当他神清气爽地出现在食堂时,那些顶着黑眼圈、明显又被折磨过的练习生看他的眼神,已经复杂到难以用语言形容。有怨念,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一丝隐秘的模仿欲望?
有几个F班的练习生,甚至开始偷偷观察江城的作息,试图复制他的“成功经验”,结果自然是东施效颦,该累成狗还是累成狗。他们绝望地发现,江城的“摆烂”,似乎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天赋。
上午是舞蹈集训。主题曲的舞蹈难度不小,对协调性和体力要求很高。练习室里,汗水的气息和喘息声弥漫。
江城依旧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进行着他的“灵魂共鸣式”划水。动作幅度小,节奏慢半拍,表情是标准的“被迫营业”。
林薇老师似乎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他,只要他不倒下睡着,就当他是个背景板。
然而,在分组练习一个需要托举配合的动作时,意外发生了。
和江城一组的两个练习生,因为体力消耗过大,手臂发软,在尝试将另一个体重较重的组员托起时,力量不济,重心不稳,三个人惊呼着摔作一团!
“哎哟!”
“我的脚!”
“对不起对不起!没力气了!”
被托举的那个练习生脚踝似乎扭伤了,疼得脸色发白,另外两个也摔得不轻,胳膊肘和膝盖都擦破了皮。
练习被迫中断,工作人员和队医赶紧上前处理。
林薇老师皱着眉看着这一幕,又看了看旁边其他几个小组同样因为体力透支而动作变形、险象环生的练习生,脸色不太好看。
她叫停了所有训练。
“所有人都看到了。”林薇老师的声音在空旷的练习室里回荡,带着一丝严肃,“高强度的训练,是为了让你们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状态。但如果因此受伤,影响了后续的比赛,甚至留下永久性的损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练习生们低着头,气氛有些沉闷。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竞争如此激烈,谁都不敢松懈。
“追求梦想没有错,但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林薇老师目光扫过众人,“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努力,不等于透支。有时候,停下来思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比盲目地拼命更重要。”
她说这番话时,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了角落里的江城。
江城正靠着镜子休息,感受到林薇老师的目光,他抬起头,眨了眨眼,一脸“老师你说得对”的无辜表情。
林薇老师嘴角微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移开了目光。
她这番话,原本是出于对练习生们的关心和提醒,但结合近期江城引发的关于“努力”定义的大讨论,被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和自媒体账号捕捉,并迅速进行了解读和发散。
一篇题为《〈闪光〉导师发声:努力不等于透支,健康比梦想更重要?疑暗指江城“高级努力论”获认可》的报道迅速流传开来。
文章将林薇老师的话与江城的“懒人哲学”联系起来,认为这是节目组官方释放的一个信号,开始反思和调整过去那种“往死里卷”的训练模式,间接肯定了江城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虽然节目组和林薇老师本人并没有这个意思,但舆论一旦形成,就很难控制。
这篇报道无疑又给江城的“反内卷”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高级努力论”的支持者更加振振有词。
“看到没!连导师都站江城这边!”
“早就该这样了!身体垮了,梦想还有个屁用!”
“江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节目组的训练理念!(夸张)”
“这才是正能量偶像!反对无效内卷!”
……
中午休息时间,江城正准备找个角落眯一会儿,却被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叫住了。
“江城,这边有个临时采访,需要你配合一下。”
江城打了个哈欠,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一个临时布置的采访间。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采访他的不是娱乐记者,而是一位气质沉稳、穿着正装的中年男性,旁边还跟着一个拿着专业摄像机的助理。看架势,不像娱乐媒体。
“江城同学,你好。”中年男性站起身,微笑着伸出手,“我是《青年报》的记者,李明。”
《青年报》?江城愣了一下,这可是官媒中的官媒,以严肃、深刻着称,跟娱乐八卦完全不沾边。他们来找自己干嘛?
“你好。”江城和他握了握手,心里快速盘算着。难道是因为昨天直播教学失业金的事情?
两人坐下后,李明记者开门见山:“江城同学,我们关注到你近期在网络上的言行,以及引发的关于‘努力’、‘奋斗’与‘个人价值’的广泛讨论。我们报纸想就这些话题,对你进行一次深度专访,不知道你是否方便?”
深度专访?还是《青年报》?江城感觉这事儿有点超出他的摆烂范畴了。他本能地想拒绝,太麻烦。
但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叮!触发特殊机遇任务:【官媒的深度对话】。”
“任务描述:接受《青年报》专访,并在访谈中坚持并深化‘反无效内卷,寻本心节奏’的核心观点。”
“任务奖励:现金元!技能【逻辑鬼才(中级)】!特殊道具【权威背书光环(微弱、持续)】!”
“失败惩罚:无。(但错过此机会可能导致摆烂境界停滞不前)”
五万!还有中级技能和权威光环!
江城瞬间坐直了身体,脸上的睡意一扫而空,眼神变得“睿智”而“沉稳”。
“方便。”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语气充满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能够与《青年报》这样的权威媒体探讨当代青年面临的困惑,是我的荣幸。”
李明记者有些意外于他瞬间转变的态度和得体的回应,赞许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专访,江城一改平日镜头前的懒散和“气人”风格,变得异常……正经?
他没有刻意去搞笑或者抖机灵,而是非常认真、诚恳地回答着李记者提出的每一个关于“努力意义”、“竞争压力”、“个人选择与社会期待”等问题。
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核心观点——“努力的方向和效率比单纯的努力程度更重要”、“拒绝被单一的成功学标准定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寻找让自己最舒适、最高效的成长路径”。
但他用了更严谨的语言,更具体的例子(比如插秧的质量与效率,直播教学的社会意义),甚至引用了(系统临时灌输的)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来佐证自己的看法。
他没有全盘否定努力,而是强调“有效努力”与“无效内卷”的区别。
他没有鼓吹躺平,而是倡导“智慧地生活,聪明地奋斗”。
他的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态度不卑不亢,展现出了远超其年龄的思辨能力和一种……通透的淡然。
李明记者越听,眼神越是亮。他采访过很多青年楷模、创业精英,但像江城这样,身处浮躁的娱乐圈,却能保持如此清醒和独特认知的年轻人,实属罕见。
“所以,你认为你的‘摆烂’,其实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和对无效竞争机制的消极抵抗?”李记者总结道。
江城想了想,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我更愿意称之为‘战略性休息’和‘效率化生存’。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比别人更累,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专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结束时,李明记者主动再次与江城握手:“江城同学,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你的很多观点,非常新颖,也很有启发性。我相信这期报道刊发后,会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您过奖了,我只是说了些自己的想法。”江城谦虚道,内心则在期待那五万元和中级技能。
送走李记者,江城重新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宿主,成功在权威媒体专访中保持人设内核,并提升论述深度与格调,将‘摆烂哲学’系统化、理论化。奖励发放:现金元!技能【逻辑鬼才(中级)】已融合!道具【权威背书光环(微弱、持续)】已激活!”
【逻辑鬼才(中级)】:大幅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在辩论、演讲、采访等场合,能更有效地构建论点,驳斥异议,并能将看似荒谬的观点包装得极具说服力。
【权威背书光环(微弱、持续)】:被动效果。微弱提升官方机构、权威人士对宿主言论及行为的认可度与包容度。
感受着脑海中更加清晰的思路和隐隐多出来的一层“底气”,江城满意地眯起了眼。
这波,不亏。
几天后,《青年报》纸质版及电子版同步刊发了题为《“懒”的哲学?——一位选秀练习生对“努力”的另类解读》的深度报道。
文章以客观、理性的笔触,记录了与江城的对话,详细阐述了他的“高级努力论”、“反无效内卷”观点,并附上了记者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文章没有一味褒奖,也指出了其观点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局限性,但整体基调是开放和探讨性的。
《青年报》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这篇报道一出,如同在喧嚣的舆论场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让所有关于江城的争吵和质疑都显得……格局小了。
官方媒体,竟然如此郑重其事地讨论一个选秀练习生的“摆烂哲学”?
这说明什么?
说明江城的现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娱乐事件,而是触及到了某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议题!
之前那些抨击江城“带坏风气”的声音,在《青年报》的报道面前,顿时偃旗息鼓,至少不敢再那么明目张胆。
而支持江城的声音则彻底扬眉吐气:
“官方认证!江城的思想得到了《青年报》的探讨!”
“看到没?这不是歪理邪说!这是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
“我就说江城不是一般人!这格局,这思想深度!”
“黑子们还能说什么?《青年报》盖章的‘青年思想者’(探讨对象)!”
江城在节目组里的地位,也因此变得愈发超然。其他练习生看他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看一个有趣的异类,更像是看一个……披着练习生外衣的“社会观察家”?
连严导在后续《勇敢者乐园》的录制中,针对江城的“折磨”手段,都似乎含蓄、克制了不少。毕竟,万一不小心把这“青年思想家”给折腾坏了,舆论压力他可顶不住。
王撕聪看着手里工作人员分发下来的、要求学习的《青年报》报道(节目组也是会蹭热度),再看看不远处靠着柱子打瞌睡的江城,内心充满了巨大的荒谬感和一丝释然。
他忽然觉得,自己一直坚持的“拼命努力”,或许只是通往成功的一种路径,而非唯一路径。江城的出现,像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而江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或者说并不在意。
他只是在系统又一次提示“【权威背书光环】生效,节目组对宿主特殊行为容忍度提升”时,翻了个身,继续他的午睡。
对他而言,什么官媒点赞,什么思想探讨,都比不上此刻的一个好梦。
毕竟,包吃包住,还能躺着赚钱的日子,得好好珍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