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但互联网的世界却比白昼更加喧嚣。由江城点燃的那把火,非但没有随着直播结束而熄灭,反而借着夜风的势头,燃成了燎原之势,彻底“爆”了!
微博,这个舆论的暴风眼,此刻已经完全被“江城”相关词条屠榜。热搜榜前十,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观——七条都与同一个人相关,而且后面跟着的不是“热”就是“爆”!
热搜第一:#江城 琵琶#(爆)
词条内,是各种角度的演奏视频片段,有从节目官方流出的高清版,有现场观众用手机拍摄的抖动的、却更显真实的版本,还有技术流大佬做的逐帧分析、音波图谱对比。转发、评论、点赞数都以百万计,并且仍在疯狂增长。
热搜第二:#江城 十面埋伏#(爆)
这个词条下,聚集了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国乐同好以及被震撼到的普通网友。
“作为一个学了十五年琵琶的人,我敢说,江城这个版本,无论是技巧的完成度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堪称教科书级别!尤其是最后那一段悲凉之意的处理,绝了!”
“我爷爷是退休的民乐团演奏员,看完视频后激动得睡不着,非要我查清楚这小伙子是谁,说这是‘祖师爷赏饭吃’,不,是‘祖师爷追着喂饭’!”
“不懂乐理,但听得我浑身鸡皮疙瘩,热血沸腾又莫名想哭,这就是传统音乐的魅力吗?”
“之前觉得琵琶就是《琵琶语》那种哀婉的,没想到还能这么燃!这么炸!”
热搜第三:#破琵琶弹出千古绝响#(热)
这个词条充满了戏剧性和故事性。
“节目组是真的狗!给了一把面板都开裂的琵琶!但江城也是真的神!这都能hold住!”
“这破琵琶反而成就了他!就像武侠小说里,绝顶高手拈花飞叶皆可伤人!”
“乐器:我只是个道具,没想到有一天能参与历史。”
“非遗协会:建议将这把琵琶列入保护名录(狗头)。”
热搜第四:#非遗协会沈怀远盛赞江城#(热)
沈怀远教授那激动得语无伦次、以及后来对江城“饿了”的神解读视频被广泛传播。
“沈会长:看!这就是艺术家的风骨!视名利如粪土!(实际:江城:饭凉了不好吃)”
“官方认证!含金量十足!”
“协会副会长都直接打电话给节目组了!这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热搜第五:#江城 我饿了#(热)
这或许是今晚最出圈、最具喜剧效果的一个词条。
相关表情包火速出炉:江城弹琵琶的严肃画面,配文“正在创造艺术”;下一秒切到他平淡的脸,配文“但饭点了”。
“年度金句预定!”
“从此小说里‘事了拂衣去’的侠客有了脸,但他拂衣是为了去食堂。”
“建议纳入现代汉语教科书,诠释何为‘极致反差’。”
热搜第七:#今天江城吃饭了吗#(新)
网友们开始玩梗接龙。
“据前方(食堂阿姨)线报,今晚吃了双份红烧排骨和糖醋里脊!”
“那么问题来了,明天早餐江城会宠幸豆浆油条还是小笼包?”
“建议节目组开通‘江城每日食谱’直播频道,收视率肯定稳了!”
“这大概是第一个因为‘吃’而被全民关注的明星……”
热搜第九:#内娱唯一真神江城#(新)
这个词条下,粉丝和路人的吹捧几乎毫无底线。
“又强又懒,又帅又沙雕,官方背书,黑料暂无……这配置,内娱独一份了吧?”
“以前觉得顶流遥不可及,现在觉得,在江城这种‘降维打击’面前,那些顶流像不像在过家家?”
“实力派觉得他太沙雕,偶像派觉得他太有实力,沙雕派觉得他逼格太高……江城,自成一体!”
“以前是‘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必须承认他红’,现在是‘你可以不了解他,但你必须承认他牛逼’!”
……
微博之外,其他平台同样烽烟四起。
知乎: 热榜前五的问题,三个与江城相关。
“如何评价江城在《闪光吧!少年!》中演奏的《十面埋伏》?”回答数已破万,最高赞回答来自一位认证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教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长达五千字的剖析,最终结论是“天才横空出世,建议特招入学”。
“江城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娱乐圈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发了关于流量与实力、人设与真实的大讨论。
“江城‘摆烂’人设与其惊人技艺之间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什么社会心理?”甚至有社会学家下场分析。
豆瓣八卦小组: 首页如同江城个人专栏。
各种分析帖、考古帖、拉踩帖、cp帖层出不穷。有人开始逐帧分析江城之前节目里的“摆烂”行为,称之为“强者的余裕”;有人试图扒出他跑龙套时期的所有镜头,称之为“神隐凡尘”;江城的“咸鱼粉”和后援会雏形在这里迅速集结。
短视频平台: 江城的演奏片段被配上各种bGm,有配上战争场面混剪的,有配上沙雕动画的,有外国友人反应视频的……播放量动辄千万。尤其是他最后那句“我饿了”的剪辑,成为了最新的万能表情包。
b站: 音乐区Up主集体狂欢,各种反应视频、技术分析视频、二创音乐视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甚至游戏区Up主都开始用《十面埋伏》做游戏高燃混剪。
虎扑、贴吧等男性用户为主的社区: 以往对流量明星不屑一顾的直男们,这次也难得地对江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可。
“不谈颜值,就这一手琵琶,我服了。”
“这哥们有意思,比那些娘娘唧唧的强多了。”
“当其他练习生在卷生卷死的时候,这位大佬在思考晚上吃什么,境界不一样。”
更让人瞩目的是,一些官方机构、权威媒体的蓝V账号,也开始下场。
某国家级文化类官微转发了江城演奏的片段,配文:“#年轻的力量# 传统并非故纸堆,当千年绝响在年轻指尖复苏,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为这位年轻人点赞!”
共青团中央的微博也转发了相关视频,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配上了“#文化自信##青年担当#”的标签,其意味不言自明。
几家一线城市的文旅局官微也凑起了热闹,借用《十面埋伏》的意境宣传本地的古迹或文化景点。
这些官方账号的背书,如同给这场狂欢盖上了权威的印章,将江城的热度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娱乐事件,而是上升到了文化现象和青年榜样的层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所有娱乐新闻的“黯然失色”。
某对明星夫妻离婚的消息,原本能霸榜三天,此刻被挤到了热搜十几名开外,讨论度锐减。
某顶流新剧开播的宣传,砸了重金营销,此刻在江城的热度面前,如同石沉大海。
就连《闪光吧!少年!》节目本身和其他表现同样不错的练习生,如王撕聪的钢琴、某舞担的惊艳表演,也完全被江城一个人的光芒所覆盖。所有的讨论,最终都会绕回到江城身上。
娱乐圈,仿佛在这一夜,被一个“摆烂”的练习生,用一种极其霸道的方式,强行划分出了“江城”和“其他”两个阵营。
网络世界沸反盈天,而处于风暴绝对中心的江城,对此却一无所知,或者说,毫不在意。
他睡得很沉。
宿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灯火,也隔绝了那虚拟世界为他而燃起的漫天烟花。
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不是在舞台上弹琵琶,也不是在食堂吃饭,而是在忘忧谷那个安静的午后,张老爷子眯着眼,在院子里打盹,他坐在门槛上,看着远山如黛,手里无意识地拨弄着一根不知名的草茎。
没有聚光灯,没有摄像头,没有赞誉,也没有质疑。
只有风吹过山谷的的声音,和阳光晒在身上的暖意。
那才是他喜欢的,安静而自在的生活。
至于那全网爆炸的热搜,那无数为他疯狂的言论,那将他捧上神坛又或是仍在质疑的声音……
都不过是另一个世界的喧嚣。
与他无关。
他翻了个身,继续沉沉睡去。
明天,又是需要思考“吃什么”的一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