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第十一集团军的指挥部已随战线南移八十公里,设在了伊洛瓦底江畔的临时营地。林文澜站在作战地图前,目光锁定在腊戍——这个滇缅公路上的战略要冲。若拿下此地,北可保滇西安全,南可直指曼德勒。
“军座,侦察机航拍照片显示,日军在腊戍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周志宏将一叠照片铺在桌面上,“第一道是前沿警戒阵地,以雷区和铁丝网为主;第二道是主要防御地带,遍布混凝土碉堡;第三道是城防工事,依托建筑物改造。”
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日军在城北高地部署了四门150毫米榴弹炮,炮口直指北方必经之路。
“美国联络官布朗中校转来情报,”陈明远递过一份文件,“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步兵第113联队主力已进驻腊戍,配属一个工兵中队、一个山炮大队,总兵力约四千人。联队长松井真二中佐以善守着称。”
林文澜沉思片刻,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南坎河:“命令第1军三天内推进至南坎河北岸,工兵旅立即架设浮桥。第2军向东南迂回,切断腊戍至细胞的道路。第3军炮兵师在南坎河南岸建立阵地。”
四月七日,南坎河北岸
工兵旅长孙明亲自指挥架桥作业。湍急的河水冲击着舟桥,士兵们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作业。
“报告旅长,日军侦察机!”观测哨突然预警。
四架日军隼式战斗机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机枪子弹在河面扫射出一排排水柱。
“高射机枪阵地,开火!”孙明怒吼。
工兵旅直属防空连的m2重机枪喷出火舌,密集的弹幕迫使日机拉高。但仍有数发子弹击中半成品浮桥,两名工兵应声落水。
“医护兵!继续作业!”孙明跳入河中,亲自扶正摇晃的桥板。
与此同时,第1师先头部队在南岸与日军前哨接火。第1团团长张彪指挥部队抢占滩头阵地,美制m1迫击炮的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机枪阵地上。
“三连从左翼包抄!”张彪通过ScR-536步话机呼叫支援,“请求师属炮兵压制对岸高地。”
十分钟后,第3炮兵团的75毫米榴弹炮开始发言。炮弹呼啸着越过河流,在南岸高地炸开一团团黑烟。
四月九日,腊戍北郊
经过两天激战,第1军主力已全部渡过南坎河,在腊戍以北十公里处展开攻击阵型。
“军座,这是刚破译的日军电报。”通讯旅长刘庆递来电文,“松井联队请求师团主力增援,但第五十六师团正在曼德勒与英军交战,无法分兵。”
林文澜眼睛一亮:“机会来了。命令第2军加快迂回速度,务必在明日拂晓前切断腊戍以南所有通路。”
他转向炮兵师长董明:“明天凌晨五点,我要看到所有火炮同时开火。第一轮齐射必须覆盖已知的日军炮兵阵地。”
“已经完成测绘,”董明信心满满,“24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75毫米榴弹炮,保证让日军炮兵变成哑巴。”
四月十日,凌晨四点三十分
炮兵阵地上,炮手们正在做最后准备。弹药手将黄铜炮弹从木箱中取出,装填手调整引信,观测兵在校准射表。
“气象数据:风向东南,风速每秒三米,湿度百分之八十。”观测员报出最后参数。
董明看着腕表,时针指向四点五十分。他举起右手,阵地上顿时寂静无声。
“全单位——装填!”
炮弹滑入炮膛的金属摩擦声此起彼伏。
“预备——”
凌晨五点整
“放!”
刹那间,六十门火炮同时怒吼,大地剧烈震颤。炮弹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带着死亡的呼啸飞向日军阵地。
第一轮齐射准确命中目标。日军炮兵阵地上,堆放的弹药发生殉爆,冲天的火球将半边天空染成橘红色。
“延伸射击!坐标b-25,覆盖步兵阵地!”董明通过野战电话下达新指令。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密集的弹雨将日军前沿阵地犁了一遍。隐藏在丛林中的碉堡接连被直接命中,原木和尸体被抛向空中。
凌晨五点三十分,第1师进攻出发阵地
林文斌师长看着被炮火映红的天空,下达进攻命令:“第1团居中,第2团在左,第3团在右,全线突击!”
士兵们跃出战壕,呈散兵线向日军阵地推进。冲在最前面的是装备m1火焰喷射器的工兵,他们负责清除坚固火力点。
“右侧,机枪碉堡!”前锋排长李虎大声预警。
一个隐蔽极佳的土木工事正在喷吐火舌,九二式重机枪的7.7毫米子弹压得进攻部队抬不起头。
火焰兵王铁柱匍匐前进,在战友火力掩护下接近到三十米距离。一道火龙喷涌而出,精准射入射击孔,碉堡内顿时传来凄厉惨叫。
“前进!”李虎挥手,士兵们继续推进。
上午七时,第二道防线
在这里,第1师遭遇了顽强抵抗。日军利用地形构筑了连环防御体系,各个火力点相互支援。
第2团团长周卫国亲自到前线观察,发现日军在一条反坦克壕后布置了密集火力。
“工兵爆破!烟雾弹掩护!”周卫国下令。
工兵在烟幕掩护下冲向反坦克壕,放置炸药。但日军用掷弹筒进行覆盖射击,连续三个爆破组倒在冲锋路上。
“让我去!”工兵营长孙明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在机枪火力掩护下翻滚前进。子弹在他身边溅起泥土,他不断变换前进路线。
在距离壕沟十米处,他猛地跃起,将炸药包投入壕内。
“轰!”巨大的爆炸撕开一段壕沟,突击队趁机冲过缺口。
上午九时,城南迂回作战
第2军军长何建明率部成功切断了腊戍至细胞的公路。在公路两侧的伏击阵地上,士兵们用巴祖卡火箭筒和反坦克炮构筑了死亡陷阱。
“报告军长,日军运输车队正在接近,约有二十辆卡车,护卫兵力一个中队。”
何建明冷笑:“放近到二百米再打。”
当日军队列完全进入伏击圈时,何建明一声令下,反坦克炮首先开火,准确命中头车。紧接着,密集的机枪火力覆盖了整个车队。
日军护卫中队试图组织反击,但被精准的狙击手逐个点名。战斗持续不到半小时,整个运输车队全军覆没。
“清点物资,立即转运!”何建明下令,“特别是药品和粮食,前线急需。”
中午十二时,城北高地争夺战
腊戍战役的胜负手在于城北高地,那里部署着日军最后的炮兵力量。林文澜将攻克高地的任务交给了特种作战师。
“高地上有四个永备工事,用交通壕连接。”陈明远在沙盘前布置任务,“一团从正面佯攻,二团、三团从东西两侧迂回。记住,我们要在炮火掩护下快速接近。”
下午一点,攻击开始。特种兵们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在距敌阵地五百米处突然发起冲锋。
日军用所有武器疯狂扫射,冲在最前面的特战队员不断倒下。但后续部队毫不畏惧,继续冲锋。
赵峰带领的突击队首先突破东侧防线。他们用手榴弹清除战壕,用冲锋枪扫射每一个拐角。日军拼死反扑,双方在狭窄的战壕内展开白刃战。
“为了牺牲的弟兄,杀!”赵峰挺着刺刀连续捅倒两个日军,自己的左臂也被刺刀划伤。
关键时刻,炮兵观察员引导炮火对日军后方进行阻断射击,阻止了日军增援。
下午三时,总攻时刻
林文澜在观察所看到特战师的信号弹,知道高地已经得手。
“命令全军,总攻开始!”
三个师的兵力同时向城内突击。炮火向城内延伸,为步兵开路。士兵们逐街逐屋清剿,用手榴弹和冲锋枪解决每一个抵抗点。
在城中心,松井真二带领残部据守联队司令部大楼做最后抵抗。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异常坚固,日军在窗口架设多挺机枪。
“用火箭筒!”林文斌调来刚刚缴获的日军火箭筒。
但日军火力太猛,火箭筒手无法接近。
“让我来!”陈明远亲自带领特战队员,从相邻建筑物屋顶接近。他们用绳索荡到大楼侧面,从窗户投入手榴弹。
与此同时,正面进攻部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开大门。士兵们冲入室内,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枪战。
下午五时三十分
松井真二在指挥部内切腹自尽,最后一股日军放下武器。
林文澜走进硝烟弥漫的城区,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街道上遍布弹坑,烧焦的建筑物还在冒烟,救护人员正在抢救伤员。
“报告总指挥,腊戍已完全光复。”周志宏脸上带着疲惫的喜悦,“初步统计,歼敌三千八百余人,俘虏二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
“我军伤亡情况?”
“阵亡一千二百余人,重伤八百余人,轻伤两千余人。”
林文澜沉默良久:“将这些数字详细记录,每一个牺牲的将士都要载入史册。”
在缴获的日军仓库中,士兵们发现了令人振奋的物资:五十万发步枪子弹、三千发炮弹、以及足够全军食用一个月的粮食。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滇缅公路的详细路线图和日军在缅北的兵力部署图。
“立即将这些情报报送重庆和盟军总部。”林文澜下令,“同时命令部队休整补充,下一步,我们要向曼德勒进军。”
夕阳西下,腊戍城头升起的青天白日旗在微风中飘扬。第十一集团军用鲜血和生命打通了反攻缅甸的关键节点,但所有人都明白,更加艰巨的战斗还在南方等待着他们。
(第九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