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二日,曼德勒以北八十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中,第十一集团军残部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林文澜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门前,望着陆续抵达的部队,心如同被撕裂般疼痛。曾经威风凛凛的王牌部队,如今只剩下这些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
\"军座,各部队已基本到齐。\"参谋长周志宏的声音将林文澜从沉思中唤醒,\"是否立即清点人数和装备?\"
林文澜沉重地点了点头:\"开始吧。让各部队主官到指挥部集合,我们要尽快向重庆和盟军司令部汇报情况。\"
残部集结
山谷中,幸存的官兵们默默地搭建着临时营地。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抱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与悲怆。卫生队长赵明德带着仅存的医护人员穿梭在伤员之间,药品极度短缺,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处理伤口。
第1军代理军长董振邦一瘸一拐地走向指挥部,他的左腿在突围时被弹片击中,只用树枝做了简单固定。第2军军长何建明躺在担架上被抬进来,他在邮局爆炸中受了内伤,至今仍无法站立。特种作战师长陈明远是少数还能正常行走的高级军官,但他的右臂也缠着渗血的绷带。
林文澜环视着这些忠诚的部下,声音沙哑:\"开始汇报吧。\"
伤亡统计
董振邦第一个站起来,这位铁打的汉子此刻声音哽咽:\"第1军...出征时满编一万二千人,现有...八百七十三人。其中重伤二百零五人,轻伤四百余人。阵亡将士包括军长林文斌、第1师师长刘远山、第3师师长王近山...\"
每报出一个名字,指挥部内的气氛就沉重一分。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猛将,如今都已马革裹尸。
何建明在担架上艰难地开口:\"第2军...现存六百四十二人。阵亡...第5师师长周大海、第6师师长吴天昊...他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陈明远的声音相对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痛苦:\"特种作战师现存八十七人。赵峰、李健...所有牺牲的特战队员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工兵旅长孙明、炮兵师长董明、通讯旅长刘庆相继汇报。当所有数字汇总到周志宏手中时,这位向来冷静的参谋长也不禁双手微颤。
\"军座...\"周志宏的声音低沉,\"第十一集团军出征时总兵力三万六千人,现存...两千一百零七人。其中重伤五百余人,轻伤几乎全员。阵亡将士中,将官九人,校官四十七人...\"
指挥部内死一般的寂静。百分之九十四的伤亡率,这个数字如同一把尖刀,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装备损耗
更令人痛心的是装备的损失。孙明汇报工兵装备情况时,几乎是在泣血陈述:\"全军三百余台工程车辆全部损失,爆破器材消耗殆尽,架桥设备...一件不剩。\"
董明的报告同样触目惊心:\"炮兵师一百五十六门各型火炮全部损失。其中包括美援的三十六门105毫米榴弹炮,这些我们曾经视若珍宝的装备...都留在了曼德勒。\"
刘庆的汇报揭示了通讯系统的惨状:\"所有重型电台全部损失,现在仅存五台ScR-284便携电台,电池也所剩无几。\"
最令人惋惜的是装甲部队。虽然早在入缅前就将坦克留在云南,但配属各部的装甲车、运输车等机动装备几乎损失殆尽。
\"我们现在是一支没有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周志宏总结道,\"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足二十发,手榴弹只剩三百余枚,机枪子弹...已经按颗计算了。\"
战果评估
在沉重的气氛中,林文澜要求对作战成果进行评估。这也是对牺牲将士的一个交代。
陈明远首先提供了特种作战部队的战绩:\"确认击毙日军将官三人,佐官四十七人。摧毁指挥部两处,通讯中心一处。\"
各军陆续汇报歼敌数据。经过仔细核对,周志宏得出初步结论:\"保守估计,曼德勒保卫战共歼敌约一万八千人,击毁坦克、装甲车六十余辆,击落飞机九架。\"
这个数字让指挥部内的气氛稍显缓和。以三万六千人对抗日军四万精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八天,歼敌近两万,这无疑是一场惨烈但值得尊敬的防御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董振邦补充道,\"我们牵制了日军三个主力师团长达八天,为其他战线的友军争取了宝贵时间。\"
请示电报
林文澜沉思良久,开始口述发给重庆和盟军司令部的电报:
\"委员长、史迪威将军钧鉴:
第十一集团军已完成曼德勒保卫战,现汇报如下:
一、我军伤亡情况:出征兵力三万六千人,现存两千一百零七人,伤亡率百分之九十四。损失全部重装备,轻武器弹药殆尽。
二、作战成果:歼敌约一万八千人,击毁装甲车辆六十余具,牵制敌军三个师团八日。
三、当前困境:伤员急需救治,部队亟待休整,弹药装备需紧急补充。
四、请示下一步行动方案:是否固守待援,或转移整训?
职部林文澜叩首。\"
在等待回电的间隙,林文澜召集军官们讨论未来打算。
\"我认为应该请求撤回国内整补。\"董振邦直言不讳,\"以我们现在的状态,根本无法继续作战。\"
何建明在担架上摇头:\"缅甸战局正值关键时期,我们此时撤退,恐影响全局。\"
陈明远提出了折中方案:\"可否请求盟军空投补给,我们在密支那一线建立防线,既可休整部队,又能保持对日军的压力。\"
盟军回应
就在讨论激烈进行时,通讯兵送来了盟军司令部的回电。史迪威将军亲自拟定了回复:
\"林将军阁下:
曼德勒战报收悉,阁下及贵部将士的英勇令盟军钦佩。经与蒋委员长磋商,决定如下:
一、立即空投医疗物资,重伤员由盟军运输机后送。
二、第十一集团军移防密支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训。
三、美军将提供全套美式装备,补充兵员从驻印军调配。
四、整训期间,负责密支那防务,为反攻做准备。
望贵部再接再厉,盟军必胜!\"
与此同时,重庆的回电也到了。蒋介石的电报更加简洁有力:
\"文澜吾弟:
血战八日,扬我国威。准予休整,补充兵员装备。望早日重振雄风,再建奇功。
中正。\"
两份电报让指挥部重新燃起希望。林文澜立即下达命令:\"全军开赴密支那!我们要在那里重振第十一集团军的威名!\"
重整旗鼓
在向密支那转进的路上,林文澜看着这支伤痕累累的队伍,心中百感交集。他们失去了太多战友,但也获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告诉将士们,\"林文澜对周志宏说,\"我们要用三个月时间,把这些幸存者训练成最精锐的军官骨干。等到新兵补充到位,第十一集团军必将以更强的姿态重返战场。\"
山谷中,部队正在整队出发。虽然人人带伤,虽然装备简陋,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种。
林文澜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背影依然挺拔。曼德勒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复仇的火焰正在心中燃烧。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第十一集团军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在夕阳的余晖中,这支饱经战火的队伍向着密支那方向前进。他们的脚步虽然蹒跚,但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因为他们知道,三个月后,他们将带着复仇的怒火,重返战场。
(第二十一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