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五日,密支那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电报声打破。林文澜刚刚结束晨练,周志宏就手持电文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罕见的激动神色。
\"军座,重庆急电!委员长亲自批示,从各战区抽调的三千余名老兵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开赴密支那的途中!\"
林文澜接过电文,双手微微颤抖。这不仅是兵员的补充,更是对他们这支残军的最大肯定。电文中还特别要求,必须尽快整理上报曼德勒战役的阵亡将士名单,按籍贯造册,以便发放抚恤金。
\"立即召开全体军官会议!\"林文澜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们要让每一个将士都知道,他们的牺牲没有被遗忘!\"
整理英名录
在集团军指挥部,一场特殊的工作展开了。参谋们搬出厚厚的官兵名册,开始逐人核对。这是一项沉重而神圣的任务,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
\"王大山,河南开封人,第1师第2团上尉连长,曼德勒北门阵亡...\"
\"李志强,湖南湘潭人,特种作战师少校营长,最后时刻引爆炸药与敌同归于尽...\"
\"赵小虎,四川成都人,第3师工兵营中士,为炸毁日军坦克牺牲...\"
周志宏亲自监督这项工作的进行:\"每一个字都要核对清楚,这关系到阵亡弟兄家人的抚恤金,绝不能有任何差错!\"
林文澜则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亲自撰写阵亡将士名录的序言:
\"自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至十九日,我第十一集团军奉命死守曼德勒,与四万日军血战八昼夜。是役也,我将士抱必死之心,行非常之勇,终使顽敌丧胆,扬我军威。今谨列阵亡将士名录,凡三千六百四十三人,皆为国家干城,民族精华...\"
写到动情处,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禁潸然泪下。他想起林文斌在城东阵地上最后的呼喊,想起周大海在南区街垒的决死反击,想起王小虎不愿被俘的刚烈...
抚恤标准的落实
根据军政部颁布的《陆军阵亡将士抚恤条例》,参谋处详细核定了各级官兵的抚恤标准:
\"上将阵亡,抚恤金三千元,年抚恤金八百元;\"
\"少尉阵亡,抚恤金三百元,年抚恤金八十元;\"
\"士兵阵亡,抚恤金一百二十元,年抚恤金三十元...\"
看着这些数字,林文澜眉头紧锁:\"这些钱,如何能补偿一个生命的价值?如何能抚慰失去儿子的母亲?\"
他特别指示:\"在我们的报告中要特别说明,曼德勒战役的惨烈程度远超寻常,建议军政部特事特办,提高抚恤标准。\"
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阵亡官兵的籍贯在沦陷区,抚恤金根本无法送达。针对这一情况,林文澜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重庆设立专用账户,将他们的抚恤金暂时保管,待抗战胜利后,我们要亲自送到他们家人手中!\"
全军公祭仪式
九月二十日,第一批补充兵员抵达密支那。这些从各战区抽调来的老兵,大多经历过多次战役,他们的到来立即给整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训练场上,新老兵之间的交流格外令人动容。来自长沙会战的老兵王铁柱,正在向曼德勒幸存者传授巷战经验:
\"要注意窗户!在长沙我们吃过亏,鬼子专门从二楼窗户往下扔手榴弹...\"
来自鄂西会战的机枪手李振国,则带来了新的机枪战术:\"点射比连射更有效,既能节约弹药,又能迷惑敌人...\"
而曼德勒幸存者们,则向新战友们讲述着那八天血战的教训:
\"在街道拐角一定要先扔手榴弹...\"
\"对付日军特攻队,必须保持距离...\"
\"建筑物之间的火力配合至关重要...\"
林文澜视察训练时,看到新老兵之间毫无隔阂的交流,深感欣慰:\"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传承!牺牲者的经验,将通过生者继续传承下去!\"
庄严的公祭仪式
九月二十五日,一个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在训练场举行。尽管阵亡将士的家属无法来到缅北前线,但林文澜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告慰英灵,激励生者。
操场上,三千多名官兵整齐列队。正前方,用白布铺就的长桌上,整齐摆放着阵亡将士的名册。每一本名册上都覆盖着青天白日旗。
\"全体肃立!鸣枪!\"
二十一名士兵同时举枪向天,三阵整齐的枪声在群山间回荡,这是军人对战友的最高礼节。
林文澜缓步走上临时搭建的祭台,面向北方深深三鞠躬:
\"曼德勒阵亡的将士们,今日我们在此祭奠你们的英灵。你们的热血没有白流,你们的牺牲必将换来最终的胜利!\"
他拿起第一本名册,声音哽咽:\"这是第1军的名册,记载着一千二百七十六位烈士的姓名。他们坚守城东,血战到底...\"
接着是第2军、第3军、特种作战师...每念到一个部队,台下就响起震天的口号:\"誓为弟兄报仇!\"
周志宏代表全军宣读祭文:\"呜呼将士,国之干城。捐躯赴难,视死如归。曼德勒下,碧血长埋。异域忠魂,永耀史册...\"
仪式最后,林文澜宣布:\"所有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将通过军委会统一发放。我们在这里向英灵发誓,待抗战胜利之日,必当亲往各位家乡,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新式装备训练
随着新老兵的逐步融合,部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装备训练。美军教官布朗上校对新来的老兵们学习速度之快感到惊讶:
\"这些中国老兵简直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只需要示范一遍,就能掌握要领!\"
在射击训练场,来自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老兵刘建雄,第一次使用m1加兰德步枪就打出了优异成绩:\"这枪比中正式好太多了!半自动射击,省力又精准!\"
在炮兵阵地,新型m2A1榴弹炮的操炮训练正在紧张进行。来自鄂西战场的老炮兵王大力,很快就掌握了新式观瞄设备的使用:\"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指哪打哪了!\"
但训练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来自各战区的新老兵,作战习惯和战术理念各不相同,需要时间磨合。林文澜指示:\"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大家慢慢适应新的作战方式。\"
士气高涨
随着补充兵员的到来和抚恤工作的开展,部队士气空前高涨。训练场上,官兵们的口号声更加响亮,战术动作更加迅猛。
在一次全师实弹演习中,暂编第1师的表现让观礼的美军顾问都为之赞叹。步炮协同默契,步兵突击勇猛,特种作战分队更是展现了高超的作战技能。
\"这支部队已经完全从曼德勒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布朗上校对林文澜说,\"他们现在比之前更加强大!\"
更令人欣慰的是,官兵之间的情谊日益深厚。新来的老兵们被曼德勒幸存者的故事深深打动,而幸存者们也从新战友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整训收官
十月中旬,为期三个月的整训接近尾声。第十一集团军已经焕然一新,总兵力恢复到九千余人,装备全部换装美式武器,官兵们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最后一次全集团军演练中,林文澜看着这支浴火重生的部队,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在曼德勒失去了太多,但今天,他们以更强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
\"将士们!\"林文澜在演练结束后的阅兵式上发表讲话,\"曼德勒的英魂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要用胜利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山呼海啸般的\"誓死报国\"声响彻云霄。这支经历过炼狱般考验的部队,已经做好了重返战场的准备。
当天晚上,林文澜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之第十一集团军,已非昨日之师。曼德勒的血不会白流,牺牲的英魂必将保佑我们取得最终的胜利!明日,我们将开赴新的战场!\"
密支那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支钢铁之师。他们知道,新的征途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们必将赢得胜利!
(第二十三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