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邢台第十战区司令部。
连日的秋雨让华北平原变得泥泞不堪,司令部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林文澜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中红铅笔勾勒出的战线显示着过去几天惨烈的战况。
\"总座,各部队伤亡统计已经完成。\"周志宏的声音带着疲惫,\"第11集团军伤亡四千二百人,第12集团军伤亡三千八百人,第14集团军伤亡最重,达到五千六百人。总计伤亡一万三千六百人。\"
林文澜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装备损失情况?\"
\"损失坦克二十八辆,其中谢尔曼坦克九辆;各类火炮六十三门;轻重机枪二百余挺。弹药消耗超过预期储备的百分之四十。\"
这时,门外传来报告声,各集团军司令陆续抵达。黄伯韬左臂吊着绷带,卫立煌脸上新增了一道伤疤,汤恩伯虽然外表完好,但步履间也显露出疲惫。
\"都坐吧。\"林文澜示意众人落座,\"先说说部队现状。\"
黄伯韬首先开口:\"第11集团军虽然伤亡较大,但骨干还在。特别是第1师,虽然减员三成,但士气依然高昂。\"
卫立煌接话:\"第13集团军情况类似。关东军确实能打,但我们的士兵经过这一仗,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汤恩伯叹了口气:\"第14集团军损失最重,特别是步兵单位。很多连队只剩下不到一半人。不过...\"他话锋一转,\"活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精锐。\"
林文澜点点头,转向后勤处长王承业:\"补充兵员和装备什么时候能到?\"
\"从河南征调的三个新兵团已经出发,预计五天内到达。重庆方面答应补充的装备也在运输途中。但是...\"王承业面露难色,\"美方对这次作战的损失率表示关切,史迪威将军要求我们提交详细的作战报告。\"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这份\"关切\"背后的含义。
\"告诉史迪威,\"林文澜平静地说,\"我们是在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作战。如果美军想要更漂亮的战损比,可以亲自来试试。\"
\"总座,\"周志宏提醒道,\"这样回复恐怕...\"
\"照我说的做。\"林文澜斩钉截铁,\"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实话实说,而不是讨好任何人。\"
会后,林文澜亲自前往野战医院视察。这座由教堂改建的医院里躺满了伤员,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总座!\"一名失去左腿的年轻士兵挣扎着想坐起来。
林文澜快步上前按住他:\"好好躺着。你叫什么名字?哪支部队的?\"
\"报告总座,我叫李振华,第14集团军第42师步兵连下士。\"
\"好样的。\"林文澜为他整理了一下被角,\"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李振华摇摇头:\"我没什么,就是...就是想念连里的弟兄。我们连一百二十八人,现在只剩下三十多个了。\"
林文澜沉默片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的牺牲不会被忘记。我向你保证,一定会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巡视完医院,林文澜的心情更加沉重。这些年轻的士兵,本该在家乡过着平静的生活,现在却因为战争而伤残甚至牺牲。
\"总座,\"随行的医务处长赵明德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麻醉药和抗生素。很多伤员因为感染不得不截肢。\"
\"立即向重庆和美军方面同时求援。\"林文澜命令道,\"告诉他们,如果不想看到更多士兵因为缺医少药而死亡,就立即提供医疗物资。\"
十一月二十一日,训练场上。
虽然刚刚经历苦战,但各部队的训练并没有停止。在任县训练基地,新补充的士兵正在老兵带领下熟悉美式装备。
\"注意!m1步枪的后坐力比中正式大,抵肩要稳!\"一名手臂缠着绷带的老兵在指导新兵。
在装甲训练场,幸存的坦克车组正在总结经验教训。
\"日军的一式反坦克炮在800米内很危险,\"一名坦克连长在地图上划着,\"我们必须保持在1000米外开火,利用谢尔曼的射程优势。\"
炮兵阵地上,军官们正在研究新的战术。
\"日军炮火反应很快,我们必须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炮兵团长对下属说,\"各连要准备好预设阵地,做到快速转移。\"
林文澜巡视各训练场,对部队的恢复速度感到满意。这些经历过血战的老兵,正在把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传授给新兵。
十一月二十二日,史迪威的特使米勒上校抵达邢台。
\"林将军,\"米勒开门见山,\"华盛顿对贵部的战损比很不满意。我们认为,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林文澜平静地回应:\"上校,我想请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损比是多少?\"
米勒愣了一下:\"这...这是军事机密。\"
\"那我换个问题。\"林文澜站起身,\"如果美军面对的是关东军最精锐的师团,你们预计的战损比会是多少?\"
米勒沉默不语。
\"上校,\"林文澜走到地图前,\"我们面对的是日本陆军中最顽强的部队。他们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战斗意志极其坚定。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低估都是致命的。\"
他转身直视米勒:\"请转告史迪威将军,第十战区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如果美方认为我们打得不好,可以停止援助。但是,我们会用任何可能的方式继续战斗。\"
米勒的态度软化下来:\"将军,我理解您的处境。我会如实向史迪威将军汇报。\"
送走米勒后,周志宏担忧地说:\"总座,这样强硬会不会影响美援?\"
林文澜摇头:\"恰恰相反。只有展现出我们的决心和能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事实证明林文澜的判断是正确的。两天后,美军增加了对第十战区的援助,特别是医疗物资和特种装备。
十一月二十五日,林文澜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根据情报,\"情报处长沈醉汇报,\"日军第2师团退守保定后,正在积极整补。关东军司令部又调来了第9师团,预计十天内可以到达华北。\"
\"第9师团...\"黄伯韬皱起眉头,\"这也是关东军的精锐。\"
\"不仅如此,\"沈醉继续说,\"日军还在加强永定河一线的防御工事。看来是想把我们挡在保定以南。\"
林文澜沉思片刻,突然问道:\"日军补给线的情况如何?\"
\"主要依靠平汉铁路。但是最近我们的游击队很活跃,日军的补给不是很顺畅。\"
\"很好。\"林文澜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命令各部队,以旅团为单位,对日军补给线进行破袭作战。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消耗日军的实力。\"
新的战术立即开始执行。第十战区的精锐小部队开始在日军后方活跃,专门袭击运输队和补给站。
十一月二十八日,第11集团军的一支特遣队成功炸毁了平汉铁路上的重要桥梁,切断了日军三天的补给。
十一月三十日,第13集团军的游击队在保定外围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量弹药和食品。
这些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新兵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积累了战斗经验。
十二月一日,林文澜接到重庆来电。蒋介石对第十战区的战术转变表示赞赏,同时送来了一个好消息:新组建的五个补充师已经完成训练,可以立即北上增援。
\"总座,这是个好机会。\"周志宏兴奋地说,\"有了这些生力军,我们可以发动新的攻势。\"
林文澜却出人意料地摇头:\"不,现在还不是时候。\"
\"为什么?\"
\"关东军的主力正在源源不断开来,此时决战正中日军下怀。\"林文澜分析道,\"我们要继续消耗战,等到日军精疲力尽时,再给予致命一击。\"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保定以北的地区:\"告诉各部队,继续以小规模行动为主。我们要像牛皮糖一样粘住日军,让他们不得安宁。\"
新的战术思想很快传达给各部队。第十战区的官兵们开始转变作战方式,以连排为单位,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与日军周旋。
这种战术虽然不如大规模作战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效果显着。日军第2师团被这种\"牛皮糖战术\"搞得疲惫不堪,士兵的士气开始下降。
十二月五日,林文澜接到前线报告,日军第2师团开始向后收缩防线。
\"总座,这是个好兆头。\"周志宏说,\"日军终于撑不住了。\"
林文澜却依然谨慎:\"不要大意。关东军很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行动。\"
果然,第二天侦察机就发现日军第9师团正在快速向保定推进。
\"命令各部队,立即停止进攻,转入防御。\"林文澜果断下令,\"我们要准备迎接日军的新一轮反扑。\"
华北平原上,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但是这一次,第十战区的将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艰难,但是他们有信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