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一月,哈尔滨。
松花江封冻如铁,江面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寒光。一列装甲列车喷着浓烟,缓缓驶入三棵树车站。月台上,苏军哨兵裹着厚重的羊皮大衣,呵出的白气在零下三十度的空气中瞬间凝结。
林文澜走下专列,刺骨的寒风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前来迎接的东北行营参谋长赵家骧立即递上一件貂皮大氅:\"司令,哈尔滨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起这个,\"林文澜系紧大氅,\"我更关心城里的情况。\"
车队在积雪的街道上缓慢行驶。哈尔滨的街景与关内迥异,俄式穹顶与中式飞檐在雪幕中交错,仿佛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复杂身世。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苏军巡逻队,以及那些用俄文书写的标语。
\"苏军司令部设在原日本领事馆,\"赵家骧汇报情况,\"表面上配合接收,实际上处处掣肘。最重要的是...\"
他压低声音:\"发现多股武装正在江北活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临时指挥部设在原滨江省政府大楼。林文澜刚走进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放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
\"今早收到的,\"周志宏神色凝重,\"送信人放下就走了。\"
林文澜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行字:\"松花江的冰面下,暗流汹涌。\"
\"看来,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这里的情况。\"林文澜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通知各部队主官,一小时后开会。\"
会议上,气氛格外压抑。新一军军长郑洞国首先发言:
\"司令,我们在哈尔滨的处境很尴尬。苏军控制着主要设施,各路武装在周边活动,而我们就像客人一样无所适从。\"
\"不是客人,\"林文澜纠正道,\"是主人。只不过这个家暂时被外人占着。\"
他走到哈尔滨城区图前:\"当务之急是建立我们的权威。我决定做三件事:第一,明天举行入城阅兵;第二,开设赈济点,救助贫民;第三,最重要的是,恢复市政管理。\"
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担忧道:\"阅兵会不会刺激苏军?\"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林文澜目光锐利,\"哈尔滨是中国人的哈尔滨!\"
次日正午,中央大街。
尽管气温低至零下二十五度,街道两旁还是挤满了围观群众。新一军的先头部队踏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铺石路面,美制坦克的履带在积雪上压出深深的辙印。
林文澜站在检阅台上,突然注意到对面大楼窗口有反光一闪而过。
\"三点钟方向,\"他不动声色地对周志宏说,\"有狙击手。\"
周志宏脸色骤变:\"要不要中止阅兵?\"
\"不,\"林文澜整理了一下军装,\"继续。\"
阅兵顺利进行,没有发生意外。但当天晚上,巡逻队在对面大楼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狙击点。
\"用的是莫辛-纳甘步枪,\"侦查员报告,\"苏制武器。\"
林文澜沉思片刻:\"不必声张。告诉战士们提高警惕就是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文澜把重点放在民生工作上。赈济点在全市铺开,医疗队免费为市民诊治,工兵帮助修复被战火损坏的房屋。这些举措很快赢得了民心,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向政府提供情报。
然而,江北的局势却在持续恶化。
\"昨天又有一个运输队遭袭,\"赵家骧汇报,\"这次是在呼兰县。对方使用了迫击炮,不像普通土匪。\"
林文澜在地图前久久伫立,突然问:\"苏军有什么反应?\"
\"很奇怪,他们按兵不动。\"
\"这就对了。\"林文澜冷笑,\"有人在给我们制造麻烦,而苏军乐见其成。\"
他下达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组织一支精干小队,由我亲自带队,过江侦察。\"
\"太危险了!\"众将齐声劝阻。
\"正因为危险,才更要去。\"林文澜态度坚决,\"不摸清对手的底细,我们永远被动。\"
三天后的夜晚,一支二十人的小分队乘马爬犁悄悄越过封冻的松花江。江北的雪原一望无际,白桦林在月光下如同森森白骨。
在预定地点,他们与一个神秘人物接上了头。
来人身着老羊皮袄,头戴狗皮帽,完全看不出相貌。\"林将军胆识过人,\"对方开口是纯正的东北口音,\"竟敢亲自过江。\"
\"为了东北百姓,个人安危算不得什么。\"林文澜直视对方,\"阁下是?\"
\"一个不愿看到同胞相残的中国人。\"来人递过一个油布包,\"这里面的东西,或许对将军有用。\"
说完,这人便消失在密林中。
回到江南指挥部,林文澜打开油布包,里面是几份文件和一张地图。文件记录了各路武装的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地图上则标注着他们的活动区域。
\"这份情报太重要了!\"周志宏惊喜道,\"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部署兵力。\"
林文澜却盯着地图出神:\"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对方为什么给我们这个?\"
第二天,谜团部分解开了。苏军驻哈尔滨司令官彼得罗夫突然来访,这是一个月来的第一次。
\"林将军,\"彼得罗夫开门见山,\"我听说你最近在江北很活跃。\"
\"司令官阁下消息很灵通。\"林文澜不动声色。
\"江北局势复杂,为了将军的安全,我建议贵军不要轻易过江。\"
\"为了哈尔滨的安全,江北的匪患必须肃清。\"
两人针锋相对地对视着。突然,彼得罗夫话锋一转:\"如果将军同意暂缓在江北的行动,我可以保证贵军在江南的安全。\"
\"听起来像是个交易?\"
\"互相理解而已。\"
送走彼得罗夫后,林文澜立即召集紧急会议。
\"看来,江北的武装与苏军有某种默契。\"他分析道,\"苏军借这些武装牵制我们,而这些武装依靠苏军提供庇护。\"
\"那我们怎么办?\"
\"将计就计。\"林文澜成竹在胸,\"表面上接受彼得罗夫的'建议',暗地里继续准备。\"
接下来的半个月,哈尔滨表面上风平浪静。林文澜每天按时到省政府办公,接待各界人士,视察市政建设。暗地里,一支精锐部队正在秘密训练,准备渡江作战。
一月末的一个雪夜,行动开始了。
三百名精选的士兵乘坐特制的雪地爬犁,悄无声息地渡过松花江。按照情报指引,他们直扑江北武装的主要据点。
战斗在黎明前打响。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抵抗十分微弱,大部分据点在第一时间就被攻克。
\"太顺利了,\"前线指挥邱清泉觉得不对劲,\"好像有人提前通知了他们。\"
果然,在清理战场时,他们发现大部分据点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少量物资。
\"我们中计了。\"林文澜接到报告后立即明白过来,\"有人用假情报引诱我们出击,好在苏军面前制造把柄。\"
就在这时,彼得罗夫怒气冲冲地闯进指挥部:
\"林将军!你违背了我们的约定!\"
\"约定?\"林文澜故作惊讶,\"我只是在剿匪而已。难道阁下与这些匪徒有什么约定?\"
彼得罗夫一时语塞,脸色铁青地离开了。
当晚,林文澜再次收到匿名信,这次只有四个字:\"小心内鬼。\"
\"看来,\"林文澜对周志宏说,\"哈尔滨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他走到窗前,望着江北的沉沉夜色。松花江的冰面下,暗流果然汹涌。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他必须同时应对明处的苏军和暗处的对手。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