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长乐苑。
黄皓听着小栗子的回报,手里的银签,依旧在不紧不慢地给画眉添着食水。
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直到小栗子将那块羊脂玉佩,原封不动地捧了回来,他才停下了动作。
“哦?原话是怎么说的?”黄皓接过玉佩,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着。
小栗子学着凌毅的语气,将那番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
“……待到他日功成,再亲自登门,向黄公公请罪。”
黄皓笑了。
不是冷笑,也不是怒极反笑,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觉得有趣、好玩的笑声。
“好个凌守正!好个为陛下尽忠!”他将玉佩重新揣回怀里,“咱家送出去的东西,还头一回,被人这么客客气气地给顶了回来。”
小栗子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他跟了黄皓这么多年,知道这位公公,越是笑得开心,就说明事情越不简单。
“公公,这小子不识抬举,要不要奴才……”
“要什么?”黄皓瞥了他一眼,“派人去锦官乡给他下绊子?那是李严才会用的蠢法子。”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宫墙外的天空。
“他把陛下抬出来当挡箭牌,咱家要是动他,不就等于是在跟陛下作对吗?他拒绝咱家,用的也是为了陛下的名头。滴水不漏,滴水不漏啊……”
黄皓摇了摇头,似乎是在赞叹。
“这小子,比蒋琬那块石头要滑,比李严那个莽夫要刁。他不是不想站队,他是在等,等一个最好的价钱。”
“那……咱家就这么算了?”小栗子还是有些不甘心。
“算了?怎么能算了。”黄皓转过身,笑容变得意味深长,“陛下喜欢他,咱家就得比陛下更喜欢他。他不是要去锦官乡做出个名堂来吗?咱家就帮他!他要人,咱家就在陛下面前吹风。他要钱,咱家就想办法从少府里给他挤。”
“等到他真的把锦官乡那块烂地,种出了金疙瘩,这天大的功劳,是谁给的?”
黄皓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口。
“是他凌毅的,也是咱家的。更是……陛下圣明烛照,知人善任的。”
“他越是能干,就越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快刀。而咱家,要做的,就是那个递刀的人。”
小栗子听得云里雾里,但有一点他明白了。
这位凌校尉,暂时,是动不得了。
……
文思殿。
凌毅将锦官乡的初步情况,向刘禅做了汇报。
对于赵四等人的阳奉阴违,他只是一笔带过,重点讲述了自己丈量土地、重造黄册的计划。
刘禅听得很认真,他虽然不懂农事,但也知道,田亩和户籍,是国家税收的根本。
“先生放手去做便是,若有刁滑之徒胆敢阻挠,朕为你做主!”刘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汇报完公事,凌毅并没有离开。
“陛下,今日,臣想教陛下一门新的学问。”
“哦?是何学问?可是《左传》里的微言大义,还是《战国策》里的纵横之术?”刘禅来了兴趣。
凌毅摇了摇头,从怀里取出一块平整的木板,和一根削好的炭笔。
“都不是。这门学问,叫‘算学’。”
他在木板上,写下了一排奇怪的符号。
1、2、3、4、5、6、7、8、9、0。
“这是……”刘禅皱起了眉头。这些符号,形似蝌蚪,扭扭曲曲,他一个也不认识。
“此乃泰西之数码,比起我大汉的‘一、二、三、肆、伍’等字,书写起来,更为简便。”凌毅解释道。
刘禅的兴趣,顿时消减了大半。
又是奇技淫巧。
他耐着性子,听凌毅讲了半个时辰。什么叫“个十百千”,什么叫“逢十进一”。
听得他昏昏欲睡。
这些东西,太枯燥了。他宁愿去读一篇佶屈聱牙的古文,也不想跟这些鬼画符打交道。
“先生……”刘禅打了个哈欠,“朕觉得,这东西,似乎……用处不大。宫中有专门计吏,军中有专职主簿,何须朕亲自来算这些?”
凌毅料到了他会有此反应。
他笑了笑,没有强求,而是从旁边的案几上,拿起了一卷竹简。
“陛下说的是。那我们不妨来看些有趣的东西。”
这卷竹简,是上个月宫中尚食局的用度账目。
刘禅接过,展开一看,顿时头大如斗。
“……光和三年六月初三,领上等豚肉三十四斤,计钱一千三百六十。……初五,领宫米七石,计钱三千五百。……初七,领蜀锦两匹,赐御厨王氏……”
密密麻麻的文字,混杂着各种大写的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陛下,臣有一个问题。”凌毅说道,“请问陛下,上个月,尚食局一共花了多少钱?其中,用在采买食材上的钱,占了多少?用在赏赐上的,又占了多少?”
“这……”刘禅彻底懵了。
这么一大卷,让他算?怕是算到明天早上,也算不明白。
“先生,这……这太繁琐了。”
“陛下觉得繁琐,是因为我们用的法子,太笨了。”
凌毅拿过那卷竹简,又取来一块新的木板。
他一边看,一边用炭笔,飞快地在木板上记录。
这一次,他用的全是那些奇怪的符号。
猪肉:1360
宫米:3500
蜀锦:……
他将所有的开支,分门别类,用清晰的阿拉伯数字,列成了几竖行。
然后,他在木板的下方,画了一道横线。
开始进行加法运算。
在刘禅惊奇的注视下,凌毅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将那一整卷竹简的账目,全部演算完毕。
一个清晰的数字,出现在了木板的末尾。
“陛下,上月尚食局总用度,一万三千七百五十钱。其中,食材开销九千一百二十钱,占总数的六成六。器物采买两千一百三十钱,占一成五。其余,皆为赏赐与杂项。”
凌毅将木板,递到了刘禅面前。
刘禅呆呆地看着木板上那一目了然的列表和数字。
他再看看旁边那一大卷让人头疼的竹简。
两者之间,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涌上了他的心头。
原来,那些枯燥的符号,组合起来,竟然有如此化繁为简的神奇力量!
“这……这便是‘算学’的力量?”刘禅的声音,有些干涩。
“这只是算学最浅显的用处。”凌毅趁热打铁,“陛下,管理一个尚食局,需要算账。那管理一个国家,需不需要算账?”
“我大汉有多少户籍?多少兵马?一年赋税几何?一场北伐,要耗费多少粮草?前线多打一天,后方的钱粮就要多支出多少?这些,都是账!”
“账算不明白,国策,就是空中楼阁。君主,就会被下面的臣子蒙蔽。”
凌毅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刘禅的心上。
他想起了丞相在世时,每次跟他讲起国事,总会提到各种数字。当时他只觉得头疼,现在想来,那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大汉的国计民生!
“先生……”刘禅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请……请先生教我!”
这一次,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