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普罗米修斯计划悄然开始转动的时候,林远则将他全部的精力,都聚焦到铸剑计划的最终验收。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封闭式开发。
在王海冰、李振声、以及无数工程师,付出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
第一批,搭载了天璇-E自主指令集,并采用了金钟罩五层复合屏蔽封装的启明-I军用特供版芯片工程样品,终于成功下线。
林远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庆祝仪式。
他只是亲自带着王海冰和张明,用一个不起眼的加密箱,装着那一百片的芯片样品,登上了一架直飞西北戈壁的军用运输机。
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
那个地处大漠深处,戒备森严,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国家航天测控中心。
他要去赴一场与石坚教授的大考之约。
航天测控中心,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
这里是整个基地里,安保级别最高,也最令所有电子设备厂商闻风丧胆的地方。
巨大的吸波材料和法拉第笼构成的屏蔽暗室里,摆放着一台台,如同科幻电影里星际大炮般的设备。
有能模拟雷电冲击的浪涌发生器;
有能产生瞬时强电磁脉冲的Emp模拟器;
也有能对芯片进行微米级精准电磁干扰的近场扫描探头……
这里就是所有电子元器件的地狱考场。
任何一款芯片,无论它在实验室里跑分有多高,性能有多强。
只要在这里经受不住考验,那它就是一堆一文不值的电子垃圾。
此刻实验室的控制中心里,气氛凝重得如同即将执行死刑的刑场。
林远、王海冰、张明,三人,并排站立,神情肃穆。
而在他们的对面,石坚教授以及他的女儿石清浅,还有十几位穿着白色研究服的军方专家,正襟危坐。
他们的面前,摆放着一台台精密的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着各种复杂的数据和波形。
在屏蔽暗室的正中央,一块搭载了启明-I芯片的测试开发板,已经被固定在了测试台上,连接上了各种传感器和数据线。
“石教授,”林远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样品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始测试。”
石坚没有说话。
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冲着身旁的一位研究员点了点头。
“测试开始。”
研究员按下了操作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
“第一项测试,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测试标准:IEc -4-2,Level 4最高等级。”
“测试条件: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只见屏蔽暗室里,一个机械臂缓缓地伸出其顶端的放电枪,精准地对准了启明-I芯片的每一个管脚。
“滋啦——”
一道道刺眼的蓝色电弧,在芯片的管脚上爆裂开来。
控制中心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代表着芯片运行状态的数据流。
数据流,平稳如初,没有任何一丝的波动和中断。
“ESd测试,通过。”研究员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
“第二项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抗扰度测试。”
“测试标准:IEc -4-4,Level 4。”
“测试条件: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施加±4kV,频率100khz的脉冲群。”
操作台上,另一个开关被合上。
屏幕上,代表着输入信号的波形,瞬间变得无比肮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刺和尖峰。
但代表着芯片输出信号的波形,却依旧平滑如镜。
“EFt测试,通过。”
“第三项测试:浪涌抗扰度测试。”
“第四项测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测试。”
“第五项测试: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
一项又一项,堪称变态级别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轮番上阵。
每一次测试,都像是一场酷刑,在疯狂地折磨着那枚小小的芯片。
但启明-I,却像一位身怀金钟罩的绝世高手,在枪林弹雨中闲庭信步。
任凭外界电闪雷鸣,我自岿然不动。
一个小时后。
最后一项,近场电磁辐射扫描测试结束。
屏幕上显示出的那张代表着芯片电磁辐射强度的热力图,呈现出了一片深邃的蓝色。
这意味着它自身的电磁泄露几乎为零。
“……所有,常规Emc测试项目,全部通过。”
当那位研究员,用一种梦呓般的声音宣布出这个结果时。
所有军方专家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测试过国内外几乎所有号称军工级的芯片。
但他们从未见过,任何一款芯片,能以零故障、零重启的完美姿态通过这个些测试。
这……这已经不是军工级了,这简直是航天级的性能。
石清浅,更是激动得用手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林远和他的团队,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
然而,就在王海冰和张明忍不住想要欢呼时。
石坚却突然冷冷地开口了。
“常规测试,只能证明你们的防护够不够硬。”
他的声音,依旧是那副冰冷不带一丝感情的语调。
“但是,我更关心的是你们的核心,到底是不是我们自己的。”
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了另一台独立的物理隔离操作台前。
“下面进行最后一项测试。”
他的目光扫过林远。
“源代码级自主可控安全审查!”
来了!
林远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大考,现在才刚刚开始。
“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石坚的声音,不容置疑,
“你们需要向我们开放天璇-E指令集的全部底层源代码,并由我们进行逐行、逐字的编译和审查!”
“同时,”他指向旁边一台,被金属外壳完全密封的服务器,
“你们需要将你们的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等全套开发工具链安装到我们这台,安全编译服务器上。”
“我们将用你们的工具,和我们自己的工具,对你们的源代码,进行交叉编译。”
“然后比对两次编译生成的二进制机器码,是否100%完全一致!”
这个测试,不仅要审查源代码。更要审查,用来编译器是不是也完全属于自研。
因为在芯片领域,最可怕的后门往往不是藏在源代码里。
而是藏在,你看不到的编译器里。
它可以在编译的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植入一段很难察觉的恶意代码。
这就是所谓的编译器后门,也是美国中情局最擅长使用的网络武器。
“没问题。”
林远点了点头,他冲着王海冰使了个眼色。
王海冰立刻,将一个同样经过加密的U盘递给了石坚。
U盘里装着的,正是他们这三个月来的心血,天璇E的全部源代码。
还有李振声教授亲自操刀,基于开源的Gcc和LLVm,进行深度魔改和加固的国产编译器。
石坚接过U盘,没有说话,只是转身将其插入到了那台安全编译服务器上。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对于林远等人来说才是真正的煎熬。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石坚和他的专家团队,在那台服务器上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操作。
编译、反汇编、二进制比对、逻辑分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控制中心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终于,在黄昏时分。
石坚缓缓地从那台服务器前站了起来。
他那张如同万年冰山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神色。
有震惊,有疑惑,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释然。
他缓缓地走到了林远的面前。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源代码,干净得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多余的指令,没有任何可疑的逻辑。”
“编译器,虽然是基于Gcc和LLVm,但你们在最核心的代码生成和优化环节,进行了彻底的重写。我用我们自己开发的逆向工具,进行了反复的渗透测试,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被植入后门的漏洞。”
“特别是,”他的目光变得无比灼热,“你们那个dpU的设计,简直是天才。”
“将所有核心涉密的指令,都放到一个物理隔离的硬件保险箱里去执行。这……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来自软件层面的攻击可能。”
“这套架构,”他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给出了最终的评价,“在自主可控的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我们军方现有的所有体系。”
“它合格了!”
这个认可的评价,在林远、王海冰、张明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他们成功了!
他们终于用无可辩驳的技术实力,征服了眼前这位固执权威的守门人。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时。
石坚却又缓缓地摇了摇头。
“但是,”他的话锋一转,“光有技术上的合格还不够。”
“什么?”王海冰愣住了。
“我还有一个,最后的问题。”石坚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起来,“你们的供应链是安全的吗?”
“你们用来制造这枚芯片的,所有材料、所有设备、所有软件,你们能保证它们都是100%干净的吗?”
“比如,”他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问道,“你们用的那款纳米导电聚合物,它的核心原材料据我所知,目前还只有一家美国公司能够生产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