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展览接近尾声,许念那幅名为《信》的无声宣言,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圈层内漾开了涟漪。而北京这边,针对江澈的独立调查,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数据复核与实验重现。
调查组指定的第三方实验室里,气氛凝重。江澈坐在主控台前,旁边是调查组指派的专家团队,以及……面色不太好看的李铭总监。实验室外围,甚至还有得到风声前来旁观的少数研究院核心成员。
重现实验的每一步都暴露在无数双眼睛之下,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被无限放大。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机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和敲击键盘的声音。
李铭抱着手臂,站在不远处,眼神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那篇匿名爆料中几个“关键矛盾点”,正是他之前评审会上重点质疑过的地方。
江澈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的每一行代码,引用的每一个数据块,都清晰无比。他甚至在屏幕上并列打开了匿名爆料中的“质疑图”与自己完整的原始数据流,进行逐帧对比。
“关于质疑点A,所谓‘异常峰值’,”江澈的声音冷静得像是在进行学术报告,他放大数据图,“这是在模拟情感冲突时,引入‘认知失调’参数后的正常应激反馈,该参数设置在此处代码第1372行有明确注释,且在前置论文中有理论基础支撑。”
他调出论文引用和代码注释,时间戳远早于爆料时间。
“质疑点b,数据‘不可重复’,”他切换到另一个界面,开始运行一个精简版的模拟程序,“这是因为爆料者故意忽略了环境变量‘社会认同度’的初始设定。现在,我们补全所有预设条件。”
随着他敲下回车键,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按照预设的复杂模型运行。几分钟后,生成的数据曲线与他的原始实验结果高度吻合,完美复现。
实验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数据不会说谎,在完整的逻辑和预设条件下,江澈的实验结果坚不可摧。
李铭的脸色微微发白,但仍强自镇定。
江澈没有停下,他的操作行云流水,如同一位顶尖的外科医生在进行最精细的手术。他逐一拆解、复现、反驳了爆料中所有所谓的“疑点”。每一个反驳都建立在坚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和可重复的实验之上。
最后,他调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证据”。
那是一段系统操作日志,记录了某个深夜,有未经授权的Ip尝试访问项目核心数据库的失败记录,以及随后不久,该Ip地址区域出现的、与匿名爆料内容高度重合的论坛发帖活动时间戳。
“关于爆料来源,”江澈的目光第一次锐利地扫过李铭,然后转向调查组,“我相信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找到更确凿的证据。”
他没有直接指控谁,但冰冷的证据链已经指向了某个方向。
真相,如同被拭去尘埃的明珠,在严谨的数据和逻辑之光照射下,散发出无可辩驳的光芒。调查组的专家们相互交换着眼神,频频点头。之前存在的疑虑和审视,逐渐被叹服和认可所取代。
实验室里的气氛,悄然逆转。
就在复核即将圆满结束时,江澈的操作却微微一顿。他低头,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这是不符合规定的举动,所有人都看向他。
江澈没有理会那些目光,他只是快速解锁屏幕,点开了一张图片,然后将手机轻轻放在控制台旁边。
那张图片,正是许念在威尼斯展出的那幅《信》的高清照片。那片深邃的墨黑,那颗精密、冰冷却散发着坚定光芒的“代码之心”,以及下方那行需要仔细辨认的、力透纸背的汉字「其词若憾,心实喜之。」
他没有解释,也没有说话。
但所有看到这幅画的人,都瞬间明白了。明白了这位身陷囹圄的天才科学家,为何能如此冷静、如此坚韧地面对这一切污蔑。明白了在那遥远的艺术之都,有人用怎样的方式,给予了他怎样的信任与力量。
艺术与科学,在此刻以一种无比动人的方式交汇。
真相因数据而坚实。
尊严因信任而无损。
江澈抬起头,目光穿过实验室的玻璃墙,仿佛看到了威尼斯那片星空下的女孩。他对着手机屏幕,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了一句:
“乖乖,我们赢了。”
掉马了吗?
是的,江澈作为“真相扞卫者”的绝对实力,以及他深藏于心的、对许念那份依赖与动容,在这场完美的反击中,彻底掉马。
掉下的,是那层面对构陷时仅存的、最后的不安与阴霾。
露出的,是他凭借绝对专业能力碾压一切污蔑的王者姿态,以及将她的信任视为最终荣耀与力量的、柔软的内心。
他的代码,是刺破谎言的利刃。
而她的信任,是他挥出这把利刃时,最初的、也是最强大的,源代码。
风暴,终于过去了。
而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都赢得了最漂亮的胜利。
【第一百二十集 完】
下一集预告:
真相大白,幕后黑手将面临怎样的后果?威尼斯双年展颁奖典礼举行在即,许念能否斩获殊荣?历经风雨后,两人的感情将步入怎样的新阶段?看携手闯过危机的他们,如何迎接属于他们的璀璨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