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独立第一旅的训练场上却是热气蒸腾。上万名官兵以营连为单位,正在进行着严格的新式训练。从单兵战术到多兵种协同,从白刃格斗到火炮操作,整个根据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练兵场。
陈征站在观礼台上,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每一个训练环节。扩编为旅级建制后,部队面临着从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型的艰巨任务。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这个转变,所谓的“主力旅”就只是空有其名。
“停!”他突然对着台下喊道,“二营三连,重来一遍!”
正在练习战术配合的三连官兵立即停下动作,困惑地望向观礼台。
陈征走下观礼台,来到训练场中央:“刚才的进攻队形有问题。机枪组和突击组脱节了,爆破组的位置也太靠前。”
他亲自示范正确的战术动作:“记住,在攻坚战斗中,各兵种要像五个手指握成拳头一样,密切配合!机枪压制,爆破突击,步兵跟进,一环扣一环!”
三连长红着脸立正:“是!旅长,我们重来!”
这样的场景在训练场上随处可见。从陈征到普通士兵,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正规战的要领。对这支从游击队成长起来的部队来说,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下午,旅部召开训练总结会。各团营主官齐聚一堂,汇报训练情况。
一团团长孙猛首先发言:“战士们士气很高,但很多老游击队员不习惯正规战的纪律约束。有的老兵油子还说,‘打游击时没这么多规矩,不也把鬼子打得屁滚尿流?’”
这话引起了一阵轻笑。确实,很多从游击队时期就在的老兵,对现在严格的操典和纪律不太理解。
参谋长赵铁鹰严肃地说:“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现在是主力旅,要打的是大仗、硬仗,没有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指挥,怎么跟装备精良的日军正面较量?”
高胜寒补充道:“侦察营在训练中也发现,各兵种之间的协同还存在很大问题。步炮协同、步工协同都需要加强。”
陈征认真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最后总结道:“同志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是成长中的困难。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这个坎必须迈过去!”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训练计划表前:“我决定,从明天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纪律养成,二是战术协同,三是专业技战术。”
训练计划立即付诸实施。整个旅都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中。
清晨,天还没亮,起床号就划破黎明。官兵们在寒风中出操,练习队列和纪律养成。许多老兵开始时很不习惯,但在干部的带头示范下,渐渐适应了正规部队的生活节奏。
上午是专业训练。炮兵团的阵地上,老杨亲自讲解火炮操作要领;工兵营在模拟战场上练习排雷和架桥;通讯营则忙着架设电话线和操作电台。
“注意标尺!注意风向!”老杨的吼声在炮兵阵地上回荡,“咱们的炮弹金贵,每一发都要打在鬼子的脑门上!”
下午是战术合练。各兵种在模拟战场上反复演练协同作战。开始时确实混乱不堪:步兵冲得太快,炮兵跟不上支援;工兵布雷时,突击队已经冲了过去;通讯线路经常被自己人踩断...
但渐渐地,配合开始默契起来。
这天下午,一场营级规模的实兵演习正在进行。红蓝双方在模拟战场上激烈交锋。
陈征和旅部领导在现场观战。当看到红方步兵在炮兵掩护下,工兵迅速清除障碍,突击队一举突破蓝方防线时,陈征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进步。”他对身边的赵铁鹰说,“步炮协同比上周熟练多了。”
赵铁鹰笑着说:“老杨现在跟步兵团长们好得穿一条裤子,天天泡在一起研究协同战术。”
演习结束后,陈征亲自讲评。他既肯定了进步,也指出了不足,特别强调了指挥员在协同作战中的关键作用。
晚上是政治学习和文化课。各连的指导员组织战士们学习《论持久战》,文化教员则教战士们识字、算术。
在一团三连,指导员发现老兵王德柱在偷偷打瞌睡。
“王班长,昨晚站岗辛苦了?”指导员关切地问。
王德柱不好意思地挠头:“不是...指导员,俺是粗人,听这些理论课就犯困。俺觉得还不如多练会儿枪实在。”
指导员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解释:“老王,你知道为什么咱们能从游击队发展成主力旅吗?就是因为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学习这些,是为了让咱们更明白为谁打仗、怎么打仗。”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论持久战》里说,抗战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白了这个,咱们就知道现在的艰苦是暂时的,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王德柱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这样的思想转变在整个部队悄然发生。战士们不仅军事技能在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也在进步。
一个月后,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在旅部大操场举行。总部特意派左权将军前来观摩。
演习场上,炮兵精准的火力准备、工兵迅速的障碍清除、步兵勇猛的突击动作,以及各兵种间默契的配合,都给左权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打得好!”左权将军连连称赞,“陈征啊,你们这支部队,已经完全具备了主力部队的素质!”
演习结束后,左权将军对全旅官兵讲话:“同志们,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精锐之师!你们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许多部队一年才能完成的转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战士们挺起胸膛,为自己是独立第一旅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但是陈征并没有被成绩冲昏头脑。当晚的总结会上,他尖锐地指出:“演习毕竟不是实战。我们在通讯保障、后勤补给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夜战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胜寒补充道:“侦察营在最近一次侦察行动中发现,日军也在调整战术。他们加强了据点的防御,增加了机动兵力。我们下一步的训练要更有针对性。”
会议决定,在基本训练达标的基础上,立即转入应用训练阶段,重点锤炼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新的训练开始了。部队开始在夜间、雨天、山地等复杂环境下进行训练,训练强度进一步加大。虽然更加艰苦,但官兵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这天傍晚,陈征巡视训练场时,看见老兵王德柱正在教新兵拼刺刀。
“要狠!要快!鬼子拼刺刀时专门往肚子上捅,咱们要往喉咙和心口招呼!”王德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记住,对鬼子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新兵们认真地学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
陈征没有打扰他们,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离开了。从这些普通战士身上,他看到了部队的成长,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夜幕降临,训练场的灯火依然通明。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支钢铁部队正在淬火成钢。他们知道,更艰巨的战斗还在前方,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整军大练兵,不仅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更练就了必胜的信念。独立第一旅,这把抗日的利剑,已经磨得锋利,只待出鞘的那一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