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两位书生在“安食铺”门口略显局促地用了第一餐后,仿佛打开了一个微妙的缺口。接下来的几日,斜对面“松涛书院”的围墙阴影下,不再只是零星的身影。晌午过后,或是傍晚散学时分,总能看到三五个穿着半旧襕衫的年轻书生,或聚或散,目光时不时地飘向这边。他们不再只是远远张望,有些会像最初那两位一样,犹豫片刻后快步穿过街道,在门口矮几前驻足,指着某样腌菜低声询问,然后或站或坐在沈微婉特意挪出的那张小桌旁,安静地吃完一份简单的粥饼。
生意自是比以往又好了一分,但沈微婉的心思却不止于此。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群年轻的读书人,与往常那些大声喧哗、追求饱腹的力夫,或是精打细算、挑剔口味的主妇截然不同。他们安静,甚至有些拘谨,对食物似乎有着一种内在的、未被言明的标准。
她决定主动探询。这不是急功近利的推销,而是一种基于长远考量的、想要更好满足客人需求的尝试。她深知,唯有精准把握客人之所需,才能在这市井之中真正立稳脚跟。
这日午后,阳光难得有了几分暖意。店里客人不多,只有两位熟识的婆婆在角落里边做针线边闲话家常,以及靠窗那张小桌上,坐着三位正在安静用餐的书生。正是最初来过的那个高个书生和清秀书生,外加一个面生的、看起来更年幼些的少年。
沈微婉见他们碗中的粥将尽,便提着一壶温热的开水走了过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一边为他们添水,一边状似随意地轻声开口:“几位相公,粥饼可还合口味?小店粗陋,若有不足之处,还请直言,也好让我们改进。”
三位书生显然没料到老板娘会亲自来问,都有些受宠若惊般放下筷子。那高个书生连忙拱手,语气客气:“掌柜娘子太谦了,粥饼甚好,尤其是这腌菜,清爽可口,极为下饭。”
清秀书生也点头附和:“比书院食堂的饭菜……更觉适口些。”他说得委婉,但眉宇间那点对书院伙食的嫌弃却掩不住。
沈微婉心中微动,顺势在桌旁的空凳上坐下,姿态放松,仿佛只是邻里闲谈,而非刻意打听。“相公们喜欢就好。我看诸位都是读书明理之人,想必于饮食上也自有讲究。不似我们这些粗人,只图个饱腹。不知……像诸位平日读书辛苦,最偏好些什么样的吃食?我也好琢磨琢磨,看小店能否备上一些,方便诸位。”
她问得真诚,目光清澈,没有丝毫打探隐私或急迫推销的意味,让几位书生放松了警惕。
那高个书生性情较为爽直,叹了口气道:“掌柜娘子有所不知,我们这些寒窗苦读的,哪敢谈什么讲究?不过是……图个干净、清淡、便宜,若能饱腹提神,便是极好的了。”他指了指窗外对面,“书院里的伙食,油重盐厚,常常是些肥腻之物,价格却不菲,且……卫生一道,实在不敢恭维。许多同窗吃了,不是腹胀便是跑肚,十分耽误功课。”
年幼些的书生忍不住插嘴,带着少年人的直率:“可不是!那馒头时常是隔夜的,又冷又硬,咸菜齁咸,一股子怪味!若非囊中羞涩,谁愿意日日受那罪?”他说完,似乎觉得失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清秀书生接过话头,语气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文雅和一丝无奈:“圣贤云,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我等求学,本不该耽于口腹之欲。然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若因饮食不洁不调而损了健康,耽误了学业,便是大大的不孝了。故而……如掌柜娘子店中这般,粥饭清爽,小菜干净,价钱又极公道的地方,实是难得。”
沈微婉认真听着,心中渐渐明晰。这几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干净、清淡、便宜、饱腹、提神。而他们对书院食堂和外面油腻食肆的排斥,也清晰地指向了他们的痛点——不仅缺钱,更追求一种不损健康、不碍清读的饮食方式。
“原来如此。”沈微婉露出理解的神情,“读书是极耗心神的事,确实该吃些妥帖的。那……诸位平日若不在小店用饭,都吃些什么果腹呢?”
高个书生苦笑道:“还能有什么?多半是早晨从住处带些冷馒头、冷炊饼,就着点自备的咸菜或酱豆,凑合一日。有时赶功课晚了,伙房熄了火,便只能饿着肚子捱到天明。长此以往,胃脘时常不适。”
冷食。将就。饿肚子。
沈微婉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挑灯夜读的清瘦身影,就着昏黄的灯火,啃着冰冷的干粮,胃里却一阵阵发凉。她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怜惜之意。这些少年,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却连一顿热乎安生的饭菜都成了奢望。
“吃冷食最是伤胃。”沈微婉语气带着关切,“尤其这天气渐寒,长久下去可不是办法。”
“唉,谁说不是呢?”清秀书生叹道,“只是……书院有书院的规矩,外面食铺……要么价高,要么油腻不洁,实难两全。”
一番交谈,沈微婉对这群特殊客人的需求已然了然于胸。他们不是要山珍海味,只是需要一份能让他们安心读书、不至于损害健康的、最基本的热食保障。他们对“干净”和“清淡”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味道本身。而价格,则是悬在他们头顶最现实的一把尺子。
她心中隐隐有了些模糊的想法,但并未立刻言明。只是又为他们续了些热水,温和地说道:“多谢几位相公坦诚相告。我这小店虽小,也愿尽力为诸位读书人提供些方便。日后若有什么需要,或是觉得哪里不妥,尽管开口便是。”
三位书生连声道谢,觉得这掌柜娘子不仅手艺好,为人也通情达理,令人如沐春风。
沈微婉起身回到柜台,目光再次掠过对面那清雅却略显清冷的“松涛书院”。她仿佛看到了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垦的、需求明确的市场。
满足这群书生的需求,或许,不仅仅是多做几单生意那么简单。这背后,可能蕴含着让“安食铺”口碑和格调都更上一层楼的契机。
她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被休后,清白人间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