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的黎明,紫宸殿外已经聚集了等候早朝的文武百官。不同于往日三五成群地寒暄,今日大臣们明显分成了几个小圈子,低声议论着昨夜宫中传出的消息。
\"听说了吗?昨夜高相国与陛下在偏殿争执不下...\"王珣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几位官员说道。
户部侍郎低声道:\"听说太子又传来了军报,跑死了几匹骏马呢!高相主张立即对北狄外交施压,但陛下似乎另有考量。
\"陛下这是要历练太子啊。\"一位老臣捋须叹息,
\"只是西北战事凶险,万一有个什么…皇子里倒是没有挑大梁的了。
“这是什么话,肃王和齐王都还是不错的,问题是东宫,刚刚成婚,如若太子有失,姜女成了遗孀,姜氏的那位后起之秀难辞其咎…恐怕太后、陛下会震怒…
众人的议论声在宫门开启时戛然而止,但彼此交换的眼神中,都明白今日早朝必将有一场风波。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丕斌的唱喏声刚落,高明远便率先出列:
\"陛下,臣有本奏。太子殿下八百里加急,西羯与北狄勾结,意图瓜分西域。臣恳请陛下立即遣使北狄,施压使其退兵。\"
龙椅上的李允贤面色平静:\"高爱卿以为,该如何施压?\"
\"可命陇右节度使陈兵边境,同时遣使告知北狄王,若再不退兵,我朝将断绝互市,关闭商路。\"
皇帝轻轻敲着龙椅扶手:\"高爱卿可知,北狄既已出兵,岂会因几句威胁就轻易退让?
\"陛下!\"
高明远提高声调,\"此非寻常边衅,而是两国合谋侵略!若不出重手,只怕西北危矣!\"
\"正因如此,才更该让太子自行应对。\"李允贤语气转冷,\"若连这等局面都处置不了,将来如何治理天下?\"
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支持太子的官员纷纷出列:
\"陛下,太子殿下虽英明,但双拳难敌四手啊!\"
\"北狄三万铁骑非同小可,若不及早应对,只怕...\"
反对太子的一派也不甘示弱:
\"太子殿下统兵万余,若连西羯北狄这等小国都应付不了,岂不让人笑话?\"
\"正是要借此机会磨练太子,陛下圣明!\"
两派争执不下,龙椅上的皇帝却始终面无表情。
站在皇子队列中的李承瑞低垂着眼帘,看似恭顺,实则将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就在僵持之际,定国公薛远缓缓出列:
\"陛下,老臣有一言。\"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薛远是朝中老臣,素来以持重着称,但前朝的薛氏诸事,即使能力再强,在朝中也似乎是个透明人。
\"薛爱卿请讲。\"
薛远躬身道:\"高相所言在理,北狄确实需要敲打。但陛下顾虑也不无道理,太子殿下确实需要历练。\"
他话锋一转:\"老臣以为,可遣使北狄,但不必大张旗鼓。只需让北狄王知道,我朝已经洞悉其与西羯的勾结。同时...\"
他故意顿了顿,才继续道:\"可命陇右节度使按兵不动,只做威慑。如此既给了北狄压力,又不至于让太子殿下觉得朝廷过分干预。\"
李允贤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当他的视线掠过低头恭立的李承瑞时,微微停顿了一下。
\"准奏。\"皇帝终于开口,\"就依薛爱卿所言。但...\"
他语气转冷:\"告诉北狄使者,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若北狄再敢犯境,朕必亲征,踏平王庭!\"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高呼。
但有心人都听出了皇帝话中的深意——他对太子需要朝廷暗中相助这件事,显然并不满意。
退朝时,高明远面色铁青,薛远却唇角带笑。而始终低着头的李承瑞,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走出紫宸殿,几位重臣各自离去。李承瑞故意放慢脚步,与几位宗室亲王走在一起。
\"三殿下觉得今日朝会如何?\"英王试探着问。
李承瑞谦逊地笑了笑:\"诸位大人都是为国尽忠,承瑞年少,不敢妄加评论。\"
但他心中早已翻江倒海。
今日这一场朝争,让他看清了很多事情——太子的地位并非不可动摇,朝中派系林立,而父皇对太子的能力,似乎也开始有所怀疑。
\"殿下。\"贴身太监悄声道,\"贤妃娘娘让您下朝后去一趟未央宫。
夕阳的余晖透过长春宫的雕花窗棂,为殿内镀上一层金色。
贤妃正悠闲地修剪着一盆兰草,见李承瑞进来,只是微微抬眼。
\"儿臣给母妃请安。\"李承瑞恭敬行礼,举止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
贤妃放下金剪,用帕子轻轻擦拭手指:\"起来吧。今日朝堂上的事,母妃都听说了。\"
她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宫女奉上茶点后便被屏退,殿内只剩母子二人。
贤妃拈起一块荷花酥,细细端详:
\"这荷花酥做得精致,只是馅料甜了些。御膳房的人总是把握不好分寸,母妃记得皇后的手艺是宫里最好的。
李承瑞会意,接口道:\"母妃说的是,可惜中宫缠绵病榻,母妃若觉得太甜,儿臣明日让府里的厨子做些送来。他们最懂把握火候。\"
\"哦?\"
贤妃挑眉,\"你府上的厨子,比御膳房的还懂分寸?\"
\"御膳房要顾及众人口味,难免失之偏颇。儿臣府上的厨子,只专心伺候儿臣一人,自然更懂得拿捏。\"
贤妃微微一笑,放下茶点:\"说得在理。那高相国,不就是想做个众口难调的御厨吗?\"
李承瑞为母亲斟茶,状似随意地说:\"今日御花园的菊花开得正好,母妃可去赏玩了?\"
\"本宫去看过了。那株凤凰振羽开得最盛,把旁边的白玉珠帘都比下去了。\"
\"儿臣倒觉得,白玉珠帘清雅脱俗,未必就输给凤凰振羽。
贤妃眼中精光一闪:\"人人都抢着当凤凰振羽,因为啊赏花的人只看得见最艳丽的那一朵。\"
\"母妃说的是。\"
李承瑞低头抿茶,\"不过儿臣听说,花无百日红。\"
\"这话在理。\"
贤妃轻轻摇着团扇,\"但你要记住,摘花的人,未必就是赏花的人。\"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传来归鸟的啼鸣,更衬得室内寂静。
\"裴家那丫头,你觉得如何?\"贤妃忽然转换话题,想起了他的婚事。
\"端庄得体,是个明白人。\"
\"明白人好啊。\"
贤妃意味深长地说,\"这宫里最怕的,就是不明白的人。比如那位姓姜的美人。
李承瑞会意:\"儿臣有所耳闻,姜美人确实太过招摇。\"
\"何止是招摇。\"
贤妃冷笑,\"她以为得了圣宠就能高枕无忧,却不知这深宫之中,最不缺的就是美人。\"
\"母妃教导的是。\"
贤妃站起身,走到窗前:\"你的小姨很争气。
李承瑞笑了笑:“小姨才情出众,得沈娘娘青眼也是常理。\"
\"是啊...\"
贤妃拖长了声音,\"这后宫的风向,总是变得很快。昨日还是某人的天下,今日就可能换了一番光景。\"
她转身看向儿子:\"你要记住,在这深宫里,有时候退一步,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儿臣谨记母妃教诲。\"
\"好了,\"
贤妃重新坐下,\"你去吧。记住,最近安分些,多去给你父皇请安,少议论朝政。\"
李承瑞行礼告退,走到殿门口时,贤妃忽然又叫住他:
\"瑞儿。\"
\"母妃还有何吩咐?\"
贤妃目光深邃:\"记住,你是本宫的儿子。在这深宫里,我们母子才是一体的。\"
李承瑞郑重行礼:\"儿臣明白。\"
走出未央宫,夕阳已经西沉。李承瑞回头望了一眼笼罩在暮色中的宫殿,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母妃说得对,他们才是一体的。而那个高高在上的储君之位,迟早会是他的。
至于那些挡路的人...
李承瑞整理了一下衣袖,恢复温文尔雅的模样,缓步向宫外走去。
夜色渐浓,宫灯次第亮起。在这片璀璨灯火之下,无数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而贤妃母子,不过是这盘大棋中,最懂得隐忍的棋手罢了。
李承瑞点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望向西北方向。
那个他向往已久的位置,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而此刻的勤政殿内,李允贤独自站在窗前,手中捏着李承鄞的密报,眼神深邃。
勤政殿内,龙涎香的青烟袅袅升起。
李允贤屏退了所有内侍,独自坐在御案前。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他眼底的深沉。
\"高明远...\"
“朕,忍你许久了。
皇帝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目光落在今早早朝的奏报上。
这位权倾朝野的相国,自太宗朝末年起便稳坐中枢,至今已二十载。
李允贤登基六年来,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位老臣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朝中半数官员出自他的门下,就连皇后都是他的亲侄女。
想到太子,皇帝的眉头锁得更紧。
其实他的孩子里除了李承鄞没有特别出众的,他并不想更换储君,承鄞确实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但太子党势力日渐坐大,高明远、姜烨、姜晏珩,裴承敬...这些重臣团结在太子周围,已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特别是姜家...
姜保宁是未来国母,姜晏珩是军中翘楚,如今又多了个得宠的姜玉薇。若再让高明远这般把持朝政,将来太子登基,这天下究竟姓李,还是姓高?亦或是姓姜?
夜幕降临,勤政殿内只点了一盏孤灯。李允贤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
是时候了。
六年的隐忍已经足够。他不能再坐视高明远继续扩张势力,但眼下西北战事正酣,姜晏珩在前线拼杀,此时动姜家绝非明智之举。
\"既然如此,就先从高明远开始吧...\"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需要一把刀,一把隐藏在暗处、只听命于他一人的利刃。
子时三刻,三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来到养心殿偏殿。
他们都是由王丕斌精心挑选的心腹,身份干净,与朝中各大势力毫无瓜葛。
\"臣等叩见陛下。\"
李允贤打量着跪在面前的三人:前任金吾卫中郎将赵铭,因伤退役后一直在暗中为皇帝办事;原翰林院编修陆清远,博闻强记,精通各地方言;还有一位是江湖出身的暗探首领,人称\"影先生\"。
\"平身。\"
皇帝缓缓开口,\"朕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名为神策军。\"
三人俱是一震。
神策军,这个名字在太宗朝曾经显赫一时,是直属皇帝的密探组织,后来因故解散。
\"赵铭任指挥使,陆清远为参军,影先生负责训练暗探。\"皇帝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神策军只听命于朕一人,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查清高明远及其党羽的所有底细。\"
三人抱拳行礼:“是!主子!
窗外,高府门前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谁也不会想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然撒向这位权倾朝野的相国大人。
勤政殿殿内,李允贤站在窗前,望着高府方向的灯火通明,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
\"高明远,让朕看看,你这二十年来,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夜风吹动殿内的烛火,明明灭灭,一如这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东宫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