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的黎明,晓光初破。
上京城承天门外,文武百官早已按品阶肃立。
今日的朝会,因着昨日西北军报的余波,每个人都格外凝重。
\"鸣鞭——百官入朝——\"
随着司礼太监的唱喏声,众臣整肃衣冠,鱼贯步入紫宸殿。
李允贤端坐龙椅,面色平静如水,仿佛昨日与高明远的争执从未发生。
卢秉权率先出列:\"陛下,臣有本奏。今岁户籍统计已毕,天下共三百二十八万四千户,较去岁增二万七百户。然...\"
“然各道州县皆报,隐户、逃户之数较去岁又增三成。尤以河南、河北两道为甚...\"
他顿了顿,继续道:\"据查,多有农户为逃避赋税,举家投奔世家大族为荫户。更有甚者,勾结地方官吏,伪造田册,逃避丁税,所以臣上奏陛下户籍之策需调整。
皇帝微微颔首:\"卢爱卿详细道来。\"
\"臣建议:其一,鼓励关中无地农户迁往山南道,每户授田百亩,免三年赋税;其二,严格核查勋贵占田,逾制者依法处置。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这三点建议,每一点都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
\"陛下,\"高明远出列奏道,\"迁民事关重大,恐引发民变。不如先从轻处置...
\"高相此言差矣。\"
卢秉权立即反驳,\"关中地少人多,已是积弊。若不及早疏导,恐生祸乱。\"
“可是陛下…那朝廷的税收…
“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地方吏治。可遣御史分巡各道,严查田册造假之事。\"
\"臣附议。\"吏部尚书王珣接口道,\"但治标更需治本。臣以为当减轻农户赋税,使其无需冒险投奔世家。\"
李允贤沉吟片刻:\"安抚民心为先,察使道巡检地方各州县,贪官除之,禀报于御史台,另准卢爱卿所奏。着户部拟定详细章程,十月前施行。\"
他特意补充道:\"迁民事宜,由卢爱卿亲自督办。\"
然后,温景然接着出列:\"陛下,据岭南道观察使奏报,此地土质肥沃,矿产丰富,然开化不足,实在可惜。\"
他展开一卷地图:\"安州确有铜矿三处,更有适合耕种之平原。若能开发,必成朝廷又一粮仓。
卢秉权:“然当地土司势力盘根错节,若要开发,恐生事端。\"
高明远此时缓缓开口:\"户部尚书说的在理,老臣以为,开发安州宜缓不宜急。可先设安州都督府,派驻精兵,同时选派能吏,以教化为主,开发为辅。\"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高爱卿老成谋国。\"
这时,吏部尚书王珣插话:\"温尚书所言极是。然山南道地广人稀,缺乏管理人才。臣请增置州县,选派得力官员。\"
“可是陛下,如今官员们人手不足,恐怕…
李允贤目光扫过众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科举出身的官员纷纷赞同,而世家出身的官员则面露难色。
赵旭庭见状,缓缓开口:\"陛下,开发边界地区固然是好事,但选官用人更需谨慎。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准备明岁春闱,为朝廷选拔真才。\"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在转移话题。
皇帝不动声色:\"赵爱卿有何建议?\"
\"臣请扩大明经科录取名额,同时加强对进士科的考核。另外...\"
赵旭庭顿了顿,\"臣建议主考官由德高望重之臣担任。\"
“不过一切皆由陛下定夺。
这不就是明摆着让李允贤选他吗?他是礼部尚书?不就是德高望重的高官吗?
就在众人以为皇帝会像往常一样采纳赵旭庭这位心腹之臣的建议时,李允贤却话锋一转:
\"朕记得,去年的状元燕勉之,现在翰林院任职?\"
燕勉之急忙出列:\"臣在。\"
\"朕看过你最近作的的《治国十策》,颇有见地。\"
皇帝语气平和,\"之前那个废太子的同党可是户部侍郎?抄斩之后位子一直空着,即日起着你兼任户部侍郎,协助卢爱卿处理户籍事宜。\"
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意料。
燕勉之虽是状元,但资历尚浅,直接提拔为户部侍郎,显然是要重用。
\"另外,\"皇帝继续道,\"明岁春闱,由燕勉之担任同考官。\"
赵旭庭、高明远的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
接下来,朝会又处理了几件大事:
兵部奏请加强边防,皇帝准奏,但特意强调\"量入为出\";礼部奏请祭祀典礼,皇帝从简办理;刑部奏请复核大案,皇帝要求\"务必公正\"。
每件事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皇帝的乾纲独断,又顾及了各方利益。
退朝后,百官三三两两走出紫宸殿。
退朝时,高明远面色如常,与同僚谈笑风生。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他今日的笑容格外勉强。
\"高相留步。\"皇帝突然在殿门口唤住他。
高明远急忙转身:\"陛下有何吩咐?\"
\"没什么。\"
皇帝语气温和,\"只是想着爱卿年事已高,这些日子又要操劳西北战事,实在辛苦。朕已命太医院准备了参汤,稍后会送到相府。\"
\"老臣...谢陛下隆恩。\"高明远深深躬身。
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高明远心中警铃大作。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怀\",比直接的斥责更让他不安。
\"陛下今日似乎格外重用年轻官员。\"一位官员低声道。
另一位官员接口:\"燕勉之不过刚刚及冠,就担任户部侍郎,这可是前所未有啊。\"
\"看来陛下是要培养新人了...\"
高明远走在最后,面色平静,心中却翻江倒海。
皇帝今日的种种安排,看似随意,实则环环相扣。重用燕勉之,扩大科举,开发边陲...每一条都是在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
\"相国大人。\"卢秉权走过来,笑容可掬,\"户籍一事,还要请相国多多指点。\"
高明远勉强笑了笑:\"卢尚书客气了。这是陛下的旨意,老夫自当尽力。\"
望着卢秉权离去的背影,高明远眯起了眼睛。
这个一向低调的户部尚书,今日在朝堂上异常活跃,恐怕...
他忽然想起皇帝对他的格外温和,心中不由一凛。
而在另一边,燕勉之被几位年轻官员围住。
\"燕兄高升,可喜可贺!\"
\"陛下如此重用,燕兄前途无量啊!\"
燕勉之谦逊地拱手:\"诸位过奖了。勉之资历尚浅,还要向诸位请教。\"
但他的眼中,却闪着自信的光芒。皇帝的破格提拔,既是对他才干的认可,也是在向朝中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要大用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了。
勤政殿内,李允贤听着王丕斌的汇报,唇角泛起一丝笑意。
\"燕勉之表现如何?\"
\"回大家,燕郎中宠辱不惊,应对得体。\"
皇帝点点头:\"很好。传朕口谕,赐燕勉之麒麟服一袭。\"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只要真心为国效力,就不愁没有出头之日。而那些倚老卖老、结党营私的,也该醒醒了。
\"高明远...\"皇帝轻声自语,\"你应该已经察觉到什么了吧?\"
\"不过,这才是开始。\"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皇帝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新一轮的朝堂博弈,已经悄然开始。而那些自以为看透棋局的人,恐怕还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朝堂的风向,正在悄然改变。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上京西市的一家绸缎庄悄然易主。
新掌柜是个面带和气的中年人,正是改头换面的赵铭。
而绸缎庄的地下,已经被改造成神策军的第一个秘密据点。
\"这是高明远府上管事的名单。\"影先生将一叠文书放在桌上,\"其中三人已经被我们的人替代。\"
陆清远仔细翻阅着文书:\"高相国这些年在吏部安插了不少亲信。这是名单,请指挥使过目。\"
赵铭接过名单,目光锐利:\"先从这些人开始查起。记住,宁可慢,不可错。\"
与此同时,圣宸宫内的李允贤,正在批阅一份看似普通的奏折。
这是神策军的第一次密报,用特殊的药水写成,只有用特定的方法才能显现字迹。
\"高明远之子高长鸿,昨日在平康坊一掷千金...\"
皇帝的唇角泛起一丝冷笑。很好,神策军已经开始运转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东宫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