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行军,全军还未行至霸州,多尔衮身体的反噬已初现端倪!
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只得再次,请求孙医官再行施针。
孙医官表示坚决反对,说此方法不可多用,如若再次使用会伤及根本!
阿巴泰也在一旁劝说多尔衮,力劝他不要再使用此术。
多尔衮何尝不知道,这种类似禁术般的医术,伤及根本后,就再也无法恢复如常了。
但他如果表现出异样,恐怕出青山关后,手下的汉八旗、蒙八旗,就极有可能噬主。
要知道他们现在旗人,只有一万余人,而其他军种则高达三万人。
虽然他有把握,凭借他们战斗素养,拼掉那三万人,但他一点风险都不敢再冒。
经过长时间的拉扯,最终多尔衮还是放弃了,孙医官眼底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多尔衮便找了个,连日来颇为劳累的借口,乘马车而行。
但这样一来,就让行军速度,较之正常行军慢了不少。
又行军半日时间来到晌午,终于来到霸州城外。
听到外面有吵闹声,多尔衮掀开车帘,询问车旁的杜度发生了何事?
据亲兵来报,很多士兵包括部分将领,想要在霸州城中过夜,不想再往前走了!
按照以往多尔衮的性格,肯定是将带头闹事的将领,就地格杀。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只得无奈下令,全员戒备进入霸州城休整。
在古代行军是很害怕夜间赶路的,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不说。
十六世纪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河北夜晚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十多度都是正常!
在极端低温下夜间赶路,马匹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人。
但现在身处明朝腹地,且已方大败一阵,万事都需万分谨慎。
所以多尔衮命人,将斥候撒出去,方圆二十里地。
夜晚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此时的崇祯,正在通州城中过夜。
他命人宰了几十只羊,加上太医配的几味中药,熬汤分给众将士喝,以达到驱寒的目的。
祖大寿喝完羊汤,过来询问崇祯道:“陛下,不知我们何时发起攻击!”
开始祖大寿还不太明白,为何要放弃霸州城,但崇祯说要走,他只得带着部队跟上!
现在想来是,陛下笃定今夜会下大雪,鞑子由于没有劫掠到物资,干粮也不太多了。
等鞑子干粮消耗完之时,就是猎杀他们的时刻,当然这纯粹就是祖大寿瞎猜的。
其实,崇祯压根就没这么神,他想的是尽量拖到鞑子,干粮耗尽再出击。
夜晚温度骤降至,零下二十五度左右,霸州城中房顶、门窗,能被拿来烧的都烧掉了。
有部分人,由于实在冻得受不了,连兵器的枪杆,都用来烧火取暖了。
汉八旗、蒙八旗才不管,有没有兵器作战,当务之急是先保住命再说!
他们现在的处境,相比于挨明军的打,缺衣少食还没有木材取暖,这些才是最致命的。
第二天早上,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又要拔寨起营了。
汉军镶黄旗早上起来,就着雪水,啃完最后的干粮(炒米),裹着风雪就出发了!
看着旗人吃着肉干和奶酪,说心里没点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放在平时自是不太敢有意见,但如今这种天气又新败一阵。
心里的颓丧加上略微不公的待遇,部分蒙、汉将领带头闹起了事,要求吃肉干和奶酪。
这种时候如果处理不好,是很容易哗变的,事情汇报到多尔衮那里。
迫于压力只得下令,将旗人身上的干粮,拿出来一些去分给那些,带头闹事的将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多尔衮的狡猾程度。
他就是要把矛盾,转移到部分将领那里。
果然!闹事的情况,很快便被粗暴的,压制了下去。
但这种压制只是暂时的,多尔衮现在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此举产生的祸患。
待一切收拾好后,几万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霸州城。
为了减少行军时间,鞑子一直都是走的官道,就算是官道,积雪也没过了小腿。
待行路半个时辰后,负责在前方探路的一队斥候,拼命的抽打着马,往大部队这边跑来!
跑到马车前禀报道:“骑兵……有大队的骑兵,朝这边奔袭而来,请睿亲王速速定夺!”
多尔衮心下大骇,他甚至都不知道,明朝哪里还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唯一成建制的骑兵,在关宁锦防线,此时应该是皇太极,领着兵马在拖延着。
关宁锦防线的部队,不太可能调动呀,为何会出现在明朝的腹地?
来不及细想,多尔衮立即下达命令:“让汉军镶黄旗、蒙军正白旗留下,”
“和所有剩下的签军一起断后,他带队冲出包围圈,去找青山口的援军!”
其实他心里知道,这些人多半是跑不出来了,可他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尽可能多的带着旗人出关,那他就做得很好了。
只要后续再想办法,买通明朝内的奸细,搞到崇祯小儿所使用的火器。
那么这次战败的一切罪责,都将被完美掩盖,正所谓瑕不掩瑜。
尽管被点名的人,不是很想留下来断后,但慑于鞑子长久以来的威势,不敢不从。
匆忙间取下盾牌、长枪等,反骑兵的武器,准备原地列阵,等候骑兵冲击。
步兵对骑兵最忌讳逃跑,只有原地列阵,才能拼出一线生机。
步兵对骑兵最狠的部队,就属秦良玉的白杆兵,战损比能达到接近1:1。
另一边马之车上的多尔衮,再次要求孙医官为其施针。
让他身体恢复两天,好用来向青山口靠拢,如果还是这副样子。
别说马车了,就连一个车轱辘,怕是都跑不到青山口。
孙医官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在多尔衮再三要求下,孙医官坚决表示不能再次施针。
直到多尔衮拔出刀来,架到脖子之上,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这边在祖大寿、满承勋统领下,碰到原地列圆阵的蒙、汉八旗兵。
众人开始还大喜,但两军刚接触上,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满承勋一马当先,手中狼牙棒横扫而出,荡开阵前的长枪。
提缰越马直冲阵内,在大开大合之间,砸得人仰马翻,但打着打着,就感觉不对了!
盾牌上的长枪没多少不说,战斗意志好像也不怎么样。
刚开始冲进阵中砍杀,就慢慢有人开始四散奔逃。
有人带头逃跑,构筑好的防御圆阵,再也难以保持。
很快!关宁铁骑仅仅付出了,几十人伤亡的代价。
就完全撕开了对方防御,接下来就是骑兵,一次次冲锋了。
再次折返回来冲锋第三次时,三万余人构建的防御阵地,开始了溃逃。
没错!仅仅才伤亡还不到一千人,就开始溃逃,战损还不到1\/30。
这里面起关键作用的,还得属汉军镶黄旗了。
明军战损不到百分之五,就开始溃逃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完美的继承了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