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章中配方真实可用,但少了明朝没有的辣椒、香叶等,请仔细辨别。)
听老板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崇祯心里,大概有了计较。
崇祯挑眉问老板道:“我这里有个,做吃食的方法,可以免费教给你。”
“相较于现在做的这个,我估摸着,吃的人可能更多,不知老板可有兴趣?
这李姓小摊老板,是完全不相信这事的,这年头一张秘方多金贵啊!
那都是,能留下来当传家宝的,怎会有人愿意,平白无故的免费送。
看着小摊贩犹豫,崇祯一耸肩道:“咋还就不信呢,你去拿纸笔来,我现在写给你!”
老李眼见客官如此说,虽然还在犹豫,但身体还是很诚实。
转头去旁边小店,借来了一张纸,拿出一块煨汤烧木柴时,剩下的木炭递给崇祯。
王承恩看着递过来的木炭,尖声道:“放肆!我家老爷,岂能拿你这黑炭写字!”
老李听到这老爷旁边家仆,如此一恐吓!吓得立即弯腰作揖。
连连赔笑道:“老爷,实在是对不住,小老儿真的找不到笔!”
王承恩正待再次开口,崇祯挥手打断接过木炭,将之在地上磨尖些。
在纸上写道:“八角一两、桂皮一两,花椒五钱、草果五钱、山楂五钱,”
“丁香两钱、小茴香三钱,白芷三钱、陈皮两钱……”
将配方递给老李,结果,老李看着纸上的字,字也在看着他。
直接就是两眼一抹黑,啥也没看懂,他不识字!
崇祯抚额道:“你要不识字便去药店,大夫会给你抓好,你先抓一副,你回家试试!”
老李连声摆手道:“老爷,这可不敢哟!这可不敢哟!”
“这是药啊,要是将人吃出个好歹来,那咱还不得,去蹲大狱啊!”
崇祯无语道:“这些是药,但它们也能用来,做食材调料。”
“你放心拿去试吧,出了问题去顺天府衙门,找‘朱老爷’。”
老李听这‘朱老爷’,说得是有板有眼,也不由得信了几分。
老李将信将疑道:“这……真能行?”
崇祯摇头笑道:“能行,跟你说个事,咋还这么费劲呢?”
老李也不好意思挠着后脑勺,随后好像想起什么问道:“朱老爷,不知这配方是干啥的?”
崇祯也是无语了,被老李这一打岔,将主料都给搞忘记了。
崇祯向老李招手道:“你附耳过来。”
老李依言靠近了些,崇祯又在其耳边轻声道:“这是卤肉、卤猪下水配方。”
“每包药材可以卤十斤、卤水还能重复使用,下次卤肉仅需加入半份料。”
闻言老李沉默了,呆愣的看着崇祯,然后询问道:“朱老爷,咱做的小本生意。”
“您这食材太贵了呀,我可买不起!就算买起了,那吃的人也不多啊!”
崇祯大方道:“你放心,既然给你配方了,自然能帮你弄到,便宜的猪下水。”
“你如果担心肉太贵,那你就卤猪下水,卤肉不做。”
明朝这会猪肉价格,大概在四十到五十文每斤,这才是老李说,食材太贵的原因。
按照这个价格,还真不一定有平民会吃,这还光只是肉的价格。
算上料包、柴薪等成本,每斤得飙升到六十到八十文。
如此高昂的价格,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这年头,挖野菜都要赶早,去晚了啥都没有,哪能吃得起,这么贵的肉。
要想降本增效,得从多方面入手,香料的贸易,煤炭的开发,生猪的养殖等。
这不是一个短时间,能普及的事情,只能慢慢改善。
有人要问明朝,不是用煤炭了吗?是在用煤炭,那是皇宫、军队,官商等阶层在使用。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多以柴薪和秸秆为主,煤炭只在很冷之时,才舍得买点来取?。
哪怕是柴薪,那也是能卖钱的,百姓都不舍得用。平时烧水煮粥,都是用落叶、干草等。
这就是之前讲的,崇祯朝的炖菜占比,多过炒菜的原因,烧这些东西无法提供持续猛火。
老李也是个聪明人,一听说有便宜的猪下水,便将一只手挡在嘴边,好似怕人知道般。
悄摸询问道:“朱老爷,不知道哪里,有便宜的猪下水,卖啥价格?”
崇祯看着他的动作,轻笑道:“本老爷有个屠宰坊,每日的猪下水都可以给你。”
“不过,要你自己去拉,每斤八文钱,这么便宜的价格,没法给你送货上门。”
老李平日的猪下水,就是在市场上买的,得要十文钱一斤。
这个朱老板才卖八文,看来这个生意能做。
老李便道:“朱老爷,您这配方免费送,猪下水您也便宜卖给俺,那您不亏了吗?”
崇祯满意的笑道:“看来,你也是个厚道人,我没有太多的要求。”
“只是对你售卖的价格,想限定一下,好惠及更多百姓。”
老李嘿嘿笑道:“您说,卖啥价都听您的。”
崇祯点头道:“我大概估算过,每斤成本在十文钱左右,你可以卖十五文一斤。”
“假如有人钱不太多,仅能少买些那也得卖,其它就没有任何要求了。”
老李是连连点头,保证道:“朱老板真是大善人,还考虑我等小老百姓。”
“您一定会多子多福,多财多寿的!”
崇祯起身道:“借老板吉言,希望我能活久一点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老李躬身赔笑道:“等赚钱了,小老儿买块上好木料,给您打个长生牌。”
“天天为您祈福,求老天爷保佑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崇祯哈哈大笑,转身离开了桌子。王承恩起身,放下了一个五两银锭。
为啥,要给这么多银子呢?全因老板让自家皇爷笑了。
他都记不起,皇爷有多久没这么,畅快的笑过了!能让皇爷笑,区区银两不足挂齿。
两人正在街上走着,看到人群在朝着一个方向,快步走了过去。
慢慢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大多都跑了起来,就听有人喊:顺天府衙门公审案件了。
崇祯也纳闷了,这顺天府衙门公审案件,都传到西城来了。
要知道顺天府衙门位置,在内城东南处(今学府胡同一带),隔着十多二十里地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