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再次派出,五千汉人签军,战局瞬间又激烈了起来。
此次带了四万汉人签军,高阳之战损失九千,加上前几批损失的,目前还有两万多人。
所以他压根不担心攻城人员不够,不断有签军借助云梯往上攀爬。
然后被城墙上的守军,击落掉到城下,快要守不住时,就用滚木擂石砸下去一片。
双方就在这种,生与死的拉扯中激战着,城门后几百个卫所兵,用巨木顶着城门。
城门外的签军,推动着攻城锤,一下下的撞击着城门。
城门在一次次的撞击下,发出吱呀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疼痛一般!
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又牢不可破。
城门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过攻城锤冲击,没几个时辰,是很难撞开的。
城墙、角楼上的弓箭手,朝着下面推动,攻城锤的人射击。
偶尔,扔过来一颗手榴弹,炸倒一片!
激烈的攻城战,进行了快两个时辰,两边战士,像不知疲倦般,机械的做着重复的动作。
喊杀声、咆哮声,渐渐弱了下来,多尔衮通过声音,就能大致判断还有多少人。
于是,新一批的五千人,又被驱赶上了战场。
城墙下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了,随着新的五千人加入,战况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城墙上民夫在不断的,运送着守城物资,不时还有民夫,被流矢射中倒地。
这是一场双方,都不能输的战斗,明军这边输,几十万百姓就要,被屠杀殆尽!
毕竟,鞑子对屠城,可是情有独钟!
多尔衮如果输了,亲王之位不保不说,还很有可能,被皇太极找理由给弄死。
毕竟皇位的有力竞争者,除掉才是最安全的(暂未实行长子继承制)。
所以双方都在玩命!就看谁能撑到最后!
明军这边山东、河北等地援军,足有五万之众。
别看数量多,但大多是卫所兵,另外,加上朝廷募军两万多人。
鞑子这边,经过两个时辰激战,签军还有五千人,可以用来充当炮灰。
所以多尔衮是一点也不着急,现在拼得就是消耗,看谁先消耗完。
多尔衮并没有下令,让大军停止攻城进行休息,而是不断的往里面加人。
某位团长曾经说过,添油战术乃是兵家大忌。
但是多尔衮完,全不在乎签军死多少,只要能消耗足够多的,守城物资和人员。
那最后赢的必然是他,签军嘛!没了再去抓些就是了。
城头的攻防战,依然还在无休止的进行着。
直到太阳快落山时,鞑子那边才传来鸣金声。
经过一天的攻击,城墙几度易手,又再次被明军夺回。
派上来的两万签军,只剩下几百人退了回去。
明军这边也不好过,战死了将近八千人,还有三千多人,因伤无法再参与战斗。
此时洪承畴压力极大,他虽然很擅长守城战。
奈何!鞑子像是发了疯一样,玩命的进攻,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留给他。
鞑子撤军到了五里之外,这是一个较为安全的距离。
洪承畴亲自去了,救治伤兵的地方,看着那些受重伤的士兵,心里也是充满了惋惜。
安慰了受伤的将士,并嘱咐医官,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治。
然后又马不停蹄,带着工匠出城,去尝试修复吊桥。
经过工匠勘察评估,一晚上根本修复不了,于是只得下令,将吊桥桥面爆破拆除。
洪承畴副将贺人龙提议,夜袭鞑子营寨。
这家伙在前期,与李自成作战时,极其勇猛人称‘贺疯子’。
只是到了1641年后,李自成再次壮大,‘贺疯子’就开始变成‘贺跑跑’了。
他在一次次与起义军对战中,都是未战先逃,害死了好几个总兵。
其后被崇祯削了总兵之职,后被陕西总督孙传庭诱杀。
不过此时,他还只是洪承畴的副将,只有‘贺疯子’才能想出袭营的昏招。
洪承畴行事向来保守,便没有允许贺龙人去袭营。
洪承畴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此时鞑子营寨中的将士,都是甲不离身刀不离手。
如果明军真来袭营,怕是来多少人,都要被全部留下。
翌日一大早,远处的号角声,惊醒了城楼上打盹的洪承畴。
他忧心战事,连睡觉都不敢回府衙。
此时贺人龙跑过来,大声喊道:“总督大人,鞑子准备攻城了!”
洪承畴皱眉道:“本督自然知道,告诉你很多次了,不要总一惊一乍的,为何就是不听!”
贺人龙尴尬一笑道:“总督大人,末将知道了,下次一次改!嘿嘿…”
洪承畴笑骂一声:“你个家伙,快去准备城防,今日会是一场苦战。”贺人龙领命而去。
从听到号角声,到鞑子兵临城下,也只过了短短一刻钟。
多尔衮如今,还是信心满满,于是大手一挥,最后五千两百多签军被派了上去。
显然,鞑子今天做足了准备,在护城河对岸,架起了几张简易的桥面。
刹时之间,弓箭的破空声,火炮的爆炸声,在城墙各处响了起来。
战场上伴随着签军的嘶吼声、叫喊声,开始有序的进攻城墙。
城墙之上,金汁、火油,当头就往云梯上倒去,滚木擂石也砸向了攻城之人。
机灵点的趴在云梯上,用盾牌挡着头部,有个别幸运的,还真躲过去了。
各种各样的进攻与防守,在城墙这方天地间上演着。
很快时间就来到巳(si)时,进攻依然还在继续,只是城头上的火炮,却停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火炮,因为铸造技术原因,打几十炮就要停下来,如果不停就会炸膛。
少了火炮这个大杀器,守城士兵的压力陡增,伤亡逐渐变大。
基本上每分钟都有人战死,或受伤退出战头序列。
洪承畴眉头紧锁,他也拿着长枪在捅刺着,爬上城墙的签军,但情况却越发的危急。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洪承畴下令用,开水将炮管降温,只有这样才能让火炮再次发射。
这里肯定有人问,为什么要用开水降温,用冷水不是更好吗?
火炮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火炮里的铁原子,会相对处于一个热平衡状态。
如果贸然使用冷水降温,会打破这种平衡,火炮就会处于一种,极度的热应力状态下。
这就会让炮管,产生细小的裂纹,这会让火炮更容易炸膛。
只有开水淋上去,虽然带走的热量少很多。
相对于用冷水或者冰水,开水淋上去,对于火炮的损伤才是最小的。
古人只是古并不是傻,虽然他们没有先进的物理知识。
他们也意识到,高温的铁炮遇到冷水,会有某些反应,从而让火炮更容易炸膛。
随着火炮冷却过后,城楼上的火炮声,又开始炸响起来。
守城士兵的压力又再度减小,但洪承畴知道,这种减少压力的方式,用不了几次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