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 汉高后三年 农历四月至五月
春夏之交的北地,草木丰茂,湟水奔流,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烧当羌使者的朝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涟漪逐渐扩散至北地郡内部治理的深水区。外部边患的暂时缓解与戎狄的初步归附,为靖王李凌集中精力整顿内政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靖边三策”的推行,尤其是“固本策”与“育才策”,不可避免地触及了北地郡内部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其中,地方豪强势力成为首要的调整与磨合对象。
北地郡历经秦末战乱、楚汉相争乃至匈奴寇边,郡内豪强势力在动荡中或崛起或衰败,情况复杂。这些豪强,有的本是六国旧贵族后裔,避乱迁居于此;有的是因军功获赏田宅而落户的军吏家族;更有甚者,与边境羌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商亦武,在夹缝中求存。他们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徒附(依附民),甚至拥有私人武装(乡勇、家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去岁守城,不少豪强曾出人出粮,助官军抗敌,有功于郡;但平日,他们亦时常与郡府争利,隐成割据之势。李凌推行“靖边三策”,扩大军屯、整?水利、严格赋税、兴学选贤,无一不直接或间接地触动这些豪强的利益。
四月下旬,狄道城西七十里外的安故县,便发生了一起颇具代表性的事件。该县大姓窦氏,乃前魏国宗室远支后裔,树大根深,田连阡陌,徒附数百家。家主窦广德,年过五旬,为人精明强干,去岁曾率宗族乡勇助守县城,颇有名望。郡府推行“固本策”,规划在安故县新开一条水渠,引湟水灌溉军屯及无地贫民之田,需占用窦氏部分位于渠线上的熟地。县廷依令与窦氏协商补偿,窦广德表面应承,却暗中指使族人及徒附,以补偿不足、破坏祖坟风水为由,阻挠施工,甚至与督工小吏发生冲突,致数人轻伤。
消息传至狄道,周勃勃然大怒,欲遣郡兵前往弹压。公孙阙却谏言道:“周长史息怒。窦氏在安故势大,且去岁有功,若贸然以兵威相逼,恐激其变,更易引得其他豪强物伤其类,联手抵制新政,则‘固本策’寸步难行矣。不若先遣一能言善辩、熟知地方情弊之干吏,前往调解,陈明利害,观其反应。若窦氏识趣,则予其台阶;若其冥顽不灵,再行雷霆手段不迟。”
李凌得报,深以为然。他深知,处理豪强问题,一味怀柔则其骄横日甚,一味强压则易生变乱,必须刚柔相济,分化瓦解,拉拢多数,打击少数。他召来新任不久、以明法善断着称的法曹掾史(虚构人物)赵禹,吩咐道:“赵禹,安故窦氏之事,便由你持本王手令,前往处置。首要之务,是查明阻挠修渠的真正缘由,是补偿不公,还是窦氏借机生事,抑或有其他隐情。其次,向窦广德申明大义:修渠利国利民,亦利其长远(可暗示渠成后其剩余田地亦得灌溉之便),郡府补偿已依制而行。若其遵从,既往不咎,窦氏子弟优异者,学吏馆可优先录取;若其执意抗命,则依《汉律》及郡府新颁《垦田水利令》,严惩不贷!你可相机决断,但需将每日情形,快马报我。”
【系统提示:宿主内政推进触及深层利益调整,需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平衡各方,化解阻力,巩固统治基础… 宿主状态:审慎决策,恩威并施,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展现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赵禹领命,即刻轻车简从,奔赴安故。他并未直接前往县廷或窦氏庄园,而是先在渠线周边村落微服私访,与老农、匠人交谈,又秘密接触了窦氏内部一些对窦广德专横不满的旁支子弟,很快摸清了底细:阻挠修渠,补偿不足仅为借口,实因窦广德担忧水渠贯通后,郡府对当地水利控制力增强,其家族凭借垄断水源获取的超额利益将不复存在,更恐大量无地贫民得以垦荒,削弱其控制徒附的能力。
掌握实情后,赵禹才正式拜会安故县令,然后持靖王手令,召见窦广德。会谈之初,窦广德倚老卖老,大谈家族功绩、风水祖制,语气强硬。赵禹不动声色,先是肯定窦氏去岁之功,随后话锋一转,条分缕析,指出其阻挠的真正动机,并出示了暗中收集的部分证据。窦广德脸色顿变。赵禹继而严正申明法度,指出抗命之后果将是“功不抵过”,家族前程尽毁。最后,又抛出橄榄枝:若窦氏积极配合,不仅补偿照旧,其家族两名聪颖子弟可保送郡府学吏馆,未来前途无量。
一番软硬兼施、情理法并用的交锋,窦广德冷汗涔涔,最终低头服软,表示即刻撤去阻挠之人,并捐资助力修渠。赵禹见好就收,温言抚慰,一场风波就此化解。消息传回狄道,李凌对赵禹的处置颇为满意,赏其绸缎十匹,并嘱周勃将其事迹通报表扬,以为范例。
安故窦氏事件的处理,迅速在北地豪强圈中传开,产生了显着的震慑与导向作用。诸豪强意识到,这位年轻的靖王,并非一味倚仗兵威的武夫,其麾下能人辈出,手段老辣,既有雷霆之威,亦有怀柔之策。与其硬抗新政,不如顺势而为,在遵守郡府规制的前提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于是,不少豪强态度转为合作,主动清丈田亩,配合水利工程,甚至送子弟入学吏馆,以期融入新的权力结构。
借此东风,周勃、公孙阙等人加速推进内政整顿。郡府组织人力,对全郡田亩进行了一次较之前更为彻底的核查,隐田、漏税现象得到一定遏制;水利工程在排除阻力后,进展顺利;学史馆生源质量与数量均有提升;郡县吏治在严格考绩与“育才策”推动下,渐有起色。北地郡的内部治理,呈现出一种“破立结合”的态势,旧的利益格局在悄然调整,新的秩序在逐步建立。
五月端午,狄道城举行了战后的首次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靖王李凌赐下酒肉,犒劳郡府官吏及戍守将士,并与民同乐,观看龙舟竞渡(当时或为其他形式的竞渡、角力活动)。市井之间,人气渐旺,商贩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一种久违的太平景象,开始在北地中心地带显现。
然而,李凌并未沉醉于眼前的安宁。他深知,内部整顿远未完成,豪强问题的解决非一蹴而就,需长期关注;而外部,朔方都督府的态度、朝廷的猜忌、匈奴内乱的后续发展,无不潜藏着变数。他在一次与周勃、公孙阙的私下交谈中提醒道:“窦氏服软,乃识时务之举,然其势仍在。其他豪强,亦需分而治之,拉拢安抚多数,对极少数冥顽不化、暗中作梗者,必要时需果断铲除,以儆效尤。内政之肃,在于持之以公,持之以恒,更在于持之以威。如今外患稍息,正是肃清内政、夯实根基之良机,万不可懈怠。”
“臣等谨记王爷教诲。”周勃、公孙阙肃然应道。
北地的春夏,在外部羌胡来朝的喧闹与内部豪强纳策的静默变革中交替前行。靖王李凌以其日益成熟的政治智慧,稳健地驾驭着这艘历经风浪的航船,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持续加深着统治的根基。内政的渐渐肃清,为应对未来不可知的风浪,积蓄着更为深厚的力量。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三年夏,靖王凌在北地整饬内政,豪强敛迹,边郡益治。”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三年四五月,凌公推行‘靖边策’,触豪强利。安故窦氏阻修渠,公遣法曹赵禹往治。禹明察暗访,软硬兼施,窦氏服,渠工遂行。诸豪震肃,多附新政。内政由是渐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三年夏,上帝行圣策,豪强窦氏阻,上帝遣吏赵禹服之,圣内政遂肃。”
* 北地秘录·凌公肃内政:“李凌治豪强,赵禹折服窦氏,北地内政一新。”
(第二百六十七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