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走出乾元殿时,天色已近黄昏。她没有回头去看那些退朝的官员,脚步平稳地穿过回廊。方才在殿中,裴砚提出“宗室子弟入军”之策,话音未落,礼部尚书便出列反对,言辞激烈,称此举违背祖制,动摇国本。
她站在御书房外等了片刻,门内传来低语声。近侍出来迎她进去,裴砚正坐在案前翻看奏折,眉头微皱。
“你说得对。”他抬头看她,“礼部那边,不对劲。”
沈知微点头,走到案边站定。“我用了心镜,听到他心里一句话——东瀛人许他三城封地,只待新政失败,便起反扑。”
裴砚的手指停在纸页上,目光沉了下来。
“他不知自己已被看透。”沈知微声音很轻,“若现在动手抓他,反倒打草惊蛇。不如留着他,看看他背后还有谁。”
裴砚沉默片刻,问:“你有把握?”
“世家不愿放权,早已暗中串联。他们怕寒门掌兵,更怕皇帝不再依赖他们。这一波阻挠,不会是最后一次。”
裴砚站起身,走到窗前。宫墙之外,暮色四合,灯火渐次亮起。
“那就让他们再跳一跳。”他说,“你打算怎么破局?”
沈知微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放在案上。“明日我设宴,请几位世家子入宫赏梅。名单上的人,都是家中掌事的年轻一辈,说话能做主。只要他们肯签联名奏折,支持新政,其余人便不敢再硬顶。”
裴砚看了她一眼。“他们会答应?”
“不答应也得答应。”她语气平静,“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麻烦。”
第二日傍晚,偏殿设宴。梅花数株立于庭中,香气清淡。席间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六位世家子陆续到场,皆着锦袍,举止恭敬。
沈知微亲自迎客,笑容温婉。酒过三巡,她忽然抬手,命宫人捧出一册卷宗。
“诸位可知,东瀛细作已在京中潜伏多时?”她翻开册子,指尖点过一行名字,“这些人里,有三位家主的名字。”
席间顿时一静。
一名年轻男子立刻起身:“娘娘此言何意?我家从未与外邦往来!”
沈知微不动声色,悄然启动心镜系统。三秒后,冰冷机械音响起:“她手里不可能有真凭实据……不过是吓唬人罢了。”
她合上册子,抬眼看向众人。“这本名录若交到陛下手中,查起来不过几日功夫。抄家灭族或许不至于,但削爵夺田、贬为庶民,恐怕难以避免。”
另一人强笑道:“娘娘说笑了,我们忠心朝廷,怎会勾结外敌?”
“我也希望如此。”她轻轻放下册子,“但有人已经动了心思。礼部尚书昨日深夜接见一名东瀛商人,就在城西别院。你们猜,他图的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额头渗出冷汗。
她再开口时,语气变了。“我知道你们私下串联,约定拒不支持新政。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被认定通敌,别说新政,连祖宗基业都保不住。”
说完,她命宫人呈上空白奏折。
“只需在此签下名字,表明支持‘宗室子弟入军’,这份名录便会当场焚毁。否则——明日早朝,自会有人递上参本。”
无人说话。
半晌,最年长的一人缓缓提笔,在第一行写下姓名。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最后一人落笔时,手微微发抖。
沈知微接过奏折,仔细看过每一行字迹,满意地收起。“诸位深明大义,本宫感激不尽。”
她挥手,宫人捧来火盆。那本名录投入其中,火焰腾起,瞬间化为灰烬。
宴席散去,宾客匆匆离宫。沈知微并未回寝宫,而是径直走向御书房。夜风拂过回廊,吹动檐下铜铃。
她走得不急,身后跟着两名贴身侍卫。
行至半途,耳边忽有一声锐响。
她脚步一顿。
一支黑羽箭钉入梁柱,箭尾轻颤,距她不过尺余。
侍卫立即上前护住她,一人查看箭矢,低声禀报:“箭上有图腾,是北狄狼首标记。”
沈知微走上前,取下箭身绑着的纸条。上面写着:“沈氏贱婢,命如草芥。”
她将纸条收入袖中,神色未变。
“去查西角门守卫,昨夜可有异常出入。”
“是。”
她继续前行,踏入御书房。
裴砚仍在等她。见她进来,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箭上。
“出事了?”
她把箭放在案上,展开纸条给他看。
裴砚看完,眼神冷了下来。
“北狄动手了。”
“不止是北狄。”她盯着他的眼睛,“礼部尚书通敌,世家抵制新政,现在又有飞箭入宫。这些事不是孤立的。”
裴砚站起身,走到她面前。“你是说,他们联手了?”
“有人想让朝廷乱起来。”她说,“新政一推,他们的利益就没了。所以必须阻止。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混乱,让皇帝顾不上改革。”
裴砚沉默片刻,问:“你手里还有多少底牌?”
她没回答,只是从袖中取出那份联名奏折,轻轻放在案上。
“这是今晚逼出来的支持书。六家签字,足够压住眼下局面。但他们心里不服,迟早还会闹事。”
裴砚拿起奏折翻看,手指在名字上一一划过。
“你做得很好。”他声音低沉,“可接下来呢?”
她看着烛火映照下的箭矢,指尖轻轻抚过狼首刻痕。
“接下来,我们要知道他们下一步往哪里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