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旧案的彻查比预想中顺利。或许是贤妃的倒台让朝臣们看清了风向,或许是沈毅在北疆传回的捷报稳固了圣心,那些曾依附淑妃、构陷沈家的官员纷纷被清算,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朝堂之上一时间风声鹤唳。
这日,沈清辞正在院中晾晒从北疆寄来的家书,李德全突然带着圣旨来了。“清嫔娘娘,大喜啊!”他满脸堆笑地展开圣旨,“皇上念您揭发奸佞有功,特晋封您为清妃,赐金册金宝,移居永寿宫!”
永寿宫是先帝宠妃曾居住的宫殿,地处后宫中心,奢华程度仅次于皇后的坤宁宫。晚翠喜极而泣,沈清辞却只是平静地接了旨:“谢皇上恩典。”
李德全走后,晚翠不解道:“娘娘,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您怎么一点都不高兴?”
沈清辞将家书收好,淡淡道:“荣耀越大,责任越重。永寿宫看似风光,实则是众矢之的。”她看向院外,“去收拾东西吧,不必带太多,碎玉轩的海棠,记得移栽几株到永寿宫。”
移居永寿宫的第三日,皇后派人送来一盒点心,说是“贺礼”。沈清辞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枚精致的梅花酥,与当年贤妃常吃的点心一模一样。她拿起一枚,指尖触到饼底的刻痕——是一个“忍”字。
“皇后这是在提醒我。”沈清辞将点心放回盒中,“晚翠,备些薄礼,我去坤宁宫谢恩。”
坤宁宫依旧简朴,皇后正坐在窗前绣着一幅兰草图。见沈清辞进来,她放下针线,笑道:“清妃来了?永寿宫住得还习惯吗?”
“劳娘娘挂心,一切安好。”沈清辞行礼,“多谢娘娘的点心,味道很好。”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明白就好。这宫里,最要紧的不是争宠,是活下去。”她指了指墙上的《百鸟朝凤图》,“你看这些鸟,飞得最高的,往往最先被弓箭射中。”
沈清辞会意:“臣妾明白,定会谨守本分,不负娘娘教诲。”
离开坤宁宫时,沈清辞遇到了萧煜。他刚从皇上的书房出来,脸色有些凝重。“父皇找你何事?”沈清辞问道。
“还能是什么事。”萧煜苦笑,“贤妃的案子牵连出不少礼部的人,父皇怀疑我借机培植势力,敲打了我几句。”
沈清辞心中一沉:“皇上这是……忌惮你?”
“自古帝王多猜忌。”萧煜望着远处的宫墙,“我母妃的案子了结后,父皇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或许,他从未真正信任过我。”
两人沉默片刻,萧煜忽然道:“我打算离京一趟,去北疆看看。”
沈清辞惊讶地看着他:“北疆?现在去?”
“沈将军在北疆打了胜仗,父皇让我去犒劳将士,顺便……”萧煜顿了顿,“顺便避避风头。”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塞到沈清辞手中,“这是母妃留下的,你拿着。若在宫中遇到难处,可凭此玉佩调动我留在京中的人手。”
玉佩温润,刻着一朵小小的兰花,与贤妃的银簪样式有些相似。沈清辞握紧玉佩,轻声道:“一路保重。”
萧煜点头,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沈清辞忽然觉得,这座皇宫好像空旷了许多。
萧煜离京后,宫中果然平静了许多。沈清辞每日处理六宫琐事,闲暇时便去静心苑陪苏婉儿,或是在永寿宫的海棠树下看书,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这日,影带来消息:“太子在京中拉拢了不少朝臣,还暗中接触了镇国公府的旧部,似乎在谋划什么。”
沈清辞放下书卷:“镇国公府不是已经倒台了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道,“镇国公的儿子还在京中,手里握着不少兵权。太子想借他们的势力,巩固储位。”
沈清辞心中警铃大作。太子萧景年幼时便显露出野心,如今淑妃倒台,他更是急于证明自己。若让他与镇国公府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我们得给太子找点事做了。”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去查一下,太子最近与哪些官员来往密切,尤其是……掌管京畿兵权的。”
影领命退下,沈清辞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海棠花。萧煜不在,她必须独自面对这场新的风暴。
她知道,这场平静,快要结束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