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醒来时,已是三日后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枯槁的脸上,竟显出几分回光返照的红润。李德全哭着去报信时,沈清辞正和萧煜在御花园查看城防图,听到消息,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
龙床前,萧彻的手指紧紧攥着沈清辞的手腕,力气大得不像个垂危之人。“清辞……煜儿……”他的声音气若游丝,目光却异常清明,“朕……有遗诏。”
李德全连忙取来早已备好的明黄卷轴,萧彻示意他展开。诏书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病中所书,却字字千钧——传位于七皇子萧煜,沈清辞为后,辅政三年,待国本安定,再行亲政。
“皇上……”沈清辞的喉咙像被堵住,说不出话。
萧彻笑了笑,看向萧煜:“煜儿,朕知道你不喜权谋……但这天下,总得有人守着。”他又转向沈清辞,“清辞,沈家世代忠良,朕信你……护好他,护好大胤。”
话音未落,他的手便垂了下去,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殿内一片哭声。沈清辞扶着萧煜的胳膊,才没让自己倒下。她看着萧彻平静的脸,忽然想起他曾问“你恨朕吗”,那时她答“不恨”,此刻才懂,帝王的愧疚从来都藏在最深处,要用江山来偿还。
葬礼过后,萧煜登基,改元“永熙”。登基大典那日,沈清辞穿着繁复的皇后朝服,站在他身边接受百官朝拜。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她悄悄侧头,看到萧煜握着玉圭的手在微微颤抖。
夜深人静时,他卸下龙袍,坐在坤宁宫的台阶上,像个迷路的孩子。“清辞,”他望着天边的月亮,“我们还能去北疆吗?”
沈清辞挨着他坐下,身上的凤钗硌得慌:“皇上忘了?遗诏说要辅政三年。”
“可我不想做皇上。”萧煜的声音带着委屈,“我只想和你去看草原的日出,听雁门关的风。”
“我知道。”沈清辞握住他的手,“但我们不能走。你看这皇宫,这京城,还有北疆的将士,都在等着我们。”她从袖中取出那半截枪头,“这是先父的枪,当年他守雁门关,不是为了功名,是为了让百姓能安稳吃饭,孩子能安稳读书。”
萧煜沉默了。他摩挲着枪头的锈迹,忽然站起身:“那我们就把这天下,变成百姓能安稳吃饭的天下。”
接下来的三年,他们果然如遗诏所说,萧煜主外,沈清辞主内。他平反冤案,减免赋税,甚至亲自去黄河边监督修堤;她整顿后宫,废除苛政,将节省的银两全部用于赈灾。朝堂渐渐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连西域的商户都来称臣,说永熙帝是“天可汗”。
第三年冬至,最后一批沙狼残部投降,边境彻底安定。萧煜在太和殿宣布亲政,沈清辞站在丹陛之下,看着他接受百官朝拜,忽然觉得,当年那个想逃去北疆的少年,真的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帝王。
夜深人静,萧煜又来到坤宁宫,手里拿着一幅画——画上是北疆的草原,两个人牵着马,背景是初升的太阳。“清辞,”他把画递给她,“明年春天,我们就去北疆,好不好?”
沈清辞看着画,眼眶一热。她想起三年前的承诺,想起城楼上的生死相依,想起无数个挑灯看奏折的夜晚。她伸手抚过画上的人影,忽然笑了:“皇上忘了?冬春要去江南巡查,夏天要主持科举,秋天……”
“我都推了。”萧煜握住她的手,眼神明亮,“国本已安,贤臣在侧,我们该给自己放个假了。”
沈清辞看着他,忽然发现,他鬓角竟有了几缕银丝。这三年,他瘦了,也沉稳了,唯独看向她的眼神,还像当年在永寿宫的那个夜晚,炽热而坚定。
“好。”她点头,“去北疆。”
开春那日,一辆朴素的马车驶出了京城,没有仪仗,没有护卫,只有车夫和两个穿着便服的人。沈清辞撩开车帘,看着越来越远的宫墙,忽然觉得一身轻松。
萧煜从身后抱住她:“在想什么?”
“在想,”沈清辞回头,对他笑,“草原的日出,一定很美。”
马车驶离了官道,奔向辽阔的北疆。风从车窗外灌进来,带着青草的气息,像极了当年雁门关的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