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星的光粒种子像群闪烁的萤火虫,被孩子们装进了特制的“星尘漂流瓶”。这些漂流瓶用幻彩星云的星泡膜制成,能抵抗宇宙射线的侵蚀,瓶身还刻着根须密码的螺旋纹,遇到共生能量就会自动打开,释放种子。
“让它们自己选择去什么地方。”地球小姑娘在每个漂流瓶里都放了片和弦草的叶子,叶子上记录着宇宙交响曲的片段,“音乐能指引它们找到需要的朋友。”
第一批漂流瓶被投放到了螺旋星周围的小行星带。那里的陨石坑中,有些残留着早期生命的痕迹,却因缺乏能量而沉寂。当漂流瓶接触到陨石的岩石,螺旋纹立刻亮起,光粒种子飞出瓶外,落在坑底的尘埃里。
三天后,星禾的终端收到了信号——陨石坑中长出了微型的双色螺旋藤,它们的根须扎进岩石,汲取其中的矿物质,藤蔓则朝着有星光的方向生长,叶片上的螺旋纹吸收着星光,转化为能量,渐渐唤醒了周围沉睡的微生物。
“是‘陨石共生体’!”小藤手看着传回的影像,微生物在螺旋藤的能量滋养下,开始分解陨石表面的金属,释放出的元素又被藤蔓吸收,形成了完美的循环,“种子在教石头如何孕育生命。”
投放到星云尘埃带的漂流瓶,遇到了一群游荡的“星尘水母”。这些水母状的生物靠吸收宇宙尘埃生存,却因无法储存能量而寿命短暂。当光粒种子与它们接触,星尘水母的伞盖立刻长出了螺旋纹,能将吸收的尘埃转化为稳定的能量,寿命延长了三倍。
“它们在互相帮忙!”地球小姑娘看着星尘水母带着螺旋藤的种子在尘埃中穿梭,水母的尾迹中留下了发光的种子,像在播撒希望,“种子给水母能量,水母带种子去更远的地方,这才是最好的漂流。”
最意外的相遇发生在“废弃星站”。这是座被遗忘的宇宙观测站,金属外壳上布满了锈迹,只有核心区域还残留着微弱的电力。漂流瓶穿过星站的破洞,落在控制台的裂缝里,光粒种子接触到电力后,立刻长出了红色的热藤与蓝色的冷藤——热藤缠绕着发电装置,修复了线路;冷藤则覆盖在散热口,提高了效率。
“星站‘活’过来了!”星禾的探测器显示,星站的信号灯重新亮起,发出了求救信号,“种子不仅能和生物共生,还能和机械合作,这是我们从没试过的!”
漂流瓶的旅程还在继续。有些落在了有液态水的行星,长出了能净化水质的螺旋藻;有些飘到了气体巨星的卫星上,在冰层中开出了发光的花;甚至有个漂流瓶被一颗彗星带着,飞向了更遥远的未知星系,瓶身的螺旋纹在彗星的尾巴中闪烁,像在向宇宙发出邀请。
《宇宙共生日记》里,多了一本“漂流瓶日志”,孩子们每天记录着新发现的共生案例:
- 第17天:陨石共生体开始产生氧气,周围出现了原始的藻类。
- 第32天:星尘水母的群落扩大了,它们的伞盖组成了螺旋状的“能量网”。
- 第50天:废弃星站的控制台,长出了能显示星图的“数据藤”。
日志的空白处,地球小姑娘画了张漂流瓶的漫画:瓶子漂在星空中,瓶口飞出的种子变成了蝴蝶、藤蔓、花朵,每样东西都牵着一根线,线的另一头连着不同的星球,像串在宇宙中的风铃。
有天,星禾收到了来自彗星上的漂流瓶信号。信号中夹杂着段陌生的旋律,既不是宇宙交响曲,也不是任何已知星球的音乐,却与根须密码的螺旋纹产生了共鸣。终端解析后显示,这是颗“硅基星球”的生命发出的回应,它们的身体由晶体构成,靠吸收恒星的射线生存。
“是新的朋友!”小藤手激动地看着星图上的新坐标,彗星正朝着那颗硅基星球飞去,“光粒种子真的帮我们找到了新的故事。”
当漂流瓶的信号在硅基星球的轨道上消失时,孩子们知道,又一段共生的旅程开始了。星禾望着窗外闪烁的星空,突然觉得这些漂流瓶像无数个问号,被抛向宇宙的各个角落,而宇宙的回答,就是那些不断生长的螺旋藤、发光的花、合作的星尘水母……
原来,所谓探索,从来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抛出更多的问题,让每个问题都能在某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光粒种子的使命,就是带着这些问题,永远在路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