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28日,鄂北的寒风跟疯了似的,卷着雪粒子往人骨头缝里钻。
孝感县小河西樊家村裹在铅灰色的天里,土坯房的窗棂漏出几缕煤油灯光,在风雪里晃得跟随时要灭的烛火似的,看着就揪心。
村口老槐树的枝桠光秃秃的,挂着的冰棱被风吹得叮当响,像是在给夜里赶路的人敲警钟。
两个黑影贴着墙根猫着腰走,前面的是鄂豫皖特委的地下交通员老周,他那件打了三层补丁的棉袄,破口处露着的棉絮冻得硬邦邦,跟铁板似的。
跟在后面的青年个子挺拔,灰布长衫沾了不少泥雪,却掩不住身上的英气,下颌线绷得紧紧的,眼里藏着赶路的疲惫,更多的是警惕。
这一路从上海过来,敌人的关卡比豺狼还多,他不敢有半分松懈。
“前面就是樊家村东头,第三户,门口挂两串干辣椒的就是特委秘书处。”老周压低声音,说话的白汽刚冒出来就被风吹散,他从怀里摸出枚铜党徽——边缘磨得发亮,这是接头的信物,要是没这个,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进不了门。
青年轻轻点头,把长衫下摆往上提了提,露出藏在腰间的短枪。
这枪是中央特科的同志亲手交给他的,枪柄都被他攥得温热,“路上小心,鄂豫皖的天,比上海的租界还凶险”,同志的叮嘱还在耳边响着。
两人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咯吱咯吱”的声响在静得吓人的村里格外清楚。
快到那户人家时,老周突然停住,对着木门轻轻叩击——“三短两长”,这是特委内部的暗号,错一个节奏都可能出大事。
片刻后,门内传来轻微的响动,接着一条门缝被推开,守卫小李的脑袋探出来,手里攥着根削尖的木棍,眼神跟鹰似的扫过两人:“是老周同志?”
“是我,快开门!这位是中央派来的同志!”老周把党徽递过去,小李借着雪光看了一眼,又往青年身上打量了一圈,确认没问题才赶紧拉开木门,让两人闪身进来,随后“哐当”一声关紧门,还用粗木杠顶得死死的,生怕风雪裹着敌人的眼线闯进来。
屋内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一盏煤油灯挂在房梁上,昏黄的光线下,特委书记郭述申正坐在八仙桌前,手里捏着份皱巴巴的情。黄安方向的敌情越来越紧,他已经两天没合眼了。
听到脚步声,郭述申猛地抬头,当看清走进来的青年时,手里的情报“啪”地掉在桌上,眼睛瞬间瞪得滚圆,连呼吸都顿了半拍:“你……你是中生同志?!”
郭述申几乎是踉跄着冲上前,一把抓住青年的胳膊,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被称作“中生同志”的正是曾中生,他看着郭述申满是风霜的脸——颧骨冻得通红,眼窝陷得很深,显然是为苏区的事熬坏了,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用力回握对方的手:“述申同志,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樊家村重逢。”
郭述申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拉着曾中生在桌边坐下,又急忙让小李倒来两杯热水:“可把你盼来了!半个月前接到中央电报,说要派同志来主持特委和军委工作,我每天都在村口望。现在苏区这情况,你来了,我们心里就跟有了主心骨!”
曾中生双手捧着杯子,暖了暖冻得发僵的手指,语气沉稳地问:“述申同志,先说说眼下的情况,路上听老周提了几句,敌人的‘围剿’是不是已经压过来了?”
郭述申叹了口气,从桌角的铁皮盒子里翻出张手绘地图——纸边都卷了毛,上面用红蓝铅笔标着敌我态势,他把地图铺在桌上,手指沿着红色线条移动:“何止是压过来!蒋介石这次下了血本,调集了第八师、第十三师、第四十四师……足足八个师三个旅,差不多十万人马,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抄过来,还让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当总司令,号称要‘三个月内肃清鄂豫皖苏区’!”
郭述申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咬牙的恨:“昨天黄安那边传来消息,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七里坪外围,离我们这儿只有五十多里地!村里的赤卫队是组织起来了,可手里的家伙什实在拿不出手,大多是土枪、大刀,连像样的子弹都没几发,真要是跟敌人硬拼,跟送命没区别!”
曾中生的手指在地图上“七里坪”的位置停了片刻,眉头微微皱起:“红一军现在在哪里?能不能调回来支援?”
提到红一军,郭述申的脸色更沉了:“之前按中央‘立三路线’的指示,红一军去攻打武汉外围的城镇,现在主力还在皖西一带,跟敌第四十六师、警备第二旅缠得死死的,根本回不来。徐继慎同志想分兵回援,可皖西的敌人咬得太紧,一动身就可能被包抄,真是两难啊!”
曾中生沉默着喝了口热水,温热的水流过喉咙,却没驱散心底的凝重。他抬头看向郭述申,眼神里满是坚定:“述申同志,你先别急,我这次来,除了主持特委和军委的工作,还带来了中央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央已经纠正了‘立三路线’的错误,接下来咱们的重点,就是集中力量反‘围剿’。现在当务之急,是把苏区的武装力量整合起来,先守住核心区域!”
郭述申听到“纠正错误”几个字,眼睛一下子亮了,紧紧握着曾中生的手:“太好了!中生同志,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放心,特委的同志都在,随时听你调遣!”
第二天清晨,风雪总算小了些,樊家村的屋顶、田埂上积了厚厚的雪,像铺了层白棉絮,可这白看着却让人心里发慌——敌人要是来了,这雪地上的脚印能把队伍的行踪暴露得一干二净。
曾中生早早起了床,跟着郭述申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这处院落是特委租的农户家,黄泥夯的院墙不算高,院角堆着几捆晒干的稻草,墙角还藏着几杆土枪,枪身锈迹斑斑,一看就是赤卫队的武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亮剑1926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