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摊上计较的人家,这不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
为了买个枕头套,买一对儿还是两对儿,男方家里都让媒人来回说了三趟,美娟说想好事成双,想要两对,到时候有换洗的。可是婆家的理由是一对儿也是两个,两对是四个,不吉利。再说了,他们就两个人买那么多用不着,也是压箱底!可是年轻人是要换洗的。不想等着这对儿洗了,干了,再铺上。可男方推脱了两次,见美娟实在不同意,才勉强买了。
说白了婆家觉得没必要,不想给准备上!
那时候已经有彩色电视29寸的了,也是结婚必不可少的,王志娘不想给买。说把他们看得那个9英寸的搬到他们屋,他们自己不看了。媒人又来回说了八九趟。后来,是以娘家陪嫁一套,三开门大衣柜才给换来的。英儿原话:“不和外面比,咱们村里别人家娶媳妇,婆家准备什么,我丫头就有什么就行,都是老百姓,咱们也不多要。”可是,他们不是不给这,就是不给那。
都说十里不通俗,可是一个村的,最终都商量了有一百八十个来回呢!多少次都差点儿黄了,可是孩子们都特别愿意,甚至美娟都说,有的以后他们自己再买也行,让父母的争取成了笑话。父母生气,她什么都不懂,被男人冲昏了头,可又有几个父母能真正扭得过孩子呢!
孩子愿意,商量到后来,美娟自己总是劝父母妥协,可她却不懂父母只是在为她争取,她本来就该得的。父母那么要强,怕别人说他们卖女儿,基本上都是能算的就算了!恋爱的孩子啊!你怎么就忘了,你们家不是那不讲理的人家啊!你父母不是不讲理的父母啊!
反正不管怎样,磕磕碰碰的算是成了。订婚宴订在了农历10月初六,当家子人都来吃了饭。志有家人少,一个姐姐晕车没来,姐夫来了,英儿两个弟弟、弟妹带着孩子也来了,然后就是志有姑姑家的儿子,再有就是志有爷爷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一共三桌!
结婚订在了腊月初八!那会儿娶媳妇大部分都是在冬天,村里外出打工的都回家了,也错过了农忙时刻!也好找帮忙的!
据李青婉回忆,订婚时没有回来的姑姑,在临近结婚时,也提前回来了,那是她对姑姑唯一的深刻印象。因为奶奶去世后,姑姑就几乎没回来过,而她是奶奶去世后才出生的,英儿说爷爷奶奶没有被姑姑伺候过,哪怕奶奶在炕上躺了四十多天,姑姑也就是来看过一次,然后当天就走了,后来上坟也少,都是志有这个儿子在做这些。这也是当时那个年代想要儿子的原因之一吧!
当人走了,老宅有人住,有人翻新,不会荒草萋萋,有人记得他们的生日,忌日,会在七月十五,十月一和清明节气,这样的日子来祭奠,就像活着的人要过八月十五,要过年,儿女们不管多远都会回家,家里总有一盏灯火为你留着一样。
父母的期盼,你若安好,可不必回头,飞向更远方。你若累了,可随时回头,这里不富丽堂皇,或许只有茅草三间,可却永远是你最后的湾港!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说虽看不到情分,却算道理,她也有小家有婆婆要养的!村里习俗都是这样,英儿也认可!
姑姑难得来一回,这次住了有半个月,二姐结婚当晚是姑姑和一个婶子帮忙梳的头。
那天半夜十二点左右,老五睡的正香,就迷迷糊糊听见有哭声传来,开始小声抽泣,她还以为她在做梦,可后来突然越哭越难过,声音也越来越大。然后就传来姑姑焦急的声音。“开灯,快,老四开灯”二姐睡在炕的最末尾,姑姑挨着她,大姐挨着姑姑,然后是老五,老四。爹娘睡在南边小卖部的屋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八零后父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