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那段时间,英儿把失去孩子的爱,双倍用在了老四的身上,让英儿慢慢走出来,好像生命又有了继续下去的力量。
英儿对老四的疼爱。确实是多于前面三个姐姐的。这些,也都无形的展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老四没有看孩子的条件,就算后来生了老五,可她七年的独宠被分走,她不是家最小的了,以后在姐姐们那里,耍些小聪明,使点儿小性子。也不能用最小来作借口。
再加上平时,大人们开玩笑逗她,:“以后有了弟弟,你娘就不管你喽!该搂着你弟弟吃奶了,”
还有“你还像现在这么厉害。你娘就把你扔了,”
“你也是姐姐了,再不听话,你姐姐他们就要该揍你啦……”
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六岁了还在吃奶!平时小脾气也厉害,所以没事儿碰上了,偶尔就开她玩笑。(在村里大家都很熟,邻居乡亲们,总是这样逗孩子,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也很常见,大人们都不觉得什么,包括英儿。也不觉得是个什么事儿。哈哈一笑就拉倒了)
可七岁的孩子已经懂逻辑关系,但他们又还分不太清,是玩笑还是事实。
她能确定的是,母亲真的要生弟弟妹妹了。她也确实不能再吃奶了,不能是最小的了。可她想不到,大人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怎么可能说不要就不要她。也不会想母亲不会不疼她。
这就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加上老百姓哪儿想的了那么多,英儿就算发现她的小情绪,也不懂的如何安慰,不知道,这种情绪是很需要安抚的。
说到这儿,也体现出了,读书的用处之一。念书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去跨越什么阶层。可它能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理解。不管什么书多看,总能看到别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智慧!让我们更好的旁观自己。察觉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帮助我们尽可能用平静的心,度过人生中遇到的各个坎儿。
那时起,书辉嫉妒的小种子,慢慢种下发芽。总觉得是老五抢了母亲对她的疼爱,从来不让着她。
除了实在没办法,她看一会儿妹妹。大部分时间,老五都是老三带的。英儿也从来没有强制过她。干活都是姐姐们,相比姐姐们她是狡猾的,她很会偷懒,母亲也包容着。
因为她不想上学,所以,父母就让她玩儿到九岁了才去,家里地里的活,都舍不得让她干,再大就更使唤不动了,英儿也纵着她。
她初中辍学,没有像老三一样被数落过,她想去砖厂就去,本来父母是想,让她跟着大姐姐去工作的。可还是如了她的愿。
初中时,因为一张一寸照片,她和二姐姐吵架,她说照片上是她,二姐姐说是她的,当时她们上学时,都是齐耳短发,学生头,都照了这样的照片交给学校。所以英儿也一时分不清楚,是谁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八零后父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