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弄个孩子也没事儿,你当玩儿似的,就是问问吧!”“再说了女人好说话!”
英儿白了他一眼,深吸了一口气拉下了脸,心里是恼了他,这么多年为着这些事儿没少吵架,可最后还是没有变化,她也烦了,不吵了,生气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去问,还省了吵架的麻烦!
意然听着不多话,老二说:“娘,这是给谁问?大姐姐吗?”
“吃你的饭,大人说事儿,小孩儿别说话”志有不耐烦的呵斥了老二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英儿去看。她去的时候,同村的玉强爹带着孩子出来,他和意然差一岁,住在她们家的后面隔着一户人家,只是他们出来的路不同,所以很少到英儿家门口玩儿!
“怎么样,你们玉强也去吗?”英儿问
“回去再商量商量看看情况,他去年出去干过一年,这么大了也该挣钱了!”
“也是跟着他们吗?”英儿接着问
“不是,也是砖厂,也是山西那片儿,不是一个地方”
“嗯,都谁报名了”
“有个十来个了”
“行,那我去问问”
“去吧,里面还有人呢”
“唉!”英儿一边应着,抱着孩子进了院儿
果然还有同村两家人,她们正在问薪水。招工得回答“50一个月管吃管住!”
英儿就这样听着,她也不知道问什么,等别人问完了,她只问了“要不要女孩儿”
那人告诉她“能干活15.6以上就行,男女都要”
然后大家也都问不出什么特别的问题,就报名了。
英儿想着先把名报上,反正来都来了,要是那天去的人少,她们也就不去了!
回家后她告诉了老大,老大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她只说了“嗯,行”
然后第二天给她收拾了铺盖卷,带了身衣服,就算是准备齐全了。
第三天他们早早就吃了饭,六点就到了说好集合的地方,已经有人,越战和那个招人的,还有同村两个孩子,越战家一个丫头也去,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光棍儿!那时的老百姓都很准时,都遵守赶早不赶晚得经验,不到七点报名的就都到齐了,有23个人,从十几到三十多的,都有,意然算年纪小的。
看着人不少,他们俩口子就让跟着去了。嘱咐她说“不行就回来,”
大部分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他们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好吃好喝的长大,也希望他们能尽早飞出去,带食物回来补贴家用的。
都说投生大骡子大马,也别投生老大!
16岁的她和同村的乡亲们踏上了打工之路,到了砖窑厂,个子矮小的她,总比别人干活吃力,因为只有一双鞋,所以干活总要光着脚拉车,和大人一起赶着工,一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每天吃的就是馒头和水煮洋白菜,几乎没有油水!以至于后来她都不怎么吃馒头了!她的脚也变的宽大。那一年十几岁的女孩儿又累又无助,可是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一份担子!
第二年,她又和同村几个姑娘,去了离家几百公里的蠡县,那里的织布产业正是兴起时,好多织布厂!都是家庭性质的,改革开放后,鼓励贷款,虽然是一个省份,意然家这边的人们都因为种地,吃饱饭而知足的同时,那边的人家,都已经开始先富起来了!
体力好,抱怨少,确实是年轻人的好品质,织布厂说加班就会加班到很晚,但是有了砖厂的对比,她觉得轻松了很多,从来没有叫过苦。
很快她就成了熟练工,和工友同吃同住的日子,在她的小小心灵上,又添加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八零后父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