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陈建国去面试一家新成立的文化公司,应聘策划主管。hR 递给他一张表,让他填 “过往成就”,他没写在广告公司做过多少大案子,反而写了 “在枫溪帮村民挖井、烘干稻谷、设计晒秋架”,还画了个简易的晒秋架草图,旁边注着 “多层通风,效率提升三成”。
hR 看了有点惊讶:“陈先生,你这写的不是职场经历,是乡下生活吧?” 陈建国笑着说:“我觉得策划跟帮村民做事是一个道理 —— 村民需要‘实在的法子’,客户也需要‘实在的方案’。比如我帮村民设计晒秋架,是因为他们晒不下稻谷;要是帮客户做策划,就得知道客户需要啥,而不是光搞花架子。”
这话刚好被路过的老板听到,他停下脚步,拿起陈建国的表:“你说的有道理。现在很多策划都飘在天上,不如你说的‘晒秋架’实在。我问你,要是让你做一个‘乡村文化’的策划,你会怎么做?” 陈建国想了想,说:“我会先去村里待几天,看看村民喜欢啥、需要啥。比如枫溪的村民喜欢种枫、晒秋,就可以做‘枫红晒秋节’,让城里人去体验,既帮村民增收,又能传扬文化 —— 这比坐在办公室想‘网红梗’管用。”
老板眼睛一亮:“我就是想做‘接地气’的乡村文化项目,找了好多策划,都没说到我心里去。你这个思路,刚好跟我不谋而合。” 他指着办公室里的枫木茶桌:“这是我从乡下收的枫木做的,我总觉得,乡村的东西最有温度,就是没人会做策划。你要是来,咱们一起把这事做成。”
陈建国没想到这么顺利,他想起在枫溪,帮村民做事也是这样 —— 不搞虚的,只做实在的,反而能成。老板跟他聊起薪资和工作内容,陈建国说:“薪资不用太高,能顾着家就行。我希望能多去乡下跑,跟村民聊聊,这样做出来的策划才真。” 老板笑着答应:“没问题,我还怕你不愿意去乡下呢。”
离开公司时,hR 送他到门口,说:“陈先生,你跟别的面试者不一样,他们都夸自己多厉害,你却总说乡下的事。” 陈建国说:“在乡下待了阵子,明白一个道理 —— 不管做啥,都得‘贴着人心走’,策划也一样,贴着客户的需求走,贴着百姓的生活走,才能做好。” 他想起赵二柱熬药,也是贴着病人的病情来,不是光靠老方子 —— 原来不管是治病,还是做策划,道理都是一样的。
晚上回家,陈建国跟林慧和乐乐说面试成功的事,乐乐高兴地说:“爸,你以后是不是能去乡下?要是遇到像枫溪那样的地方,咱们也去住几天,好不好?” 陈建国笑着说:“好,等爸爸不忙了,咱们就去。” 林慧端来红烧肉,说:“为了庆祝你面试成功,我特意多放了点糖,跟枫溪的枫果干一样甜。”
(哲思结尾):职场不是 “竞技场”,是 “做事的地方”;成长不是 “爬梯子”,是 “把事做透”。陈建国在枫溪学会的 “接地气”,不是 “土气”,是 “贴着生活、贴着人心” 的智慧 —— 这份智慧,不管在明清小镇的晒秋场,还是在现代都市的写字楼,都一样管用。原来最好的职场状态,是带着异时空的暖,做实在的事,做温暖的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