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秘密调查小组成立,一把刺向黑暗的尖刀!
夜色在窗外凝固成一块厚重的黑玉,办公室里的空气却因为石磊那一声嘶吼而变得滚烫。那句“我这条命就是您的”,像是一份用尽半生风霜和委屈铸成的投名状,沉甸甸地压在了林渊的心里。
林渊扶着石磊坐下,自己也拉过椅子,两人隔着一张堆满案卷的旧办公桌相对而坐。刚才还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激动情绪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和坚韧的东西,在石磊那双厚厚的镜片后重新凝聚。
那是一种被唤醒的猎犬,终于再次嗅到猎物气息时才有的眼神。
“林书记,您刚才说的计划,我听明白了。”石磊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已经没有了颤抖,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从王天龙这个地痞流氓身上撕开口子,用一个看似不相干的治安案件,掩护我们对曹坤的秘密调查。这个思路,很高明,也很险。”
他顿了顿,常年和卷宗打交道养成的严谨,让他下意识地开始分析其中的关节:“但是,要执行这个计划,首先需要解决一个程序问题。我,是第一纪检监察室的人。我去调查一个信访室接手的案子,名不正,言不顺。赵毅……我的主任,他不会同意,而且会立刻警觉。”
林渊看着石磊,心中赞许。这把刀,不仅锋利,而且懂得刀鞘的重要。一个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莽夫,成不了事。石磊能在被打压十年后,依然保持着这种对程序的敬畏和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
“你说得对,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你名正言顺地,从第一纪检监察室出来。”林渊的食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
“出来?”石磊一愣。
“从明天开始,你会被正式借调到信访室,协助我处理积压信访案件。”林渊的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至于由头,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你对信-访工作有过经验。”
石磊的嘴巴微微张开。他没想到林渊的动作会这么快,这么直接。借调,是机关单位里一种常用的人员调配方式,可从一个核心业务科室,借调到一个公认的“养老”部门,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赵毅那边……”
“他会同意的。”林渊的嘴角挑起一个细微的弧度,“对于他来说,把你这个‘茅坑里的石头’暂时请出他的办公室,他求之不得。”
石磊看着林渊那张年轻却仿佛能洞悉一切的脸,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这才明白,这位年轻的领导,不仅有掀桌子的胆量,更有摆桌子的智慧。他走的每一步,都踩在规则之内,却又招招指向规则之外的敌人。
“我明白了。”石磊重重地点了点头,胸中那股刚刚平复下去的热血,再次翻涌起来。
“这个小组,是秘密的。对外,你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来信访室打杂的老干部。”林渊的声音压得更低,“除了你我,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我们的真实目的。这支队伍,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它就像一把藏在袖子里的匕首,不出则已,一出,就要刺在敌人的心脏上。”
一把刺向黑暗的尖刀。
这几个字,让石磊的身体都微微发起热来。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林书记,您放心。”石磊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台灯的光,遮住了他眼中的万千情绪,“从明天起,我就是信访室最没用、最爱管闲事的老石。”
……
第二天一早,林渊刚到办公室,就让秘书李卫东泡了一壶浓茶。
李卫东看着林渊眼下的淡淡青影,有些担忧地问:“书记,您昨晚没休息好?”
“想了点事情。”林渊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小李,你帮我草拟一份函,发给第一纪检监察室。”
“好的,内容是?”
“就说信访室近期接到了几起案情复杂的实名举报,人手紧张,想从第一室借调一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过来协助工作,为期三个月。”林渊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
李卫东一边记,一边问道:“书记,您有人选了吗?第一室那些可都是业务骨干,赵主任未必肯放人。”
“人选嘛……”林渊放下茶杯,手指在桌上点了点,“就石磊吧。”
“石……石磊?”李卫东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印子,他抬起头,脸上满是错愕。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纪委大楼,谁不知道石磊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赵毅主任的眼中钉,是第一室公认的“刺头”和“怪人”。业务能力是强,可那脾气,那性格,谁敢用?谁能用?
这位新来的林副书记,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放着那么多机灵听话的年轻人不用,偏偏要去第一室的“废品堆”里,把那块最硬最臭的石头给捡过来?
“对,就是他。”林渊看着李卫东的表情,心中了然,但他没有解释,只是吩咐道,“函写好后,直接送赵毅主任那里。客气一点,就说我说的,信访室工作难做,想请个‘定海神针’过来压压阵。”
“定海神针?”李卫东嘴角抽了抽,这词用在石磊身上,怎么听都觉得充满了讽刺意味。
他不敢多问,只能点头应下:“好的,书记,我马上去办。”
看着李卫东离去的背影,林渊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颗石子投出去,很快就会在纪委这潭看似平静的水里,激起不大不小的涟漪。而他要的,就是这些涟漪,它们是最好的掩护。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林渊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赵毅,端着他那个标志性的紫砂茶杯,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
“林书记,大驾光临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过去拜访您啊!”赵毅一进门就热情地打着哈哈,仿佛跟林渊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林渊的天眼系统悄无声息地扫过,赵毅头顶的清廉值是【+25】,一个典型的、没什么大问题,但精于算计、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场老油条。
“赵主任太客气了,快请坐。”林渊起身相迎,亲自给他续上了水。
赵毅受宠若惊地欠了欠身子,开门见山地说道:“林书记,您那个借调函,我看了。您真是……太看得起我们第一室了。”
他嘴上说着“看得起”,脸上的表情却分明写着“你怎么会看上他”。
“信访室的工作,您是知道的,千头万绪,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刚来,很多情况不熟悉,就想着找个经验足的老同志帮我把把关。”林渊的姿态放得很低,像个虚心求教的新人。
赵毅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惋惜:“哎呀,林书记,不是我老赵不帮忙。您点将点的这个石磊……怎么说呢,业务是没得说,就是那个性格,一根筋,认死理。我怕他过去,不但帮不上您的忙,反而给您添乱啊!”
他这是在给林渊打预防针,同时也是在撇清自己的关系:人是你自己要的,将来出了问题,可别赖我。
“就是要他这个‘认死理’的劲儿。”林渊笑道,“信访工作,面对的都是些积年旧案,就需要这种钻牛角尖的精神。赵主任,您就当是帮我个忙,把他借我用三个月。也正好,让他换个环境,调整调整心态嘛。”
赵毅一听这话,心里那点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是这样!
他瞬间就“脑补”出了林渊的全部意图:这个年轻人,刚来信访室,肯定是被那些缠访闹访的刁民搞得焦头烂额。他这是想找个更“刁”的硬骨头,去跟那些刁民“以毒攻毒”!
高啊!实在是高!让茅坑里的石头,去堵茅坑!
想通了这一层,赵毅看林渊的眼神都变了,从看一个“愣头青”,变成了看一个“同道中人”。
“林书记您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老赵要是再推三阻四,那就是不识抬举了!”赵毅一拍大腿,豪爽地说道,“行!人,我放!别说三个月,您就是想让他一直在您那儿‘压阵’,我都没意见!”
他巴不得把石磊这个瘟神永远送走。
“那就多谢赵主任支持了。”林渊笑着伸出手。
“客气,客气!都是为工作嘛!”赵毅握住林渊的手,用力地摇了摇,感觉自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浑身舒坦。
他端着茶杯,心满意足地走了。走到门口,还回头补了一句:“林书记,有空一起吃饭,我做东!”
看着赵毅那副占了天大便宜的背影,林渊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知道,这把刺向黑暗的尖刀,已经成功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当天下午,一纸盖着纪委办公室公章的借调通知,就送到了第一纪检监察室。
石磊被赵毅叫进了办公室。
“老石啊,组织上考虑到你以前在信访室干过,经验丰富,现在信访室那边缺人手,林副书记亲自点名,让你过去帮忙。”赵毅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和蔼,“你过去以后,要好好干,多听领导的话,不要再犯你那个犟脾气了。”
石磊面无表情地听着,只说了一句:“服从组织安排。”
当他默默收拾自己那堆满杂物的办公桌时,办公室里所有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同情,有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在他们看来,石磊的职业生涯,在这一刻,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从核心业务科室,调去一个处理鸡毛蒜皮的信访室,这跟发配边疆没什么区别。
石磊没有理会那些目光,他抱着自己的纸箱,一步一步地走出了这间他待了整整三年的办公室。走廊的光从他身后照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他没有回头。
当他抱着纸箱,站在信访室门口,看到亲自出来迎接他的林渊时,他那颗沉寂了许久的心,终于再次感受到了温度。
“欢迎加入。”林渊没有多余的话,只是简单地伸出了手。
“书记。”石磊放下纸箱,紧紧地握住了那只手。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秘密调查小组,在这一刻,正式成立。
当天晚上,市里一家不起眼的茶馆包厢里。
林渊和石磊相对而坐,桌上,一壶普洱正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从明天起,你就是信访室的石磊,你的任务,就是‘复核’刘芳那家小饭店被骚扰的案子。”林渊给石磊倒上一杯茶,“你可以动用信访复核所需要的一切合法权限。”
石磊点了点头,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一下午的研究成果。
“林书记,我梳理了一下。”石磊的声音恢复了刑警般的干练,“王天龙,外号龙哥,今年四十二岁,小学文化。十六岁就因为打架斗殴被少管。二十岁开始,在江城西区的建材市场靠敲诈勒索起家,手底下聚集了一帮无业游民和社会闲散人员。”
“他的案底很‘干净’,大部分都是治安拘留,最长的一次,因为聚众斗殴,被判了两年,但因为‘表现良好’,一年就出来了。这很不正常。”
林渊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把刀,已经开始展露锋芒了。
“要查他,从卷宗入手,用处不大。他的保护伞,早就把那些东西做得天衣无缝了。”石磊的手指在笔记本上一个名字上点了点,“要对付这种在泥地里打滚的泥鳅,就不能穿着皮鞋站在岸上。”
“你的想法是?”林渊问。
石磊抬起头,目光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一种近乎野性的光芒。
“林书记,王天龙的根,在江城西郊的那个‘鬼市’。那里龙蛇混杂,是他最早发家的地方,也是他现在最大的销金窟和消息来源。”
“我要去那里走一趟。”石磊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神秘,“二十年前,我在那里办案,认识了一个人。他欠我一个人情,一个能换他一条命的人情。”
“现在,是时候让他还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天眼:我能看到清廉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