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户部来报,一军仓中发现洪武十八年的麻袋,已近腐朽。
难道此事最晚在那时便已开始?
第270章 又是吕平
蓝玉、郁新、何秋三人对坐,面色凝重。
洪武十八年,王弼尚在外征战,何其冤枉!
蓝玉怒火中烧,猛然起身:“我这就去禀报陛下!”
何秋连忙阻拦:“凉国公,请冷静!”
待蓝玉重新落座,何秋方道:“仅凭这些,尚不足以为定远侯洗清冤屈。”
蓝玉强压怒火:“那你说该如何?”
何秋看向郁新,微微一笑:“此事郁尚书应比我更熟。”
郁新拱手自嘲:“确实,太仓粮储屡遭侵盗,户部上下早已见怪不怪。”
“要追查幕后主使其实不难。粮食不比金银珠宝,如此大宗货物,想要变现必须通过京城的粮行交易。”
蓝玉皱眉道:“你是说,官仓流失的粮食都在市面流通?”
郁新面露难色:“原本该第一时间彻查粮行,只是当时事态严重,户部上下方寸大乱。”
蓝玉怒道:“那现在为何不查?将这些粮行统统查封!”
何秋笑着接过话头:“凉国公可知京城有多少粮行?不下千余家。这些粮行多与朝中权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确凿证据,郁尚书怎敢轻举妄动?就说贵府名下,难道就没有粮行产业?”
蓝玉迟疑道:“我国公府的产业早在凤阳修书时就已变卖。至于是否有人借我名号经营,确不得知。”他忽然醒悟,“能吞下太仓巨额存粮的,必是大型粮行。你们怀疑哪几家?”
郁新与何秋对视一眼,齐声否认:“暂无定论。”
蓝玉审视二人,朗笑道:“无妨,暂且保密也好。只要能揪出真凶,蓝某必当重谢。”说罢起身离去,“静候佳音。”
待蓝玉走远,何秋试探道:“郁尚书当真没有怀疑对象?”
郁新长叹:“户部岂是酒囊饭袋?早已锁定代销赃粮的商行。顺藤摸瓜,不愁找不到元凶。”
何秋轻笑:“尚书犹豫,是因其背后势力盘根错节?能在京城做这等买卖的,必是手眼通天之辈。若非被勋贵与圣意掣肘,前日纵火粮仓的恐怕就不止一人了。”
郁新苦笑不语。
这时王申疾步而来:“大人,查到了!”
何秋强压激动:“不如共同印证,看我们查到的粮行是否一致。”
郁新深深凝视:“同盛粮行。”
何秋展颜:“巧了,我们查到的名单里也有这家。且看王申带来了什么消息。”
王申步入客厅,瞧见郁新也在场,立即收起了几分外露的情绪,神色沉稳地开口道:
“大人,这是在应天府旧档中找到的。”
他递上一张略显残破的纸页。何秋展开细看,上面记录的是锦衣卫近日排查出的五家嫌疑最重的粮行。
内容虽简短,却令人心惊。
五家粮行的东家尚未明确,但发起之人竟都是同一个——吕平。
何秋不认为这只是同名巧合。
他面色凝重,朝王申点了点头:
“辛苦了,今晚给弟兄们发些银钱,慰劳大家连日劳顿。”
王申本欲推辞,何秋却摆了摆手。
“都是有家室的人,连日留在衙门不易,该补偿的不能少。另外,叫众人近期行事多加小心,提防有人狗急跳墙。”
王申连忙应是,转身出去传话。
一旁的郁新坐立不安,伸长脖子想看清纸上内容。待王申离开,他急切问道:
“何指挥,那纸上究竟写了什么?幕后之人是谁?”
何秋嘴角泛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轻声说道:
“郁尚书还是不知道为好。”
郁新心头一跳——看来此人背景不凡。自己这把年纪,还是莫要卷入为妙。
他当即点头,抿了口茶,匆匆告辞离去。
何秋独坐厅中,望着门外往来人影,陷入沉思。
吕平……
难怪当初吕氏下手如此果决,大义灭亲,恐怕是觉得朱允炆已成储君,吕平已无用处。
况且吕平自身不干净,吕氏不愿费力善后,索性让他消失。
而军仓一事,恐怕不止始于洪武十八年,或许更早。
吕氏胆子不小,朱标在世时,便已在暗中动作。王弼死得实在冤枉!
只是,如此隐秘之事,道衍那老和尚又是从何得知?
何秋百思不解。
第271章 镇定的吕氏
不过对此结果,何秋并不意外。
能逼王弼隐瞒实情、最终自尽的人屈指可数。细数下来,除了东宫,便只有朱元璋与蓝玉。
如今朱元璋与蓝玉皆无嫌疑,东宫的嫌疑自然最大。
回想起来,吕氏并非名正言顺的太子妃,能在历史上助朱允炆稳坐太孙之位,手下必有依仗。
用“心狠手辣”形容她,并不为过。最明显的证据,便是当初吕平因兼并土地入狱,当夜便被吕氏派人灭口。
那时何秋只觉吕氏心狠,为保太孙而除去亲弟。
如今再看,恐怕不止如此——吕氏谋划已久,早欲铲除吕平这个祸患。
吕平身上有太多把柄,知道的也太多,如果有一天被朱允炆的叔叔们捅出来,他这太孙之位恐怕就坐不稳了。
不过如今吕平已死,何秋对他那些事并不在意,只关心他捞的钱去了哪里。
吕平私下打着吕氏的旗号,肯定捞了不少钱,这些钱绝不会是他自己的,多半都交给了吕氏。
毕竟要让朱允炆这个庶长子继位,少不了上下打点。自从常氏和朱标的嫡长子早夭后,朱允炆上位的机会确实大了一些。
但前提是朱标不偏心。听蓝玉他们当年的说法就知道,常氏始终是朱标最爱,就算她去世多年,朱标也未曾变心。
何况朱允熥背后还有常氏和蓝玉两家的势力,吕氏想让朱允炆越过朱允熥成为正牌继承人,要花的功夫可不小。
常氏身上武勋的标签,吕氏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她只能把心思花在文官身上。吕平捞来的钱,多半都被她用来结交官员了。
不过这么看来,何秋之前怀疑吕氏对朱标下手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顺着这条线,看不出吕氏有谋害朱标的动机,最多可能是和谋害朱标的人有合作,对朱标的危险坐视不理。
大厅里,不知何时王申又回来了,脸上带着急切说道:
“大人,咱们动手吧!”
何秋抬眼问:
“动手?动什么手?”
王申说得更直白了:
“当然是弹劾吕氏啊!她弟弟倒卖军粮,那些钱肯定不是自己花了,多半都进了吕氏手里,她怎么可能脱得了干系?”
“之后,这储君是不是就该换人了?”
王申也有私心。何秋是朱棣的女婿,朝野皆知。太孙朱允炆一旦被换,朱棣成为储君的几率最大。
到时候,他作为何秋的下属,说不定也能跟着飞黄腾达!
何秋只是笑了笑,摇头不语。
王申急了:
“大人,都这时候了,可不能有妇人之仁啊!就太孙那性子,他一旦登基,还能有咱们的好?”
王申也顾不上说漂亮话,只看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要是他真登基了,朱棣和何秋肯定是第一批倒霉的。
就连锦衣卫也跑不了——东宫的太监朱允炆都不当回事,他们这些浑身污名的锦衣卫还能得他喜欢?
“王申啊,我当然不会妇人之仁,但你要记住,咱们是臣子,不能替陛下做决断。”
“这事虽然就在陛下一念之间,但急不得!”
“要知道,疏不间亲啊……”
王申稍微冷静了些,泄气地问:
“那咱们就这么干看着?”
何秋嘿嘿一笑,脸色转冷:
“怎么可能!吕氏既然敢让吕平倒卖军粮,就绝不会只贪这点钱。”
“东宫用度那么大,她有没有从中捞油水?我不信她不动心!”
常氏的嫁妆数额巨大,如今她已去世,留下的女儿尚且年幼,这些财物自然落入吕氏手中。她怎么可能丝毫不动用呢?
王申此刻恍然大悟,何秋并非不想对付吕氏,而是认为现有证据不足,打算继续搜集,力求一举将吕氏彻底扳倒!
王申由衷赞叹:
“大人高明!”
随即精神抖擞地前去安排何秋交代的事宜。锦衣卫在宫中亦有眼线,内库的账目并非无法查证。
何秋端起凉透的茶,轻啜一口,幽幽吟唱:
“待明日升公堂铜铡摆上,将尔等一个个捆上法堂。平冤狱我亲把苦主释放,铡奸除恶霸正义伸张……”
东宫很快得知消息。锦衣卫大张旗鼓核查内库账目,并未刻意遮掩。
吕氏预感末日将至,身边知晓内情的宫女太监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唯独吕氏仍保持着镇定, ** 观赏花房景致,直至朱允炆慌慌张撞入殿内。
吕氏斥责道:
“已是太孙之尊,还这般失态!”
随即屏退左右宫女:
“都退下吧!”
待殿内只剩母子二人,吕氏才开口问道:
“所为何事?”
朱允炆面色惨白。他虽同意蓝玉彻查此案,却未料到这么快就牵连到舅父,如今锦衣卫竟开始核查内库账目——这分明是将嫌疑指向母后!
“母后,舅父究竟所犯何事?您可曾参与其中?”
吕氏唇角泛起讥讽的弧度:
“允炆,你未免太过天真。若无本宫暗中支持,凭你舅父那点能耐,岂能成此大事?”
朱允炆愣在当场,讷讷道:
“母后为何如此?那可是军粮啊!”
吕氏轻笑:
“若不这般行事,你以为你能坐上太孙之位?”
不待朱允炆回应,她自顾自说道:
“你舅父所得钱财,八成皆送入东宫,由我用于结交朝臣。若非如此,你当太孙岂会获得如此多拥护?”
朱允炆愈发震惊,喃喃道:
“不可能……母后定是在骗我……”
第272章 疯了
吕氏冷笑着紧盯朱允炆:
“你当真毫不知情?”
朱允炆嘴唇翕动,良久无言。
他并非全然无知,这些年来对吕氏所为早有察觉,不过始终佯装不知——毕竟这些事终究对他有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