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夏加入世贸的第二年,整个社会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经济曲线几乎是直线往上蹿,Gdp一年的增幅能让世界瞠目结舌,街头商场的广告牌一夜之间多了几倍,报纸上的招商广告几乎挤掉了新闻版面。
此时,国内的私营经济像春笋一样冒出,民营企业主们腰包鼓了,急需一个能响当当的招牌来替自家产品撑门面。
可广告投放的渠道其实并不多,最直接的就是电视台,央视黄金时段更是寸金寸土。再加上互联网刚刚起步,大家对品牌的认知几乎都来自电视、报纸和少数户外广告牌。
现今的代言人清一色是港台明星,形象光鲜,市场号召力十足。现在内地终于冒出一个能在港台市场都叫得响的明星,各路企业老板当然蜂拥而至,生怕晚一步就抢不到人。
而且这年头的企业是真有钱,以周结伦的名气,2003年代言华夏移动动感地带,第一年的价格是300万元,第二年升到500万元。
国产运动品牌德尔惠以两年1000万的高价签下周结伦代言。美特四邦威以每年1000万的价格签下周结伦代言
对比此时王轩,虽然是大爆了,但品牌代言费是达不到周结伦的高度的。起码得低个两三百万,这就得看王权的谈判技巧了。
当然也有那种贼高的代言找上王轩,比如某某营养品和某某保健品,开价一个比一个高,都超过千万一年。王轩当然是不敢接的,这种代言以后被网友挖坟挖出来就是黑料了。
仔细挑挑捡拣选出了三个牌子,分别是衣服、鞋子和饮料。
国产运动鞋“步特”、潮流服装“踏安”、经典饮料“哇哈哈”。
王权盯着日程本,眉头紧锁:“这几家几乎同时推进,得交叉处理。不然,谈判、广告拍摄全挤到一起,轩子你得连轴转。”
王轩笑了笑:“没事,正好趁热打铁。”
厦门观音路某大楼,步特鞋·谈判场
宽敞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巨大的品牌LoGo。
会议室里,气氛安静而紧绷。
市场总监陈女士翻着手里的预算表,声音不疾不徐:“王经理,我们认可王轩的影响力,但必须现实一点,公司预算有限。七百万,两年,这是我们能拿出的最高价。”
王权推了推眼镜,嘴角带着从容的笑:“陈总,七百万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步特瞄准的正是年轻市场。王轩在校园和都市白领中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力,他的歌单几乎成了流行指标。八百万,两年,这才是合理的市场价。”
陈女士轻轻合上文件:“七百万已经是董事会批准的最高额度了。如果超过这个数字,我们的投放就得压缩渠道。”
王权眼神一亮,顺势接过话题:“陈总,渠道投放固然重要,但渠道是花钱砸出来的注意力,而代言人是天然的记忆点。您看看最近的媒体报道,王轩不需要任何刻意宣传,就频繁登上娱乐新闻和社会版面。也就是说,他本身自带话题热度。步特若与他绑定,等于用八百万获得一个‘自传播’的广告系统。那比单纯砸渠道更划算。”
陈女士沉默片刻,低声道:“但企业必须看到稳定预期。七百万我们还能承担,八百万风险太大。”
王权笑意不改,语气却更坚定:“我理解,但风险并不是价格决定的,而是选择的对象决定的。王轩已经证明,他的音乐能触动年轻人情绪,引发模仿潮流。这种带动消费的能力,恰恰能帮您降低其他环节的风险。”
陈女士端起茶杯,眉头轻皱:“即便如此,董事会也很难轻易接受八百万的数字。”
王权忽然压低声音,抛出另一张牌:“陈总,不妨换个角度想。王轩的热度,您我心里都清楚。如果步特犹豫不决,其他品牌很可能先下手。到时候,您不仅失去机会,还要面对竞争对手借他完成市场渗透。步特想要切入年轻消费群体,能找到的选择不多,但王轩是其中最稳妥的一个。”
这番话,让陈女士的表情明显变化。她把笔轻轻放下,叹了口气:“王经理,你的逻辑我明白了。八百万,恐怕一时还难以拍板,但我会重新和董事会沟通。或许……我们能想办法靠近这个数字。”
王权心中一松,嘴角露出不动声色的微笑。他知道,谈判的天平,已经逐渐向自己这一边倾斜。
摄影棚的空气里弥漫着灯光烘烤出的燥热。王轩在绿幕前完成一个高难度的跳跃,落地时鞋底轻轻拍击地板,发出干脆的声响。闪光灯和高速摄像机同时捕捉住这个瞬间。
“很好!”摄影师举着相机,兴奋地喊,“王轩,保持!笑容!对,这一张就能上海报!”
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王轩却没有去管,反而笑得更开。他清楚,广告里观众要的不是一个汗流浃背的歌手,而是一个青春、干净、看似毫不费力的代言人。
他走下拍摄区,接过助理递来的水,灌了一口,余光却注意到监视器前的情景。
导演正半弯着身子,眼睛紧盯着屏幕,嘴里小声嘀咕:“角度完美,光线打在鞋子上的反射正好衬托质感,这镜头直接能用。”
在他旁边,市场总监陈女士双手抱胸,面无表情地看着画面,仿佛在掂量什么。身旁的品牌团队有人低声说:“王轩的表情很自然,带出的感觉比我们预想的更年轻活力。”
陈女士没有立刻回应,只是目光在画面与现实中的王轩之间来回切换。她记得不久前的谈判桌上,王权那句“这是一种文化影响力”。此刻,看着屏幕中那个跳跃瞬间的笑容,她忽然觉得,那句话并不是夸张的推销。
王轩擦着额头的汗,走向休息区。他能感受到几道视线正落在自己身上。虽然听不清他们的对话,但他清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他们衡量价值的依据。
王权走过来,低声说道:“状态不错,保持住。”他的语气依旧平静,可眼底闪过一抹满意。他知道,这样的拍摄效果,足够让那七百万与八百万的差距显得理所当然。
摄影师再次喊:“准备最后一组!王轩,这次你就当自己在球场上,自然奔跑就好!”
王轩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那刺眼的光源。灯光下,他轻快地迈步,仿佛把所有质疑和数字都甩在身后,只留下属于自己的姿态和笑容。
监视器前,陈女士终于点了点头:“不愧是王轩。”
踏安服装·花城会议室
落地窗外的花城有点微凉,窗玻璃上隐隐浮着水汽。会议桌上摆满了新一季踏安的服装设计稿和模特试穿照,色彩鲜艳,却少了点品牌记忆度。
年轻的林总一开场就亮出底牌:“李助理,我们诚意很足,两年六百万。这是公司能拿出的最大预算。”
李晓晓,没错这次王轩的助理配拥有姓名了,却没有急着回话,而是翻开其中一份设计稿,指着一件休闲外套,语气平稳:“林总,这件衣服的目标消费群是谁?”
“年轻人,二十到三十岁,白领、学生。”林总答得很快。
李晓晓轻轻点头:“对。但问题是,您希望这衣服只在花城、鹏城卖得动,还是希望它能成为京城、魔都街头的潮流?甚至在东北的冬天,人们还愿意套在羽绒服里当内搭?”
林总愣了一下,微微皱眉。
“王轩的歌,全国都在传唱,他的粉丝群不仅是听歌的年轻人,还有模仿他穿衣风格的群体。他在舞台上穿什么,第二天就有人在市场上找同款。您请个小明星,六百万确实够,但那只能带来短期的广告效应。三个月热度一过,这些衣服就堆在仓库里。您要的是全国市场和持续影响力,王轩能给您。”
林总笑容有些勉强:“李助理,您这话别说的太大。你怎么证明王轩能带来长期的广告效应。”
李晓晓不慌,顺手把准备好的市场数据推到桌前:“这是王轩近三个月的曝光度统计,电视、杂志、网络报道,还有粉丝调研。他在北方的影响力比很多港台明星还强。林总,您要的是品牌升级,不是低价走量。踏安想全国化,就得搭全国性的明星。”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对方:“我们最低价,一千一百万,两年。您可以回去商量,但我得提醒一句——王轩的档期很紧,下周还有两家北方服装公司在排谈判。”
林总沉默良久,翻着手里的数据,神情逐渐凝重。终于,他长叹一声,伸出手来:“好,一千万,两年。我们做个大投入。”
李晓晓微笑起身,握手落定:“合作愉快。”
李晓晓的谈判是和王权的谈判时间并行的,王轩之所以派李晓晓去谈判,一是王权太忙。二是要看看李有没有培养的必要。还有最要的一点,公司不能全是老王的人。万一以后老王功高震主,王轩想换掉他岂不是要大动干戈。
还是一开始就得培养内朝人,用以压制老王这个外朝官。当然并不是说王轩现在就对老王不信任,只是人心经不住考验啊。
两个代言谈成之后,广告拍摄就让王轩比较繁忙了,刚拍完步特的广告,王轩又马不停蹄的跑到花城。
花城摄影棚里,空气里混合着布料的香味和灯光散发的热气,略显湿热,却掩不住创作的活力。王轩正试穿踏安服装的新款,镜子里映出他宽松的灰色外套搭配修身牛仔裤,白色t恤干净利落,整个人仿佛刚从时尚杂志封面走出。
摄影师一边调节闪光灯,一边喊:“好!肩膀放松一点,对,就是这样!微微抬头,再笑得自然点。”
王轩把手插进裤兜,微微侧身调侃道:“这样会不会太随意?我是不是看起来像街边咖啡店里的文艺青年?”
设计师靠近低声说:“正是这种随性感,比职业模特还生动,镜头抓到的就是生活化的感觉。”
李晓晓在一旁翻看笔记:“轩哥,你上次那件亮色夹克有点高调,这次衣服低调一点,镜头出来更耐看,也更百搭。”
王轩挑眉,朝镜子里自己做了个夸张pose:“低调版我也能很帅吧?要不要来点背景音乐,我就像在走t台。”
摄影师笑了:“你这天然镜头感,根本不需要音乐。”
灯光师调整了几盏侧光,反射出外套的质感。王轩轻轻转身,让肩线刚好在光影里拉长,设计师忍不住赞叹:“看!你现在这样站着,比职业模特好太多,完全把衣服特色展现出来了。”
王轩眨眨眼,开玩笑:“那我是不是该收个模特费?”
李晓晓拿着笔记板笑:“代言费够多了,再收小费可不行。”
突然,一盏补光灯晃了一下,王轩调皮地说:“小心点啊,我可不想被自己的t恤闪瞎了眼。”
摄影师赶紧喊:“稳住!好,继续,微笑,再自然一点。”
几分钟后,王轩换上了春季新品的轻薄风衣。风衣下摆随动作轻轻摆动,白色衬衫的衣领微微露出,牛仔裤依旧修身。他坐在高脚凳上,微微前倾,像是日常街拍。摄影师快门连连,闪光灯一闪接一闪。
设计师凑过来小声说:“王轩,你坐的姿势太自然了,比模特还抓人眼球。”
王轩撩了撩领子,幽默回应:“是的,我天生就是镜头收割机。”
李晓晓记录着镜头数据和拍摄角度:“这个动作完美,下一个场景换蓝色夹克,背景换成街景道具。”
王轩站起来,换好蓝色夹克,搭配卡其裤。他走到仿街道的场景前,伸手摆了个随意的姿势,眼神微笑而轻松:“我走路姿势也算入镜吗?”
摄影师指着镜头:“完全入镜!就拍你刚才这个姿态,再来几个角度。”
设计师在一旁补光:“蓝色在光下更立体了,你的肩膀线条也被拉得更自然。”
拍摄间隙,王轩拿起一件备用夹克,假装做时尚杂志封面表情,夸张地眨眼:“看,我是不是可以直接上封面了?”
李晓晓忍不住笑:“封面可以,但你可别摆出‘偶像包袱’。”
王轩一边换装一边和团队互动,随手整理衣领、调整袖口,每一个小动作都被摄影师精准捕捉。闪光灯、灯光反射、布料褶皱、王轩的微笑和幽默感交织,让整个拍摄过程既高效又充满活力。
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摄影师满意地喊:“好,王轩,这组全部完成!自然、生动、日常化,全抓住了!”
王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笑盈盈地说:“看来这衣服真挺适合我啊,镜头感也够日常,算是成功的一套造型吧?”
李晓晓点头:“完美。拍出来的效果,保证消费者一眼就能记住品牌风格。”
整个摄影棚里,光影、布料和人物交织,王轩的自然姿势和幽默互动让拍摄充满活力,连空气都像带上了轻快的节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