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正月(公元192年1月)。
长安城外,尸骸遍野,饿殍满地。
昔日繁华的京畿之地,此刻已是人间炼狱。
幸存的百姓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般在废墟中游荡,寻找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
董卓的死,带走了压在他们头顶的暴政,却没能带走深入骨髓的饥饿与绝望。
就在这时,一支支庞大的车队从嵋坞的方向,源源不断地驶来。
车队由精锐的士兵护送,车上装载的不是冰冷的兵器,而是满载着金黄色粟米的麻袋。
那是董卓在嵋坞囤积的,足以供养百万大军的粮食。
“大将军有令!”
“开仓放粮,赈济万民!”
随着一声声高亢的将令,成千上百个粥棚在司隶地区各个交通要道、郡城乡野间迅速搭建起来。
一口口巨大的行军锅架起,金黄的粟米粒在沸水中翻滚,很快,浓郁的米香飘散开来。
起初,饥民们只是畏惧地远远看着,不敢靠近。
但当他们看到那些身披甲胄的士兵,亲手为他们盛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粥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一个老者颤抖着双手接过陶碗,滚烫的温度让他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出热泪。
他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喝下几口,然后猛地跪倒在地,重重磕头。
“活菩萨啊!”
“大将军是活菩萨!给了我们这些贱民一条活路!”
他的哭喊像点燃了引线。
“噗通!噗通!”
成百上千的饥民跪倒在地,哭声震天。
“谢大将军活命之恩!”
“大将军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叩谢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在残破的关中大地上回荡。
……
高处,刘景负手而立,俯瞰着下方那一条条由领粥百姓排成的长龙。
郭嘉站在他身侧,轻摇羽扇。
“主公,仅是施粥,只能解一时之急。关中残破,人心惶惶,想要彻底安定,还需雷霆手段。”
刘景的目光从远处收回,神情平静。
“奉孝所言,正是我所想。”
他转向身后的传令官,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传我将令!”
“颁布以工代赈之策!”
“凡我大将军府治下,招募所有青壮男子,修缮城池、疏通沟渠、重建屋舍、铺设道路!”
“所有参与劳作者,不仅管两餐饱饭,每日另发‘景字五铢’十枚,作为工钱!”
这道命令一出,郭嘉和贾诩的眼中都露出了赞许。
施粥只能养懒汉,以工代赈,却能让百姓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重拾尊严与希望。
当政令传遍司隶各地时,百姓们先是难以置信。
“什么?干活还给钱?”
“管饭就算天大的恩情了,居然还发工钱?”
短暂的议论后,整个关中都沸腾了。
无数在绝望中等死的青壮男子,眼中重新燃起了光。
他们丢掉手中用来乞讨的破碗,涌向各地的招募点,争先恐后地报名。
整个司隶大地,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仅仅三天后,当所有人都以为刘景的仁政已经到了极致时,第三道、也是最震撼的一道政令,如同一道天雷,轰然炸响!
“大将军府告天下百姓书!”
“自今日起,免除司隶地区未来一年所有田税、赋税、人头税!”
“并且,三年之内,司隶之地,不征一兵一卒!”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听到这道政令的百姓,都停下了手中的一切动作,呆立当场。
他们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免税一年?
三年不征兵?
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在做梦?
当确认无误后,积压在心中所有的恐惧、悲伤、绝望,在这一刻尽数爆发。
一个壮汉扔掉手中的石锤,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无数人相拥而泣,喜极而泣的哭喊声响彻云霄。
“苍天有眼啊!”
“大将军是圣人降世啊!”
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百姓们自发地找来木牌,用最虔诚的心,刻上“靖安侯刘大将军长生牌位”。
一座,两座,十座,百座……
无数的长生牌位,被供奉在了关中每一座重建的村庄,每一条修缮的街道上。
无数劫后余生的文人墨客,更是饱含热泪,挥毫泼墨,一篇篇歌颂刘景功德的文章诗赋,雪片般传遍天下。
“在世圣人”之名,不胫而走。
民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地向刘景汇聚。
更让百姓们敬畏的是,他们发现,那些曾经在他们眼中代表着杀戮与死亡的军队,此刻竟然脱下了部分盔甲,拿起工具,与他们一同劳作。
高顺的陷阵营,负责修缮最危险的城墙。
张飞的骑兵,负责清理最繁重的废墟。
这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甚至还与民同劳的军队,彻底颠覆了百姓对兵匪的认知。
“董卓的兵,只会抢我们的粮食,烧我们的房子。”
“大将军的兵,却在帮我们盖房子,还给我们分粮食!”
简单朴素的对比,最能深入人心。
刘景的形象,在一次次的对比中,被无限拔高,近乎神明。
在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同时,刘景从冀州调来的农学官吏也抵达了关中。
他们带来了曲辕犁和上万头耕牛,指导百姓开垦荒地,规划农时。
一个月后,长安城已初具规模,秩序井然,民心彻底稳固。
刘景认为,时机已到。
他下令全军整备,正式护送天子刘协与文武百官,启程还都洛阳。
出发之日,长安城十里长街,被自发前来相送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街道两旁,无数百姓跪伏于地。
“恭送大将军!”
“大将军,您何时还回来啊!”
“我等为您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祈福啊!”
百姓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声浪震天。
他们呼喊的,是“大将军”,而不是马车里那个看不见身影的“陛下”。
华丽的车厢内,司徒王允掀开一角车帘,看着窗外万民拥戴刘景的景象,脸色阴晴不定。
坐在他对面的太尉杨彪,更是手心冒汗,神情复杂。
“王司徒,你看这……”
王允放下车帘,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们都小看他了。”
“此子,不仅有吕布张飞之勇,更有郭嘉贾诩之谋。如今看来,他的治政安民之能,更是远超我等想象。”
杨彪心有余悸地点头。
“是啊,原以为他是驱虎吞狼,没想到,我们引来的是一头真龙!”
“董卓与他相比,简直就是个只知杀戮的蠢夫!此人有兵,有钱,有粮,如今……更有这滔天民意,天下谁人能挡?”
王允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他们这才惊觉,刘景所图,恐怕远非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简单。
车队绵延数十里,在万民的夹道相送中,缓缓向东而去。
……
夜。
大军在洛阳城外的官道上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
刘景正对着地图,规划着进入洛阳后的各项事宜。
帐外传来亲卫的通报。
“主公,军师贾诩求见。”
“让他进来。”
贾诩掀开帐帘,快步走入,他看了一眼左右,刘景压了压手,示意亲卫退下。
贾诩这才走到刘景身前,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双手递上。
“主公。”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寒意。
“这是名单上的人,一路上都在秘密联络。”
刘景接过帛书,目光落在贾诩的脸上。
贾诩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他们意图在回到洛阳后,联合朝中旧臣,以天下大义为名,逼迫主公您……还政于天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