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将目光从金戈铁马的战场与凿空西域的险途,转向未央宫深邃的殿堂。
这里,有一位以其绝世智慧与诙谐幽默,在雄主汉武帝身边写下独特传奇的人物——
东方朔。
他并非功勋卓着的将相,却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在史书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汉武帝初即位,雄心勃勃,下诏广揽天下贤能之士,要求他们直接上书朝廷毛遂自荐。
这如同一位锐意改革的cEo,向全社会发布了一则“英雄帖”,渴望打破常规,招募奇才。
一时间,四方士人上千份自荐信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简历中,有一份文件以其前所未有的形式与内容,引发了巨大的轰动,甚至惊动了皇帝本人。
这份文件的作者,就是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东方朔。
他的“求职信”堪称一场精心策划的“个人品牌”路演:
? 载体惊人:他用了三千片竹简来书写这份自荐信。
这需要两名壮汉才勉强抬动,其物理重量首先就形成了震撼效果。
? 内容狂妄:在信中,他极尽自夸之能事:“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他自称兼具古代勇士的勇敢、敏捷,又拥有贤士的廉洁、守信,是担任天子大臣的完美人选。
? 策略成功:这种看似狂妄自大、实则深谙传播心理的举动,成功引起了汉武帝的好奇心。
武帝花了整整两个月才读完这份超长简历,虽然觉得他言辞不逊,夸夸其谈,却也被其独特所吸引,于是命令他“待诏公车署”——
一个俸禄微薄、等待召见的低级职位。
东方朔用一场极具创意的“事件营销”,成功地让自己从数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敲开了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大门。
然而,进入“帝国总部”只是第一步。
在人才济济的长安,一个“待诏公车”的小官,可能永远没有面圣的机会。
东方朔深知,必须继续制造话题,维持热度。
他得知一些侍奉皇帝的侏儒对他不满,便吓唬他们说皇帝认为他们无用,要杀掉他们。
侏儒们惊恐万分,向皇帝哭诉。
汉武帝召来东方朔质问,他从容答道:“侏儒高三尺,俸禄一袋米、二百四十钱。
臣朔高九尺,也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钱。侏儒饱得要死,臣朔饿得要死。
如果认为我无用,请放我回家,别浪费长安的粮食。”
这番机智幽默的哭穷,让汉武帝大笑不止,立刻提升了他的待遇,并让他“待诏金马门”,获得了亲近皇帝的机会。
这次完美的“危机公关”,展现了他将不利转化为机遇的高超手腕。
有一次,汉武帝玩射覆游戏,将一只壁虎扣在盆下,让众人猜。
大家都猜不中。
东方朔自荐占卜,摆弄蓍草后说:“臣以为它是龙又没有角,是蛇又有脚,善于爬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汉武帝大惊,赐帛十四。
此举展示了他的博学与急智,巩固了其“智者”的形象。
东方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非一味插科打诨的弄臣。
他将严肃的谏言,包裹在幽默诙谐的外衣之下,在逗笑皇帝的同时,传达深刻的道理。
这是一种在专制皇权下,既能保全自身,又能施加影响的生存与劝谏智慧。
? 谏阻扩建上林苑:汉武帝欲扩建皇家园林上林苑,东方朔没有直接反对,而是郑重其事地列出扩建的三大坏处:
一、侵占良田,损害民生;
二、破坏百姓坟墓,有违仁德;
三、纵君王之欲,是“奢侈”之始。
虽然武帝欣赏他的直言,并未采纳,但升了他的官,以示鼓励。
这表明他的劝谏是能被听进去的。
? 点评董偃事件:汉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宠幸面首董偃,武帝亦称其为“主人翁”,宠爱有加。
一次饮宴,东方朔执戟阻拦董偃入内,历数其三大罪状:
以人臣私侍公主;
败男女之化,乱婚姻之礼;
引诱皇帝沉溺享乐。
言辞激烈,正气凛然,使武帝默然良久,此后疏远了董偃。
此事展现了东方朔在原则问题上的刚直一面。
他就像一位顶尖的“帝王心理师”,用笑话作为“药引”,将苦口的“良药”(劝谏)顺入君王之口。
他的滑稽,是他精心打造的“安全面具”。
东方朔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急智和劝谏上,更体现在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生存哲学上。
? 智慧的光芒:他的博学多闻令人惊叹。
当宫中出现一种奇怪的“怪哉”虫,无人能识时,他能引经据典,解释此虫乃冤狱所化,酒能解愁,故虫遇酒即消。
武帝一试,果然如此。
这种将知识信手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 “朝隐”的生存法则:有人问他,苏秦、张仪都能位极人相,你博学多才,为何只做个弄臣?
东方朔说出了他那句着名的“朝隐”理论:“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意思是时代不同了。
接着他阐述了自己的处世之道:“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他坐车时可以自得其乐,隐居在宫殿中可以保身,何必非要去深山老林?
这种 “大隐隐于朝” 的哲学,是东方朔最核心的智慧。
他看清了专制皇权的本质,不求显达于诸侯,但求在权力的夹缝中保全自我,并尽可能地施加积极影响。
他享受宫廷的俸禄与生活,但精神上保持着独立与清醒。
这是一种极度现实而又充满智慧的生存策略。
东方朔的形象,在其死后不断被神化。
在《汉武故事》《洞冥记》等志怪小说中,他成了能识破王母娘娘使者、偷摘蟠桃的半仙式人物。
这种神化,反映了后世文人对他那种超越常规的智慧、幽默不羁的个性的向往。
他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在强大体制下,个人所能达到的智慧与自由的极致。
东方朔临终前,却给世人留下了最后一句严肃的谏言。
他对汉武帝说:“《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用《诗经》中的诗句,恳切地劝诫皇帝远离小人。
这表明,他一生看似荒唐的言行背后,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士人之心。
总结东方朔的一生,他是一位顶级的行为艺术家、沟通大师和生存哲学家。
? 在营销上,他成功地进行了个人品牌塑造。
? 在沟通上,他掌握了最高明的“幽默谏言”技巧。
? 在生存上,他践行了“大隐隐于朝”的智慧,在权力中心巧妙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与卫青的沉稳、霍去病的锋芒、张骞的坚毅形成了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汉武帝时代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
东方朔用他的一生证明:有时,最有效的力量,并非来自刀剑或权杖,而是来自一种看似不着边际,却直抵人心的智慧与幽默。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天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